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城县南三陆町南西北三面环山,东临志津川湾。进入町境,海岸、谷湾路旁不时会有指示牌,提示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曾经水淹至此。南三陆町当年受灾惨重,但其灾后重建时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吸引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前往采访。
重新认识森林
一身蓝色工装的佐藤太一背着电脑包匆匆走进南三陆森林组合的活动室,落座后告诉我们,他刚去伐木工地砍了一棵“特殊”的树,所以来晚了。佐藤太一是南三陆最大的森林企业佐久株式会社的专务董事,34岁,理学博士。我们原本计划采访他父亲、南三陆森林组合的理事长,不巧老先生不在町里,改由佐藤太一接受采访。
“什么树这么特殊啊?”我们问他。
“这是一棵树龄两三百年的日本香柏。我最近在建新宅,想把这棵树作为新屋的横梁,所以亲自到现场。东日本大地震中,我家被海啸冲毁了,现在还住在临时板房里。”他答道。
南三陆町周围的山皆三五百米高,都是分水岭。山上郁郁葱葱的森林,以杉树为主,也有赤松和日本扁柏,森林面积为12657公顷,占町面积的77%。其中民有林10922公顷,占86%,国有林1735公顷。佐藤家拥有270公顷林地,佐藤太一是继承祖业。
“传统林业附加值低,我们这里一棵树砍下来,平均只能卖到4000日元。因此要提高林业的附加值。”佐藤太一说。
砍伐“特殊”的树,其实是一种提高林业附加值的尝试。佐藤太一说他们开展林业体验旅游,邀请打算购置木材建新宅的消费者现场体验伐木,让消费者从砍树开始参与,增加对林业的亲近感。还为客户举行柱材(房屋的横粱、立柱等)采伐仪式,人们在砍下的柱材前拍照留念。这时,伐木已不仅仅是砍树了,而成了一种人们心向往之的文化活动,参加伐木仪式后。消费者愿意拿出4万日元购买一根柱材,售价为原先的约十倍。当然,这样的客户现在还不多。
佐藤太一还让附近的星巴克的杯子和纸袋都用上了的佐久公司提供的FSC认证木材,并联手日本知名香皂品牌露诗用FSC木材开发装香皂的盒子、箱子,把木料成分弄到香皂里面,开发一种新的香皂品种等。
提升树木的附加值,不仅仅是靠一个个创意策划,更重要的是确立一种新的林业理念。
佐藤太一说,日本是世界森林大国,但现在林业面临的问题与过去完全不同。江户时代日本人口激增,柴木需求上升。由于乱砍滥伐,山都秃了。到二战时。日本山地的生态功能几乎丧失殆尽。现在大片大片的森林,都是战后种植的。以前是乱砍滥伐导致生态失衡,而现在则是由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森林缺人打理,无人照料的林地越来越多,同样导致生态失衡。此外还有不少林业公司仍存在乱砍滥伐行为。
南三陆是一个集森林、村落、海洋、河川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森林涵养着水源,保护土壤,提供资源,吸收着二氧化碳。山雨成河,流过村庄,注入志津川湾。山海之间为人们提供了憩息之地,350公顷田地种植着水稻和水果。志津川湾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食材。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价值直到东日本大地震發生后才为人们所重视。佐藤太一说,地震、海啸发生后,南三陆道路损毁,与外界联系中断,汽油等能源、物质供应被切断。“当时很多人只能靠上山砍柴生火取暖和煮饭。这让我们意识到,利用当地的资源,也可以实现自立。”
“无论是实现资源自立,还是提高林业附加值,都要打造生态林业。否则,南三陆的山地就会像历史上一样变成一座座秃山。”佐藤说。灾后,南三陆町开始申请林业领域的国际环保认证FSC,2015年有1314公顷森林获得认证,占南三陆森林总面积的10%。町里还成立了南三陆町森林管理会来研究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式,其成员包括佐久会社、町政府、庆应大学和入谷地区森林生产组合等。
“过度砍伐也是伐,环保式砍伐(定期间伐也是伐。木材拿到市场上,没办法证明你是用什么方式得来的。因此只有拿了FSC认证,才能证明你的木材是通过文明、环保和可持续方式得来的。”佐藤太一说。他介绍,林业FSC认证有三个支柱:一是讲究林业的社会效益(如遵守法律、规则,构筑与社区良好关系等),二是环境友好型林业,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重新认识树木的价值,正是森林大国日本近些年流行的一种思潮。佐藤太一说:“说起资源。一般都会想到石油等,但到底什么是资源呢?日本当然没有石油。但有很多其他物产。各地抱怨没有资源,都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当地资源。关键是要改变意识。如果不把观念转变过来,就没有出路。如果转变过来了,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重新认识海洋
志津川湾是环境省认定的日本500个重要湿地之一。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渔业、林业和农业为生,渔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
宫城县渔业协同组合志津川分部的阿部富士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年前,南三陆专业渔民有600人左右,因为老龄化,退休的不少,到震前有约450人。大地震后有些渔民放弃了渔业生活,现在约有390人。
南三陆牡蛎养殖历史悠久,在渔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地震前,南三陆町有1000多台养殖设施,地震时这些养殖设施被海啸全部冲毁。
“海啸冲毁了我们的牡蛎养殖设施,也给我们在重建生产时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阿部富士夫说。传统的牡蛎养殖,设施布放密集。间隔很小,既不利于鱼类活动,也使牡蛎生长受到限制,且容易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增加对海水的污染。地震前,南三陆町的牡蛎品质在宫城县排倒数几位。 “灾后重建时,我们决定从零开始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养殖模式。我们发现ASC认证的理念符合我们的目标,便开始力争通过ASC认证。”
南三陆町地方创生和官民合作推进室主任阿部大辅告诉记者,南三陆町在灾后重建牡蛎养殖场时。吸收了国际先进的ASC养殖理念,缩减了养殖设施数量,将灾前的1000台设施,缩减到灾后重建的330台,并于2016年通过了国际环保养殖认证(ASC)。经过ASC认证的牡蛎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产品安全等有一系列控制标准,因此其附加值大为提高。南三陆牡蛎养殖设施减少了约三分之二,海水污染负荷减少,养殖出货时间缩短到一年,劳动量也减少了,产量反而提高了。
牡蛎成长时间缩短是因为养殖设施减少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养殖密度下降后单个牡蛎能够吃到更多的浮游生物,生长速度就快了。设施之间的间距拉开后,行船也更加方便。牡蛎会排泄,密度降低后给海洋造成的环境负担也小了。
ASC认证的一项措施是改善渔民劳动环境。阿部大辅说:“传统渔业是碰上恶劣天气才休息。现在南三陆町牡蛎养殖业是星期天休息,和企业一样。这样年轻人就能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为什么要重视劳动环境呢?传统渔业的那一套不受年轻人待见了,找不到人接班,渔业就没法持续,最后甚至南三陆町本身都会消失。”
如今,南三陆町的牡蛎品质在宫城县已上升到了前几位。“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了牡蛎的ASC认证后,理论上牡蛎价格应该卖得更高,但实际上价格还没上去,ASC产品在日本市场上还没被认可。”阿部富士夫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致力于做各种宣传推广工作。
渔樵互唱不是梦
南三陆町的渔民们现在开始关注林业了,常上山去看看森林保护的情形。了解林业环保措施。山上人则希望看见和吃上在自己森林涵养的优质水体中长大的牡蛎。
“渔业可能不会对林业产生直接影响,但从南三陆町的整体品牌建设看,同时推进ASC认证和FSC认证很有必要。在地域循环共生圈理念下,我们可以对外宣传这边的林业是涵養水体的林业,很有故事性。”阿部大辅说。
町农林业振兴系系长工藤明广说。除牡蛎养殖国际环保认证外,南三陆还鼓励、引导本地旅馆、餐饮店等采购本地养殖的牡蛎,银鲑鱼和扇贝等。被海啸冲毁的南三陆町政府办公楼重建时,采用了本地通过FSC认证的木材。南三陆町是金雕的繁殖地,金雕栖息数量在日本排名第三。町里官民合作,启动了维持金雕生存环境项目。现在南三陆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越来越浓。
渔樵之间,就这样建立了和谐共生的关系。
阿部大辅介绍,在制订南三陆町重建计划时,町政府召集各界人士成立“思考南三陆未来之会”。这个会在征求环境省意见时,将循环社会理念吸纳进重建规划。
环境省综合环境政策统筹官中井德太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日本政府在2018年推出的《第五次环境基本规划》中。提出了一个建设“地方循环其生圈”的计划,意在为解决地方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性问题提供一个平台。其具体含义是农山渔村和城镇都各自成为自立的分散的循环系统,各地通过本地特产的地产地销、导入再生能源等做法,实现地方资源(自然、物质、人才、资金)在本地的循环利用。农山渔村和城市又形成一个大循环系统。农山渔村向城市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服务(如食料、水、木材)、生态能源等。城市为农山渔村提供社会经济的支援,对地方基金等进行投资,消费地方产品等。
南三陆町以森林、村落、海洋、河川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被大海啸冲毁、一切都需要重新来过的生活生产系统,和当地人愿以新理念重建家园的态度,被环境省选中为“地方循环共生圈”试点。
这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