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xwindo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對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贝那普利。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血压平均值为(126±13)/(81±7)mm H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血压平均值为(137±14)/(92±10)mm H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总有效率、血压平均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取得单用氨氯地平未能达到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比较少,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这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息息相关。根据2002年卫生部调查,高血压患者人数约1.6亿,已经占成年人总数的18.8%,这一结果显示,高血压正在大范围的危害国民健康[1]。因此,及早预防、治疗高血压,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我国降压药品种繁多,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降压药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60~80岁,平均(70.1±4.1)岁;对照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59~78岁,平均(69.5±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其他全身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每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87,生产厂家: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基础上加服贝那普利2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840,生产厂家: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对照组每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两组患者均按每日一次服药。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药物剂量均不做任何调整。患者于每日早晨8:00~10:30测量血压,在测量前至少休息10 min,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血压两次,取其平均值。连续服药8周后,观察服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心血管药物研究指导原则》[3]标准拟定疗效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大于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大于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小于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大于30 mm 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头痛反应,1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浮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5例患者有头痛反应,2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感觉不适的症状都比较轻微,均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7]。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由于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的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单一使用某种降压药有效率约30%~70%,而联合使用降压药,可达到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等目的。苯磺酸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其半衰期长达35~50 h[7-9]。其主要药理作用为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被阻滞,使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降低,有效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a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从而达到降压作用[10-12]。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持久,但在治疗阶段初期会使交感活性反射性地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红、头痛、下肢浮肿等不适。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3-16],其在肝脏中水解为贝那普利酸起效。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而达到降低血管阻力效果,同时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分泌减少,最终到达降压作用[17]。贝那普利降压持效时间长,但在治疗阶段会出现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长期服药以后,两者不良反应均会消失。本研究通过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使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显示联合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合贝那普利,不仅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药物作用时间长,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66.
  [2]中國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10,12(1):40-45.
  [3]刘国仗,吴宁胡,大一.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4]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1-4.
  [5]姜新博,周新腾,石晓东.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9,16(18):19-20.
  [6]李秀萍,郭丽.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2,32(18):2216-2217.
  [7]陈志华.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4(2):13-14.
  [8]洪敬党.贝那普利联合舒血宁治疗高血压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5(3):583-584.
  [9]金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包头医学,2012,4(2):96-97.
  [10]张涛志,娄鹏举,刘伟.依那普利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2(14):37-39.
  [11]冯绍明.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6(13):69-71.
  [12]严卫国,余梅玫,伍万仕,等.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8,12(4):352-353.
  [13] Kario K, Pickering T G, Umeda Y, et al.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 as a predictor of silent and clinic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ons:a prospective study[J].Circulation,2003,107(1):1401-1406.
  [14] Joseph P,Thomas G,Thomas T,et al.Ultra-early evalu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logy,1990,72(1):195.
  [15] Miyazaki M,Takai S.Involvement of angiotensin II in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J].Nippon Rinsho,2002,60(1):904-910.
  [16] Chen X L,Tummala P E,Olbrych M T,et al.Angiotensin Ⅱ induces monocyte chemo- attractant protein-1 gene expression in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Circ Res,1998,83(9):952-959.
  [17]郑美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07-108.
  (收稿日期:2013-03-28)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讨论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某中医大学在本院实习的5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在实习带教法的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在实习3个月后,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评价两种实习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实习,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自制癃闭贴治疗癃闭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癃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癃闭贴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10.1%;两疗程后人均残尿量比较,对照组分别高于试验组的57 ml和6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对癥、对因口服中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感染减毒麻疹病毒(MV)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JEC)的凋亡诱导作用及相关机理。方法:MTT比色法动态监测MV感染对JEC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V感染后JEC细胞的Fas、FasL及TGF-β表达,分析凋亡机制。结果:MV感染6 d内,促进细胞的生长;感染6 d后,抑制细胞的生长,最终造成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综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10~40 ml,术后胸腔引流量110~400 ml。
期刊
【摘要】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众多,常见于各种原因的液体丢失和出血,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前小动脉收缩或肾后小动脉扩张)所致的肾血流灌注减少,以及肾缺血和肾毒性药物或毒素导致的肾小管坏死等等。而轻度的肾功能减退即可导致并发症发病率及总体死亡率升高。所以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寻找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AKI生物学标志物。  急性肾损伤(AKI)是对以往急性肾衰竭概念的扩
期刊
【摘要】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肌腱细胞中V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拟为后续探讨V型胶原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行的试验方法。方法:分别设计干扰大鼠V型胶原[COL5( 1)2( 2)]两个亚基COL5 1和COL5 2表达的siRNA序列,转染大鼠肌腱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V型胶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转染特定的siRNA后,V型胶原两个亚基的基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综合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96例手术患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96例手术患者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进行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详细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交流,适当补充场内营养,不常规灌肠、不常规留置胃管尿管,缩短禁食、禁饮时间;术中严格控制输液量及盐水入量、充足吸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较好的手术方式最佳的麻醉方法及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CT引导穿刺活检术在诊断颈部病变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在螺旋CT引导下分别对13例患者行穿刺活检术,分析取材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个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病变定性诊断确诊率85%(11/1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该积极开展应用。  【关键词】 颈部; CT引导; 同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注射器针头骨膜下与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69指末节指骨中远段骨折,随机分成A、B组,A组用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B组用克氏针髓内固定,记录各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简便有效,门诊或住院均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代谢综合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同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实验开始前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和健康成人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WBC)计数等证实代谢综合征存在微炎症状态,随后进行治疗研究,对照组予饮食、运动、调脂、控制血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