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民俗传统体育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陕南地区为例,对汉水流域民间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概括,充分认识了陕南地区民间传统体育的现时状况。文章从传统民俗体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南地区民间体育的发展现状,发现陕南区域民俗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传承性不佳、现代适应性不强、社会支持保护力度薄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汉水流域  陕南地区  民俗体育  现状  发展
   项目课题:陕西省社科界2013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民俗、民间体育发展转型与保护研究,编号(2013C11);陕西省教育厅课题: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编号:12JK0236;延安市社科联课题:非物质文化视野下陕北传统体育转型与发展研究,编号:14CWY35;陕西省体育局:陕北农村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研究,编号:14072;延安市社科联课题:陕北鼓舞的历史演变与健身资源开发及利用,编号:14CWY36。
  前 言
   汉水又称汉江,古时曾叫沔水。汉水流域由江汉平原和伊洛平原相夹,汉中盆地、南阳盆地、襄阳盆地环绕,天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汉水文化,它以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为底蕴,包括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走廊式文化带。
   陕南地区是汉江发源地,是汉水文化的源头,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起源地。其以汉江为主干,交汇于巴蜀文化、秦陇文化和汉文化三大文化区;它地处秦巴山脉之间,是我国地理南北过渡带,既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集,又是南北文化交融、转换的结合[1]。天然的地理位置,使陕南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其地方民间民俗传统体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但在城市文化的渗透中,该如何保护这种独有的民间文化,如何更好地发展这种文化,延续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
  民俗体育分析
   国内并没有对民俗体育概念形成统一的认定。《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定义为“在民间草根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态,是满足群众多种需要而滋生发展起来的文化元素”[2]。此观点指出:民俗体育是指在某个区域或民族中,由草根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并蕴含着体育情怀。不同层面看民俗体育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民俗体育根植于广大民众生活中,其二,民俗体育是被大众所继承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也是一种可续性的实践社会文化。
  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背景、种类特征、制约因素
   1.文化背景
   陕南地区地处我国中部,介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其上游秦岭,下游巴山,汉水横贯其中,形成两山一川的天然地貌。汉水流域历史悠久,汇集南北文化,处于巴蜀文化、秦陇文化和汉文化三大文化区的枢纽地带。陕南地区的风俗体育长久在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润之中,体现着它独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种类和特点研究
   (1)节日习俗类(舞龙舞狮、社火、踏青、水船、跑旱船等)。舞龙:舞龙的别名“祥龙”;舞狮的叫“瑞狮”。龙狮出发前就给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子上前时,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烧完狮后,武术队上前表演武术,接着户主在高楼窗口伸出一条竹竿,挂着一个大“利是”连同一棵生菜,让舞狮的人边舞边爬着自带的大竹篙,或叠成人梯,到顶上由狮子衔取,俗称“抢青”。取下“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
   社火:社火在陕南各地盛行。春节时大都在乡镇、村落巡回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地社火、高跷、悬台芯子等,用各种戏剧脸谱、民族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融舞蹈、音乐、杂技于一体。陕南地区悬台芯子社火更加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侍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异常惊险、观赏性极强。
   踏青:清明节令,春暖花开,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最佳时节。我国民间长期有清明踏青的习惯。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等。
  (2)民间舞蹈类(端公跳神、汉调桄桄等)。扭秧歌: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1]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秧歌队的表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扭、二是走场、三是扮、四是唱,边舞边扭。动作夸张有趣、朴实生动,具有极高的娱悦性和普及价值,很受普通民众的喜爱。
   端公跳神:端公跳神原本是古代巴蜀巫师跳神的歌舞形式,随历史流变成民间舞剧,多为男女二人合唱。主要展现爱情故事,又称“对对戏”。适宜小型演出,其表现形式热情奔放、唱腔细腻温婉。其幽默风趣的唱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无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汉调桄桄:汉调桄桄,俗称汉中梆子戏,系陕西九大剧种之一,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押韵,加之以汉水流域方言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声音。[1]其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豪情的特点,又融汉调、汉水民歌等婉转之声,形成特有的地方色彩和风格。
   (3)娱乐游戏类:娱乐游戏类包括荡秋千、抓子、笑和尚耍狮子、赶毛、捉严颜等都是陕南地区民俗中的代表。还有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民俗体育项目——汉中滑竿,也得以很好的传承。
   3.制约因素研究
   (1)传承性不够完整
   民俗体育大都属于生活实践的民俗行为,其千年来的流传方式主要是祖辈对年轻人的代代“言传身教”。但这一传承方式被异化甚至破坏,年轻人平时的娱乐方式很少再以这种古老方式进行,大部分都进行电子竞技等[3]。城镇化建设推行,城乡、村落的交通、通信等服务的发展,民俗体育的地域特点逐渐减弱,传承也不够完整。总之,多方面原因影响着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甚至导致一些项目面临传承断绝和消失。    (2)现代适应性不强
   民间民俗体育源于民间、渗透者民间原始的文化形态,有些项目难免有一些消极因素,甚至有些占有封建迷信,如陕南的端公跳神、羊皮鼓、耍坛等[4]。多数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反映出陕南民俗传统体育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冲撞。
   (3)社会支持力度薄弱
   民间民俗体育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对社会长期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然而,受到现代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地政府仅注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忽视这些具有历史意义与传承价值的项目,使陕南地区的民间民俗体育不能得到有效的、全面的发展。
  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发展方略
   1.加大理论宣传与学习,提高大众认知能力
   民俗体育是一种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劳动,鲜活地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的产生、发展、变异及消失。[6]因此,民众的原生态生活才是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土壤。所以说,发展广大民众的力量,提高广大民众的认识,让其了解认识到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才是长久之计。只有挖掘出广大民众的潜能,提高其体育文化素养才能确保群众自觉继承与参与其中,方能不创造出有地标性的民俗体育,为民俗体育注入新的活力,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全面搜集挖掘整理
   民俗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护,仅靠个人和民间组织力量是难以完成这一重大工程的。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组织学术界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流传遗产进行搜集、挖掘和整理,制定出一系列保护、开发与发展的政策,稳步推进其向更良性的方向转变。其次,尽量运用法律手段推进陕南地区的民间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复兴。最后,应把陕南地区特有的文化元素推广出去,更大限度地实现其文化价值。
   3.运用多元化的保护路径,对陕南地区民俗体育进行传承
   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终会影响民间民俗体育的传承。因此,要运用多元化的路径,使民间民俗体育向好的方面发展,促进其多样化传承。我们可以发展学校力量,首先,应邀专家等权威人士,把优秀的民俗体育挖掘整理,并作出科学的设计,并引入各级各类学校教材中,给这些祖国未来的希望从小灌输民俗体育文化的元素,为以后民俗体育的传承打下基础,通过学校途径使当地的民俗体育得到传承。
  结束语
   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是汉水流域体育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陕南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汉水流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下我国其他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写照。可是,我们对它的保护、研究力度太薄弱,如果我们还是任其自由发展,那么,它很有可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败,甚至断绝传承,这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也认识到民间民俗体育的价值,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加,成果也比较丰富,但存在的问题也异常突出。新的历史时期,民俗体育的研究内容不仅要重现实的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更应该将研究的领域迁移到民俗体育内在的发展规律的探讨中,这样更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华江、徐微、王林:《汉水流域民俗体育集萃》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2]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第99-102页。
   [3]邱毅:《汉水上游地区民俗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黑河学刊》2012年第6期,第102-105页。
   [4]杨柳:《汉水上游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及特征分析》,《大家》2011年第23期,第55-60页。
   [5]王铁新、常乃军:《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综述》,《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第9期,第23-25页。
   [6]尹国昌、涂传飞、钞群英:《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12-16页。
   [7]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体育科学》2006年第26期(7),第71-74页。
   [8]张华江、王林、李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学刊》2013年第2期,第19-22页。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延安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史作为一所高校独特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其建立、成长、发展的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的缩影,也是高校专业学科历史发展的珍贵记录;校史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及勇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可贵品质;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则是校史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路径;校史育人功能的实现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载体,育人理念有了“新
期刊
【摘 要】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交响乐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越来越“交响化”,其演奏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多变,其影响亦越来越广泛,这就对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奏区别于独奏,它更注重一个演奏员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笔者尝试以胡琴声部为例,对演奏员的合奏能力作出一系列分析,并在培养与训练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强调合奏能力是乐队演奏员必备的素质,是一种倾听、调节、沟通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领略《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著作的风采,探究美国梦的缘起缘灭,从美国梦的大背景和历史演变开始,解读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和表达,结合对主人公盖茨比的简介和故事分析,以及著作所要阐述的对美国梦的领会,与读者一起共勉。  【关键词】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物质诱惑  前 言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其文学代表作——《了不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代艺术教育发展存在弊端的分析及环境艺术专业自身特点的多元性特点的阐述,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结构“跨界”的必然性及美术院校隐性文化对环境艺术专业“跨界”的影响,指出“跨界”将成为环境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跨界”使美术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成为可能,也成为其办学优势。  【关键词】创新人才 跨界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该论文为2013年度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学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教育管理工作者及任课教师两个主体角度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实现途径,以共同促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 学风建设 教师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要回顾了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概况,简析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与我国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相结合,提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的近维度相似性。重点探讨了以旅游英语为例的复合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教学 建构主义 文化导入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N005);陕西省十二五规划项目(项
期刊
【摘 要】《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开展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项目化课程实施中的课程评价体系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评价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程造价 课程评价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354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4JK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学报的发展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服务于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功能。文章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对职业院校学报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职业院校学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符合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特色化学报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促进职业院校学报发展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报 发展 现状 问题 对策  高校学报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
期刊
本刊讯(杨希 孔祥娜)7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印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学位证书不再使用。此次办法所指学位证书为博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通知指出,学位证书是学位获得者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证明,由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简称“学位授予单位”)
期刊
【摘 要】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就业形势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在新形势的引导下建筑学专业的就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通过对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建筑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去向 培养方式  建筑行业中建筑学专业是最大的一个学科门类,其地位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在高校各个专业中也是就业形势非常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