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用药的对与错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对孩子患上的一些小疾病可能会使用一些家庭常备药,但是不当服用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提醒乱用药会让孩子更“受伤”。
  用药不要苛求“见效快”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便急得不得了,恨不得孩子的病立即好转。目前不少家长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孩子一旦感冒、发烧,输液治疗是最快最好的。其实儿童感冒、发烧,不能随便静脉点滴抗菌药物,因为大部分感冒、发烧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菌药物对病毒没有作用。只有经过必要的检查诊断,证实是细菌感染确实需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才可使用,输液并非“快速见效”的代名词。
  在治疗中,“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医生遵循的原则,而且由于儿童更容易在输液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家长不可盲目要求医生为感冒、发烧患儿输液治疗。
  有的家长爱子心切,孩子病了不吝钱财,只求赶紧治好,希望医生给开好药、贵药。其实,吃药关键是对症,而并非看药品价格的高低,不能把药品的价格当作疗效的代名词。况且药价主要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因素,药品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病效果,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因此,价格贵的药未必更安全有效。
  有的家长认为几种药物联合使用会见效快,实际情况是合并用药的品种数越多,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除非医生认为确属病情需要,否则应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在服用医生开具的药品同时,擅自购买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有些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可抵消治疗效果,而毒性作用却增强。
  还有的家长不按医嘱给孩子喂药,譬如觉得孩子发烧体温高了就多吃一点退烧药,这种任意加大使用剂量的行为不一定能快速见效,却肯定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
  用对剂型和剂量
  有的孩子吞服药片困难,家长就将药片碾碎或混在食物中给孩子服用,而实际上把药和食物一起服用是不合理的。缓释制剂和肠溶片碾碎服用,会失去疗效甚至危害健康。除非某些儿童制剂特别标明可以同食物一起喂服,否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因此孩子生病吃药最好尽可能选用儿童剂型的药物,这样的用药剂量才更加准确。
  对于某些没有儿童剂型的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在药店自行选购药品时,应选择剂量合理易分割的剂型,并详细研读说明书,按照上面列出的依据儿童体重或年龄与成人的比例计算用药量的方法给孩子用药。对于需要用每千克体重来换算儿童剂量的药物,家长千万别粗心地算错剂量,一旦超量用药,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损害。
  五类药儿童须慎用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属于低免疫人群,以下四类药物儿童须慎用或禁用。
  氨基糖苷类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这类药品。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这些药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对儿童肝脏损伤大,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引起死亡,必须慎用。
  氯霉素类药现在临床很少使用,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甚至造成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这类常用于成人的药物不适用于儿童。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18岁以下未成年人尽量不要服用。
  不要以为孩子吃维生素片有益无害,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不止、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剂量过大也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儿童用药一定要慎重,不明白之处要及时咨询医生、药师,听取专家的建议,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其他文献
成熟婚姻的三个功能:一是互利,二是分享,三是并存。实现这三个功能比爱情对婚姻的维系力还要大。  “互利”是双方都能从婚姻里得到所需,并更能自由、快乐地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并完成对价值的追求,而不是削弱或限制人的追求。  “分享”包含快乐与幸福,也包含不愉快与分歧。同时,分享还意味着互助和互相给予的一种归属感。  “并存”是一种高度尊重,愿意保持一种边界,尊重双方的差异,其中包含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
期刊
或奢华或简朴的马桶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便利着人们的生活,但也有人认为它带来了种种现代化之病——痔疮、便秘、大肠炎、阑尾炎和结肠癌,认为这些问题与坐马桶这种如厕姿势不对有关。事实上是这样吗?  坐姿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只是部分放松,只有以蹲姿排便时,肌肉才完全放松,这样排便不仅更轻松也更加彻底。如果不方便用蹲厕的话,也可以脚踩在小板凳上如厕,以减少大腿和躯干的夹角,达到模拟自然蹲姿的效果。  这是国外
期刊
一位出版人曾担心,张悟本、林光常、马悦凌等一个个“养生大师”相继倒下,会使“养生热”退烧,养生书籍不好卖。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南国书香节”上,养生书籍照旧是大卖的“香饽饽”。统计数字称,我国400多个出版社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籍,很多都达到100万册的销量。电视频道与养生有关的节目总计也有近百个……  “养生”乱花欲迷人  养生热潮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老百姓已不满足于看
期刊
一直以来,提到骨质疏松,人们就会将它与中老年人挂钩,近日,卫生部发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指出,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骨质疏松日益年轻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另有数据显示: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元人民币,触目惊
期刊
一般来说,对急性发作的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应尽快做介入治疗;其他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若有良好的经济和医疗条件,也可以尽早做介入治疗。如果是“稳定性心绞痛”,或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则首选单用药物治疗。  2007年10月,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这样一个病例:  一个65岁男性老年人,肥胖,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服用利尿剂和二甲双胍治疗,血
期刊
癌症患者在化疗时常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等,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除必要的药物预防外,饮食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下面就列举几类常见化疗毒性反应的饮食调理方法。  反应1:血象下降  对策:补充高蛋白饮食  癌症化学治疗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尤以白血球下降最为明显。为有效预防血象下降,在进行化学治疗时,病人应补充
期刊
今天早上,我收到一位乙肝姑娘的来信。她的信中是这样写的:“蔡医生,您好!我是您的一位忠实患者,现在我要面临结婚生子了,但是我好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和未来的老公说我是一名乙肝患者,可是不说又怕传染给他,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做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几年前的一件事。2007年,《华商晨报》报道了一件离婚案,引起公众的关注。沈阳一对青年登记后女方查出“乙肝”,男方提出离婚。报道刊发后,读者反馈热烈,
期刊
精神病病人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支配下,出现形形色色的躯体症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就应该考虑到精神病方面的可能性。此时,及时寻求精神病学方面的专业帮助,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诊治造成的巨大医疗浪费,更可以避免因误诊、误治造成的病情延误。本文作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美霞一向是个非常乖巧、活泼的女孩子,正读初中,在班里是文娱委员,平时能歌善舞,人缘不错,深受同学、老师的喜爱
期刊
最近,各个地方台都在放《心术》,跟着看。不错。之前,曾听几个医生朋友谈起小说很火,返回读。也不错。  这些年一直有个不好的倾向,即对于医生的认识在脸谱化。我们要么把他们归结为白眼狼,拿患者当鱼肉,要么将他们抬高为白衣天使,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事实上,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如果我们在卖着三聚氰胺、毒胶囊,那么任何对医生的高要求都是奢望。不可能因为是医生,他们的道德就天然、必然异于常人
期刊
编者按: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中国的健康管理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本期,杭州师范大学郭清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他在健康管理学科方面的诸多探索,期待智能健康管理的美好愿景能在不久后成为现实。  医学这门神圣的科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健康产业和传统疾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