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部编版七下一单元微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教材新旧对比,单元的分析以及课文的解读三方面对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解读。
  【关键词】部编版 新旧对比 单元分析 课文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19-01
  笔者有幸赶上了新一轮的教材更替,我校现采用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教材。这一教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对教材的分析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七下第一单元作了如下解读。
  一、见微知著——新旧对比显理念
  两个版本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都有群星璀璨这一单元,通过比对分析,笔者发现了如下几个变化。
  第一,位置变化。人教版教材这一单元出现在七下三单元,放在一单元(成长足迹)和二单元(热爱祖国)之后。而部编版教材则是把这个单元放在了一单元,我想编者的意图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向历史名人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这也与党的十八大提倡的“立德树人”的理念相吻合。
  第二,题目变化。人教版教材用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而部编版教材则恢复了原题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想,这一变化主要是尊重原著。
  第三,篇目变化。人教版教材有两篇略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而部编版教材改为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一变化后,这一个单元所选取的都是中国的历史名人。编者意图很明显,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四,写作变化。由原来的《写出人物的特点》到《写出人物的精神》,这一变化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关系。
  二、高屋建瓴——单元分析高占位
  历史的星空,群星闪耀。学生们在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到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居功至伟,让中国拥有了“铁的脊梁”。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闻一多先生和鲁迅先生,前者言行一致,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还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文武双全,胆略超群,同时还是一位有着“善劝”艺术的君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是由于孙权的善劝,才有了吕蒙的肯学,才让吕蒙从“才疏学浅”变为了“才略过人”,成为决胜千里的军事家。
  部编版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形式,除了以相同的人文主题组织文章外,还渗透着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每个单元都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学习要求。第一单元是学习精读的方法,具体方法就是字斟句酌,把握关键语句或语段,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这一单元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结合课标要求以及单元目标,我对这一单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单元集中识字1课时,《邓稼先》2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于学习烘托的手法,第二课时侧重学习对比手法。《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课时,重点学习精当剪裁和细节描写是如何突出人物形象的。《回忆鲁迅先生》自读课一课时,让学生自读、品味、赏析。《孙权劝学》2课时,学习对话艺术和侧面烘托。此外,大阅读活动2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
  三、个性解读——课文解析细而精
  下面我就对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些个性的解读和设计。我就以《邓稼先》这一课为例谈我对文章的解读和分析。
  《邓稼先》这一篇文章是传统篇目,被誉为“传统眼光,国际视野”。钻研教材,这一课值得学习的点很多,如层次清晰的小标题,如宏大的历史背景,如对比手法,如环境的烘托,如典型事例的选择……然而,一节课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学校倡导“一课一得”。所以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结合单元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学习通过衬托表现人物的方法。第二课时,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第一课时,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是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割据图进行导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接着出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激情洋溢的赞颂,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自然而然引出本课主人公邓稼先。接着由同学们补充所了解的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教师进行小结:半个世纪的友谊,亲如兄弟。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让学生对两人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接着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自学指导,请你默读课文,试着用四个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一设计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练习筛选概括信息能力,并引导学生分析选材的精妙。
  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研读。第二个自学指导:作为一篇人物传记,重点应该放在人物描写上,可是全文只有一处直接描写,请你找出来。学生经过思考,找出“我不能走”这一句,接着追问:这一句话能体现邓稼先的品质吗?请你仔细研读第五部分,说明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重点研读第五部分,细细品味人物形象。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了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写作手法:衬托,最后以邓稼先的品质进行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后,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却“鲜为人知”,而另一位研究原子弹的专家奥本海默却“家喻户晓”,请仔细研读第三部分,体会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研读第三部分,进而学习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出邓稼先的品质:最不引人注目,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接着用文中的三句话做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关键句的含义和作用。这堂课的最后我选用了《西塘的水上清洁工》,同样是运用了对比的文章,让学生由课内延展到课外,巩固学习方法。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简要的分析和理解,我想,只有踏踏实实的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努力向研究型教師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凯.认识教材之新探寻教法之变——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新教材使用微探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1):15-17.
  作者简介:
  朱平(1984.2),女,河北省邯郸市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
毛细管电泳技术由于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临床检验、生物样品分析等领域。荧光检测技术的引入使毛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是重要的内容,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分析能力。当前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与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需要是相适应的。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分析,更好的构建探究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深度学习 高中化学 实验探究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摘要】本文在总结2017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的基础上,参考各地模拟题,对2018年的脱机推断类试题作出了预测,包括分值、关联词、推断类型以及具体的示例,总体难度提升。  【关键词】难度提升 多重复句 推断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01-01  逻辑推断类试题是2017年高考试卷中新增加的题型,意在考察考生合乎逻辑的语言
为了提高纺纱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了从前纺到细纱工段应用新技术、新器材实现节能、减排、降成本的效果,如前纺应用AFIS仪器,可降低配棉等级;细纱应用小锭盘节能锭子,橡胶节能
利用网纹甜瓜和哈密瓜类型材料杂交,经6~7代系谱选择,选育出了3个网纹甜瓜新品系,并对其稳定性、抗病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1、品系2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遗
【摘 要】新时代,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教育教学系统的逐渐完善,为社会教育体系的建设搭建了平台。基于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从武装头脑的角度来优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在优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摆正心态应对高考的竞争、社会的变化,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本文结合湖南省平江县第二中学在政治创优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农村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