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ick陶渊明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分享:“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让别人记住自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感谢历史给了我们一个陶渊明,对于这样一个大咖级的人物,以前从课本上,我们只知道他才华横溢,知道他愤世嫉俗,却不知道他还有丰富多彩的另一面,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对他了解得更多。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又能通过什么让后人知道呢?还是本文中说得好:集聚了天分,付出了勤劳,增加些运气和资源。也许,我们真的能留下些好东西让后人记住。(特约教师:山东省邹城市郭里中学李善伦)
  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陶渊明。一提到他,就是归隐田园,潇潇洒洒,特立独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爱甩手不干的人多了去了,就他陶淵明一人亘古不朽,成了“归隐”的代名词。
  陶渊明之于中华儿女,就像梭罗和《瓦尔登湖》之于西方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约等于一种形容词。他的影响力可不是最近才有的。历史上,仰慕陶渊明的人可以组成一本厚厚的名人录,贯穿每朝每代。孟浩然说“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李白说“渊明归去未,不与世相逐”。陶渊明的粉丝团里还有王维、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韩愈、黄庭坚、王安石、朱熹、辛弃疾、归有光、曹雪芹、鲁迅、朱光潜、梁启超……几乎承包了整个语文课本。
  陶渊明放着大官不做,老百姓们觉得很“飒”。陶渊明早年间做过江州祭酒,但因为“不堪吏职”辞官了。他当时三十岁不到,升到厅局级,说不干就不干了。
  在那个读书人稀少的时代,读完书去种地,就像北大毕业卖猪肉一样引起讨论。山下小村庄,景色美滋滋,院里有桃树、李树、榆树、柳树……当然还有菊花。可是种田实在累人,陶渊明的身板受不住,在家躺了一阵,饿得不行,又去当官了。
  年底专员来查,要考核,让他穿得体面点,于是有了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听着挺有阵仗,但说不定是为了逃避审查的说辞。那位被讽刺了近两千年的考核小吏挺倒霉,因为不会写诗,也没什么文字留下来,就丧失了话语权。
  有才的人溢价太多了,能定义历史,也能因才华“任性”。有一次,陶渊明正在制作酿熟的酒,找不到滤网,正巧有官员跑去拜访他,他顺手把那人的纱帽摘下来,过滤酒糟,用完还给他:“多谢了。”
  因为他是陶渊明,所以这些逸事被后人反复吟诵。连他喜欢什么样的花,也会被引申。这些喜恶和生平我们是从作品里读到的,文字成为唯一的媒介,连接了晋朝和21世纪。如果不是有文字,谁还会记得两千年前的人呢?
  陶渊明在去世前给自己写过祭奠的诗,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他想象自己死后,亲戚还会哭几声,等亲人也死了,就没人再记得自己了。那么忧伤,那么无可奈何。这或许是很多亡灵的宿命,但因为陶渊明留下了禁得住时间考验的文章和思想,于是,一个初中生也知道晋朝有个叫陶渊明的人,他写了很多诗,他归隐了,他爱喝酒,也爱菊花。
  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通过什么让后人知道呢?
  媒介发明了许多,文字不再新鲜,千年之后,人们还能从声音、影像或其他高科技手段中听到、看到我们这代人。除了要赞美文字、赞美科技进步连接今天和明天,那些集聚天分、勤劳、运气和资源的人,总得留下些好东西让后人记住你。
  到了那个时候,被历史筛选出来的真偶像,一定比电视上的少。
其他文献
最近看《中国诗词大会》,“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经典唐诗一出现,让我立马穿越到少年时。  说来挺有意思,第一次听到这句诗是小时候看反特影片《黑三角》,剧中两个特务在接头时神秘兮兮地一人一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时候我们也不懂——因为是特务的接头暗号,大家一致认为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土匪黑话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好话,所以一直把它当作反面人物的台词看待。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是
期刊
阅读分享:草原狼、大狗、狍子,当它们在一起时,应该是血光弥漫的生死拼杀吧?对,但不尽然。请跟随作者尽量客观冷静却也激情涌动的笔触去看看,在草原深处的狼岛,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那种让我们惊叹的和谐相处的景象,我们会发现,动物世界是和人类世界平行的另一个世界,只有博爱的人才可以跨越这两个世界,独享和谐之乐趣。(特约教师: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三中学杨岁虎)  狼岛主人阿巴嘎赛罕收养了七十多只狼,同时
期刊
话说汉朝时期,有一种很奇葩的断案方式,叫“春秋决狱”,就是用儒家经典《春秋》未当法律用,来判案子。  當年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说古人真迂腐,没有成型法律,也不能这么胡闹啊!  但是最近,我和翟志勇老师聊天,他对我讲了一句很开脑洞的话,他说“法律从未都是完备的”。  请注意,这里不是指纸面上的法律是完备的,而是说,法律是由很多东西构成的。  除了纸面上的法条,还有各种各样的阐释系统,像司法解释、执行
期刊
小编有话说:  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在写作中加了一道分值为10分的微写作,一时间,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肯定。“微”倒更能小中见大,考查出写作者的真实水平。  向我们投稿,发送话题200字左右的内容给小编喵咪(QQ邮箱:794952443@qq.com),就有机会出镜并得到小编的幸运礼物和优厚稿酬哦!微写作,微见真知,分享感动。本期特约指导教师:河北省邯郸市建安中学陈立芳请以“担当”为主题。谈谈你
期刊
阅读分享:一部《红楼梦》,犹如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来受到众多读者青睐,其对作品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自有各人的阅读感受,即使同一人在不同时间阅读,体验感悟也会有差异。在吃货眼中,《红楼梦》又是怎样一部书?闻佳的《红楼飨宴》,就是作者另眼看“红楼”的杰作,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紅楼梦》另一方面的魅力。(特约教师: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叶绍继)  《红楼梦》里美食出现
期刊
说菜花多么香,不准确,它们更有浓浓的土腥味。一朵也平常,千朵万朵,绵延成片,你就被唬住了。白花让人静,红花让人怜,这黄的菜花,有金属般的光芒,给人以力量。每次站在铺天盖地的它们面前,就像听到漫山遍野的呐喊,会倍觉振兴、鼓舞。  花如姐妹,真排序的话,最细眉细眼的婆婆纳应该是幺妹了。那么小,你几乎要忽略它,可若俯身,仔细端详,风情与姿态虽不具备,却也可爱得很,有女童的烂漫与天真。你简直可以听到她们的
期刊
【抽丝剥茧话成语】  成语“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从结构上看,属于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复合短语;从修辞学上看,这里使用了类比,意为拿着我跟有成就的人做比较宛若拿无盐跟西施比,那是冒犯人家西施,是对人家的大不敬。多用作公共场合下的谦词。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见陌生成语,往往将其各成分意义进行简单相加,随即望文生义起来。所以,竟有人对“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做出这样笑话般的理解:刻画得没滋没昧,横冲直
期刊
阅读分享:当坚硬的石块相互碰撞,产生的是耀眼而又炽热的烈火;当粗大的木材相互碰撞,产生的是精妙而又温暖的房屋;当远古神话与原始的真理相互碰撞,产生的是一本旷世奇书,名曰《山海经》。它是一部先秦古籍,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神话、宗教等诸方面,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的宝库。让我们小心地去探究它、揭开它,也许你会发现真理就在底下!(特约教师: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七中学景毛毛)  借
期刊
第1章  我六岁那年,在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实的故事》的书上,看见过一幅精彩的插图,画的是一条蟒蛇在吞吃一頭猛兽。我现在把它照样画在上面。  书中写道:“蟒蛇把猎物囫囵吞下,嚼都不嚼。然后它就无法动弹,躺上六个月来消化它们。”  当时,我对丛林里的奇妙景象想得很多,于是我也用彩色铅笔画了我的第一幅画:我的作品1号。  我把这幅杰作给大人看,问他们我的图画吓不吓人。他们回答说:“一顶帽子怎么会
期刊
一看到有人说“路两旁的木棉花开了”,就羡慕不已。羡慕看花人,羡慕路两旁。有一年因为看过一组木棉花的照片,随后查阅了很多资料,也看了上百张摄影作品。我惊叹那枯墨似的老枝,叶子未出,一树燃红。是燃烧的红呢,大朵大朵,整树整树,好似爱,热情,绚丽,明亮,还有一股子凛然之气。  热烈的花,如玉兰,如蔷薇,都是不顾一切,都是焚烧了自己才好,但都与木棉不同。在生活中,曾经一直,我没见过一朵木棉。看木棉花的照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