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进行教学以及引导学生应用地图进行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地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地图研读也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一种学习的新模式,在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时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学科素养,得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地图运用;学科素养
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我们看到教材中出现很多的比如政区图、交通图、地形地貌图、人口分布图等地图信息资料。这说明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性。一堂地理课是成功或是失败,与能否正确运用地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地图的意义和内涵,搞清教材编写者为何呈现出这幅地图,准确把握该副地图的真正用意;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让自己储备的知识与地图产生思维对接,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联系,这是对地图进行研读的具体过程,是学习行为的关键步骤;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的一些简单体会和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技巧与方法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的研读运用地图也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要教会学生一些技巧与方法。
1、“心理地图”的建立
心理地图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对于地图的一种直观认识,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感受对地理环境或图像系统进行、概括、简化等形成的。每个人的心理地图是有差异的。一幅地图的形成总是围绕着各种地理参照物,我们把各种参照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地图影像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认识能力。心理地图形成后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探究地理问题,进行图像系统的练习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提高对空间的认识能力,更加自主的探究问题。
2、“一图多练”能力的培养
读图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进行适度的练习。一图多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地图的利益效率,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我们的发散性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地理教学生动,同时增强记忆效果。
3、图像系统的简化
我们在指导学习过程中要能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巧妙的把图像系统简化是归纳地理基本规律,掌握基本解题思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们把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简化为基本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仅可以更清晰的阅读地图,而且对于解题也大有益处。
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学习的意识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一些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用图和读图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中,在进行引导学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可以将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图示出,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得出结论:宝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且靠近市场;鞍钢既靠近市场,又靠近燃料和原材料的产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到市场、动力、原料、交通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分析有所不足,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补充,从图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运用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培养了学生利用事例、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要坚持应用地图,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够力利用地图来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逐渐养成正确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是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的过程。研读地图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具备发散性思维,要能广泛联系与该图有关联的其他知识,既包括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人文方面的知识等。除此之外,还要联系到与该图有关联的其他区域的相关知识,包括相近或相反的区域特征。在学习中,总会碰到一些表达不同含义的地图,互相串联起来,进行对照分析,对知识就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图标、地图来解决相应的实际生活问题或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不是仅仅的片面追求学生用图而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地图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逐层深入,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也较为容易接受。此外还要训练学生从地图中提炼、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找到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准确地解决。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每当遇到一副地图就主动地去进行“深度加工”,最终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笔者对教材进行了统计,必修一和必修二共有78副地图,在学生学习新课的时间里,将这些地图都通过精细化研读的方式“加工”过,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对许多知识点进行了反复的学习,使其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总结:
地图概括了地理学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其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如何应用地图进行辅助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地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运转,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扎实,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通过对地图的不断探究,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连河.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9).
[2] 伍惠萍.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2).
[3] 秦福來.STS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体现与实践.地理教学.2015(1):35-37
[4] 王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周刊.2015(3):86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地图运用;学科素养
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我们看到教材中出现很多的比如政区图、交通图、地形地貌图、人口分布图等地图信息资料。这说明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性。一堂地理课是成功或是失败,与能否正确运用地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地图的意义和内涵,搞清教材编写者为何呈现出这幅地图,准确把握该副地图的真正用意;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让自己储备的知识与地图产生思维对接,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联系,这是对地图进行研读的具体过程,是学习行为的关键步骤;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的一些简单体会和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技巧与方法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的研读运用地图也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要教会学生一些技巧与方法。
1、“心理地图”的建立
心理地图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对于地图的一种直观认识,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感受对地理环境或图像系统进行、概括、简化等形成的。每个人的心理地图是有差异的。一幅地图的形成总是围绕着各种地理参照物,我们把各种参照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地图影像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认识能力。心理地图形成后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探究地理问题,进行图像系统的练习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提高对空间的认识能力,更加自主的探究问题。
2、“一图多练”能力的培养
读图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进行适度的练习。一图多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地图的利益效率,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我们的发散性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地理教学生动,同时增强记忆效果。
3、图像系统的简化
我们在指导学习过程中要能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巧妙的把图像系统简化是归纳地理基本规律,掌握基本解题思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们把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简化为基本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仅可以更清晰的阅读地图,而且对于解题也大有益处。
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学习的意识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一些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用图和读图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中,在进行引导学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可以将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图示出,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得出结论:宝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且靠近市场;鞍钢既靠近市场,又靠近燃料和原材料的产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到市场、动力、原料、交通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分析有所不足,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补充,从图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运用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培养了学生利用事例、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要坚持应用地图,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够力利用地图来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逐渐养成正确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是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的过程。研读地图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具备发散性思维,要能广泛联系与该图有关联的其他知识,既包括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人文方面的知识等。除此之外,还要联系到与该图有关联的其他区域的相关知识,包括相近或相反的区域特征。在学习中,总会碰到一些表达不同含义的地图,互相串联起来,进行对照分析,对知识就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图标、地图来解决相应的实际生活问题或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不是仅仅的片面追求学生用图而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地图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逐层深入,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也较为容易接受。此外还要训练学生从地图中提炼、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找到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准确地解决。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每当遇到一副地图就主动地去进行“深度加工”,最终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笔者对教材进行了统计,必修一和必修二共有78副地图,在学生学习新课的时间里,将这些地图都通过精细化研读的方式“加工”过,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对许多知识点进行了反复的学习,使其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总结:
地图概括了地理学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其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如何应用地图进行辅助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地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运转,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扎实,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通过对地图的不断探究,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连河.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9).
[2] 伍惠萍.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2).
[3] 秦福來.STS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体现与实践.地理教学.2015(1):35-37
[4] 王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周刊.201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