倚窗观景最怡情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足不出户的日子,明代陈继儒有言:“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遐思、傻想、闲看,屋内的人也只有以此打发着时光。想与外界沟通,唯有站立窗前,以解寂寞。
  在古人那里,窗可算室内的别致一景。那是催生诗情幽思的大门,是怀念故人他乡的驿站,更是连接古今情怀的枢纽。

勤向窗前读


  我们不能确知房子开出现代意义上的“ 窗户”具体在何时,但至少在东晋以前就有。东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意思是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宋人赵恒的《劝学诗》中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句,这种读书窗前的场景也多出现在历代绘画中。南宋刘松年的《秋窗读易图》册页是目前所见最早一幅。水畔、庭院、树石之间,直面可见两棵高松耸立,远景的山峦在一片湖光水色之外隐现。主人坐于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门外侍立。房屋、院落、树木、篱笆墙,每一笔精工细写,均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山石先用健朗的线勾轮廓,再施以斧劈皴,其精巧、有力学自李唐。而长披麻皴的运用呈出江南柔美韵致,又明显糅合了董源、巨然的风格。


南宋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周臣《春泉小隐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画中对读书主人的特写,刘松年十分高明。两棵附带文化内涵的高松将空间切割、围聚,再递进到院子的篱笆护栏、屋子的窗框以及书案的里侧,“聚光”在主人翁身上——蓝襟衣衫、白粉敷色、赭石染脸,加之香炉等文案用品不同色泽的映衬,使其形象更加凸显。由此,“书窗”就如同现在拍照的取景框,使创作者的主旨在这种特别的“经营位置”中得以显现。这种通过一层层向内制造的景深,与其说是为了刻画主人的面貌,莫如说更是在含蓄地揭示心像,画家的灵魂已弥漫、交织于咫尺画幅的里里外外。秋窗是他心灵的一扇窗口,迁想到人之中年犹如生命的秋天,也代表着一种成熟的深味,秋水般的澄明智慧。画中人物所读之“易”,暗示着窗前的读书人虽片刻静坐,但心与世界贯通,况且那屋子所有的门窗都是打开的。
  轩窗打开,也呈出了主人的精神面貌。所以,后来诸多人物画、临窗读书的图景也多是聚焦、强化“主体精神”的写照。明代画家周臣的《春泉小隐图》卷,款署“村周臣为春泉裴居写意”,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窗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画中的文人隐士以“昼眠”来展示他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其与做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點明主题。


元 程启《蚕织图卷》(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幽窗探花来


  临窗之人,除了文人,还有仕女。此类绘画一般分为三类——女红劳作、雅玩闺乐、幽思悲戚。
  女红劳作类多描绘平民家女子,如纺线织布、女工针线活,还有少量养蚕、带娃哄乐等。古代男耕女织,女子基本“主内”。一些用于教化、科普的官方绘画图谱中,就有一些借助“窗”这一视角来表现的例子,如元代程启摹画的《蚕织图卷》。此卷原作为南宋楼璹所作,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原作描绘24个织耕场景,用一条长廊贯穿。而程启摹本略作变化,将个别场景安排在更为封闭的室内空间,通过打开的窗户能看到室内劳作的女工。这可能更符合一些劳作流程的实际需求吧。


清 费丹旭《月色感秋》

  雅玩闺乐类如女子看书、习字、焚香、作画等场景,或与丫鬟、姐妹一同插花、弈棋、猜迷、逗宠物等。比较典型的有晚清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中的“惜春作画”“妙玉品茶”二桢。封建社会,大家闺秀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找些乐趣是必需的。由此,琴棋书画也成为一些优裕开明家庭女子们的选择。当然,画中的这些女子,其蓝本不再是宫廷贵妇,也非乡村农妇,而多为文人雅士家院、富庶人家闺阁中的女子。
  费丹旭生于清王朝日益衰败之时,因科举不中,他“江湖漂泊成顽性,人海浮沈感故我”,一生浪迹不定,经济依附官宦、富贾而讨生计。在他笔下,有许多临窗读书、作画、纺织、闺乐的图画。
  还有一类是幽思悲戚类。古代良家女子多洁身自好、贞雅恬美,但也常为“美人迟暮”伤怀,叹人生无常、流光抛人。费丹旭所作《月色感秋》即是此类写照——秋夜瑟瑟、月光淡淡,临窗的女子身形单薄,若有所思,时也黯然神伤、迷失怅惘,题诗句“旧梦欲寻何处也”正是心声。


清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妙玉品茶》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惜春作画》 故宫博物院藏

贵族显“人设”


  文士与仕女,几乎成为古画中窗前的“主角”。但在清初后,我们还看到了贵族在窗前的“人设”留影。《和硕怡亲王像》和《胤禛美人图》即属此类。这些严谨、规整的图画,表面上是表现他们在窗门前学习或做女红的情态,实则是在强调他们的另一种尊贵。因而窗子在这里与其他室内所看到的家具、书册、线筐、植物等意义相同,皆是为营造、烘托环境而服务的。
  这张《和硕怡亲王像》嵌在了半圆的窗门里,主人一身蟒袍华服、貂裘之帽,胸前佩挂朝珠。身后左侧的半桌一角,桌面上能看到香炉、印泥等文房之品。年轻的亲王端坐在寿字铺垫的硬木椅上,正目看前方。这位怡亲王胤祥对雍正朝治绩助力甚大,史载他锐意进取、行事周密,同时又精明内敛、冷静自持。他的内敛、谦逊、低调,通过这幅窗内画像也能看出几分。


清 《和硕怡亲王像》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胤禛美人圖》 “ 烛下缝衣”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胤禛美人图》 “桐荫品茗” 故宫博物院藏

  或垂目沉思、或手持如意、或倚榻观雀、或裘装对镜,《胤禛美人图》以单幅绘单人的形式,分别描绘12位身着汉服的清初宫苑女子的闲适生活情景。此作虽是宫廷绘画,却并非通常意义上千人一面、呆板僵硬的院体风格,细腻、严谨的绘画手法在这里提升为一种华贵的皇家风范。虽不及唐五代人物画的雍容大气,却展现出独特的情调,形成一种安详、娴雅的氛围。可以说,它代表了较为典型的清代宫廷仕女画的风貌。在画面中,展示了不同形质、功能的窗户,让人不禁感叹,只有皇家建筑才有这样的格局设计。
其他文献
明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直径14.6×11.7厘米 高16.5厘米王世襄旧藏  《长物志》中说:“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古人身着的布麻绢罗,无不与木器极配极熨帖,文房用器也以清净雅丽唯尚。在诸般器作中,最让人动心不已的当属笔筒了。古人讲究砚田笔耕,而笔筒则为毫颖之贮,不能不为之用心。自然古雅为尚  “古人制具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非若后人苟且…
期刊
在我的藏书中有几十本天文学书籍。其中的一本《天文知识》既是我的第一本天文类藏书,也是我少年时代用积攒的零花钱购买的首本藏书。这些书虽然只占我藏书中的很小部分,但承载了我人生中的点点微光。  对星空的好奇几乎是每个人童年时代都有过的经历。在父母娓娓动听的故事中,我接受了最早的天文熏陶。识字之后,家里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天文气象卷伴随着我度过了许多充满遐想的时光。在学校推荐订阅的报刊外,我要求父母为
期刊
雕版刷印莫言小说《大风》莫言小说《大风》雕版  那是另一个春日里的故事。  新冠肺炎蔓延的2020年初春,我在北京,根据我的日程记录,1月24日(大年三十)休息了半天,哪怕是疫情最严重的日子,我也会出现在北京西城区金城纺2号,那是模范书局金融街购物中心店所在。  每天上班的路上,从冷清变得喧哗,二环路边偶尔出现的一株白玉兰,从后视镜里匆匆闪过的时候,会有一种美到心悸的感觉。  春天,總归还是来了。
期刊
挂屏从宋以前就有,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设立造办处,专门制造供帝后赏玩的各种古玩和陈设品,挂屏就是其中一项。  清代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上悬挂,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屏、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联的。过去挂屏的边框主要用料为木料,挂钩为铜镀金,框心用料比较丰富,有木料、象牙丝、玉石、珍珠、缂丝、织绣、雕漆、玻璃彩画、文竹等。屏心则以云石最多,不仅崇尚画面的水墨情趣,而且追求
期刊
对于收藏中国古代家具的爱好者们来说,明式家具绝对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典范,明式家具已然成为了世人眼中的艺术品,它的实用性自不必说,更令人为之心折的是其优美的线条与简洁素雅的造型,契合了我们对古雅之美和高品位的追求。  现存的一些明式家具大多采用了黄花梨、紫檀等优质的硬木作为原料,极品家具还出现过沉香木等。这些名贵的硬质木材所制成的家具得以在岁月的侵蚀下完好地保存下来,其
期刊
“十一”假期,要去哪里度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宅在家里刷剧刷朋友圈?如果这些常规方式已经不能引起你的兴趣,不妨来一趟最新潮的博物馆之旅吧!  眼下,各种展览遍地开花,既有传统的,也有新潮的;既有展示中华文明的,也有引进西方艺术的。在此,小编特意精挑细选了几大展览,还等什么?收起这份看展攻略吧!  三幅画“撑”起一个展,牛不牛!  展览名称: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层  展览时间:即日起
期刊
拍卖公司纷纷转向线上,与此同时,不少艺博会也瞄准线上。对于艺术品交易而言,春暖花开的时节,原本是各大艺博会陆续启幕的“黄金时期”。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个春天要想寻找艺博会的“春意盎然”,还得借助互联网。近段时间以来,因为原定的线下展览计划被取消,线上艺博会开始变得流行。不少画廊纷纷“触网”,登上电商平台,甚至连画廊主也亲自出马,摇身一变成了“直播带货王”。纷纷走上“云端”  3月25日,
期刊
近年来,无论是展览活动还是市场交易,龙泉青瓷频频登上“热搜榜”。尤其是去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大展,更是引发了一股观展热潮。由此也足见龙泉青瓷的魅力。  本期特别邀请了著名瓷器鉴赏家翟健民先生,通过他讲解的三件龙泉窑瓷器,读者会对古代龙泉青瓷的鉴赏要点有所了解,也能从中体味到古瓷收藏的别样乐趣。  它并非五大名窑之属,却令宫廷内外争相把玩,四海五洲一路畅销,成为欧洲人眼
期刊
四月草长莺飞,“世界读书日”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样的日子不应该只是一个提醒和标榜的符号,自知、自觉才是目的与意义所在。  本期特别策划,《中国收藏》杂志编辑部专程邀请了六位来自藏书界的文化名人,相信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所荐,或将助力大家更多地去關注阅读。  有一种味道能让人变得更美好,那就是书香。
期刊
巴里黄檀禅椅74.7厘米×74.7厘米×84厘米(座面74.7厘米×74.7厘米×48厘米)成交价:2.645万元中国嘉德“E-BIDDING|中国嘉德第15期拍卖会”拍品  虽然已经春暖花开,但受持续蔓延的疫情影响,各家艺术品拍卖行的线下拍卖会目前仍处于“停摆”中。不过,这些拍卖行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转变策略,纷纷从线下转战线上。从疫情初期接二连三的慈善拍卖,到近段时间层出不穷的网络专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