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出一片好风景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师幼互动普遍存在“互动频率低、互动内容窄、互动效果差”等问题。二期课改倡导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因此在有效教学中更应注重有效的师幼互动。本文通过“等一等”的策略,使师幼互动更显主动、更显民主、更显温馨。通过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回应的表现方式优化师幼互动的质量,从而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生成;回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4-0041-02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集体教学是一种主要方式,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回应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在音乐活动中的“回应”是指教师从幼儿中捕捉有一定价值的问题,适时适宜地进行回应,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良好的回应行为能启发幼儿思考,促进师幼互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在现实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把“球”抛给孩子的时候,教师以何种方式去接孩子抛回来的“球”,教师的有效回应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能否开展、能否深入、能否解决的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也有其独特的技巧与魅力。
  还记得有这么一段话:“回应对生成说:感谢你有这么多空隙让我钻,给了我填空的机会。生成对回应说:千万不要把留给幼儿思维的空间填满了,记住,心有多大,舞台就多大。回应说:哦,我的回应是为了孩子的生成,在你的眼里,我并不复杂。”一段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带有童话色彩的话。生成与回应是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点评声:听听你的孩子说呀!刚才那个孩子的表现你看见了吗?我自己也经常反问:我的孩子会说吗?我的孩子会做吗?活动中我把想给予孩子的东西都传递给了孩子,可是为什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导师所说的,没有给孩子更多的表现平台。由此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必须“等一等”。
  那么究竟“等”什么呢?
  中班音乐活动《画妈妈》,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里面出现了象声词。如何把孩子爱妈妈的情感通过象声词的演唱呈现出来?当孩子有表现情趣的时候,可把音乐的合唱融入进去。分开来唱很容易,要把两种声音合起来唱有点难了。导师问了:你听到孩子问“那怎么唱了吗?”我说:“我听到了呀!我给回应了呀,告诉他们怎么唱”了呀。于是导师又问:那你的孩子是不是能真正明白你的意思?他一提问你就回答,他是不是能真正懂得?他有没有思维过程?我懵了,于是导师又说,当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后,你应该给予他一个思考的时间,等他思考后再给她答案。应该这样回应:“那我们商量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其实孩子的办法是很多的,比如孩子可能会说:你一句,我一句唱,这也是一种办法,很精彩,他们自己商量出来的,会很有序地去处理。也有的可能会说:我们管我们唱“米里里”,你们管你们唱“哈哈哈”。这不是你指定给她,而是他从需求中想出来的。所以等一等以后,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时间、给了孩子一个内化的空间,那么就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学。因此互动的时候很需要这样的“等”。
  孩子尝试失败后,我问孩子“有什么问题吗?”其中一个说“弹琴的老师弹得音乐不合适!”因为他没发现自己有什么问题,只觉得伴奏老师不对,老师只弹一种声音,所以是不对的。他的回答与我心中预设的不同,便没理睬他。当我一听到有的孩子说到 “忘记了”时,我马上追问下去了,并告诉孩子们问题出在忘记自己唱什么了。当时我觉得目标很清楚,不是说追问是要围绕目标来吗?我的目标就是要让他们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把它抛给了孩子们。孩子可能在我的督促下明白了勉强会了,但是他的情感是游离在外的, 那个男孩他始终盯着伴奏的老师,始终没有投入过。于是导师问我:你为什么不去等一等?我想,这个时候等什么呢?孩子说老师的音乐不合适,应该回应:那你觉得音乐是不合适你们还是不合适你呢?别的小朋友觉得合适吗?也许她们会发现老师弹奏的音乐是适合一组小朋友的,还有一组不适合怎么办呢?可以引导孩子用记住的办法就可以。所以说建立在孩子感受之上的互动才是“适切的”,满足孩子需求的互动才是有价值的,也是走向目标的关键点。
  伴着幼儿发现的问题“忘记唱什么了?”我马上提出:“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播放PPT)有一个孩子说要把自己唱的记在心里。我马上说对,心里记牢是一个好办法,我还可以用图片符号来帮助你们。看,我没多给孩子思考空间,直接把图示给了孩子。此时导师又问我:孩子们有那么多创意,你为什么总是拖着她们转到你的方向里去?大路不走,而非要走到小路上,可以变得更宽泛的东西变窄了。这句话让我想其实我们老师不应急于给孩子方法,而是要更多的抓住每一个给予孩子创新的平台,这才是互动给予孩子的。音乐活动的价值是靠互动实现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的传递上,而应在“等一等”的过程中让孩子自主学习。孩子会把创意的东西展现出来、或许这种创意还很幼稚,但是孩子的能力提升了。这就是音乐活动的本质:音乐活动不只是技能的获得,更是在追求音乐的过程中孩子的各种能力的提升。
  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导师想叫我“等”的是:
  “等”孩子的反应,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
  “等”孩子的问题,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等”孩子的方法,建立一个共享的平台
  “等”孩子的创意,使活动变得更有情趣
  “等”有这么多,那我们又应该怎么等呢?
  1.在提问以后“等一等”——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个老师与个别幼儿对话的现象,只要看到举手的孩子说到自己预设的正确答案就会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完全忽略了旁边的孩子,这也是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的通病。老师应该充分了解班级每个幼儿的发展,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一般及较弱、或者缺乏自信的孩子。不要急于活动的推进,尤其在关键提问后让更多幼儿有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全体幼儿共同参与讨论、探索发现。如卡侬曲式《小鸭小鸭呷呷呷》,这是一首旋律欢快的歌曲,歌词朗朗上口。但由于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在尝试失败后,老师没有直接把演唱的方法告诉幼儿,而是马上提出小朋友做第一队小鸭,老师做第二队小鸭,听听第二队小鸭是什么时候上场的。在孩子与老师的来回接唱中,孩子们自主发现了原来第二队小鸭是在唱完一句后进来的。孩子们把这样的经验迁移到半句话、四个字的轮唱方式,学习显得非常轻松,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孩子熟练演唱后,还可以不断调整第二声部的位置,产生多种不同的歌唱效果,有效提高幼儿歌唱的乐趣。
  2.当孩子有表现欲望的时候“等一等”——不要怕孩子出错、失败
  追求个性化是追求生命生长的本能回归。要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享受生活化的教育,老师的预设必须留有空间。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思维活跃,经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我们老师要及时关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动态变化,敏锐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孩子的已有经验、活动兴趣、求异思维等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地展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动态推进中展现出一片诗意的精彩。如在肢体表现《逛逛周庄》活动中,当教师看到幼儿动作做出一个富有创意的动作时,及时进行评价:“你在做麦芽糖吗?你的麦芽糖和别人不一样,一定很好吃。”教师把个别幼儿好的经验介绍给大家,让其他孩子也用动作表现看到的风景时,孩子们有做摇船的、有做螃蟹爬的,还有铺蚕丝被的……教师让幼儿充分展示,先捕捉几个有价值的动作,再进行集体分享,然后提升动作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幼儿做出的螃蟹爬的动作很难看也不符合音乐表现,但教师没有否定,而是让幼儿充分联想。
  3.当孩子有展示空间的时候“等一等”——让孩子有充分地表现,更好读懂他们,大胆再现经验
  音乐活动的回应策略不同于其他学科,应该赋予丰富的音乐元素,因此在回应幼儿零散的回答或经验时,教师不仅要做到语言简练,同时还应该运用哼唱歌词、旋律或者动作表现进行梳理提升。如在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中,我先创设情境:“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也绿了,小树苗发芽了,春天里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好听的音乐,今天我也带来一首音乐,请你们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我你好像看到了春天里的什么美丽风景。”听完音乐,经过孩子们的相互讨论、补充,一个优美的情节便形成了:美丽的春天来了,泥土里的种子宝宝睡醒了,它伸伸懒腰、揉揉眼睛,喝足了春雨长芽了,钻出泥巴长出两片小嫩叶,扭动着小身子,长出小枝桠。一群可爱的小精灵看见了,飞过来帮助小树松土、浇水,小树真开心,小精灵每天都围着小树快乐地跳舞做游戏。又有一批种子宝宝发芽了,一天一天过去了,小树长大了。接着,我让孩子们一起讨论:“如果你是小树和小精灵,可以怎样表演?”孩子们俩俩讨论,分配角色,并根据音乐情节设计动作。最后,孩子们带上精灵头饰,分别扮演小树和小精灵,有的在给小树施肥、浇水,有的在抚摸小树,和小树说着悄悄话……,这时小树也做出不同的造型姿态,和小精灵一起互动。孩子彼此之间在交往中体验到音乐游戏的快乐,这样的回应是积极有效的,不仅能推进互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发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情感。
  人们常说“巧母笨女儿 ”,或许我们“傻一些”、退后一点;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聪慧能干。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及时反思自身的行为,充分了解幼儿兴趣、需求,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积极互动,从而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可信赖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使音乐活动更快乐、和谐,让每个幼儿都能全面健康发展。我要用这样的“等一等”来提醒自己,让我们孩子的童年变得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邢晓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R·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之四为切入点,通过对管弦乐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历时性考察,从其产生、发展、历史特征梳理出体裁发展历史脉络,并结合该作品音乐文本分析,以探求管弦乐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管弦乐艺术歌曲;体裁发展;R.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46-04  [收稿日期]
期刊
各自去飞  各自去飞忍住时光的泪  握别的手用力一挥  越飞越远可那个回头的是谁  各自去飞天空给的机会  击掌为盟青春无悔  越飞越高可那个飞得最高的是谁  天有多高在风中面对  心有多大在云上测绘  路上散落的疲惫  又被谁捡起来继续追  各自去飞谁让你陶醉  各自去飞谁给你安慰  除了梦里的笑容  又有谁和你相伴相随  只要坚持就好  山重水复不过是左绕右绕  柳暗花明不过是抄了近道  纵然
期刊
[摘要]学术型硕士是为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最终以培养博士而设定教学路径和教学目的,为科研的实行提供高素质、高知识、高水平的专研人才。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一直是影响学习目的、教学质量、培养计划等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以音乐舞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其中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内外因素对学生学
期刊
林鸿坦作曲、诗歌、歌词、散文、小说多有涉及。作品曾获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州文联福州语歌曲协会副会长。  天津音乐学院毕业,曾在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铁鹰文工团创作室工作。15岁开始作曲,作词,创作了近千首歌曲,作品分别在《歌曲》、《广播歌选》、《解放军歌曲》、《儿童音乐》、《上海歌声》、《福建歌声》、《音乐生活》、《花港词刊》。《词坛
期刊
志同  拖拉机载着  那红彤彤的夕阳  燃烧着热情  突突突地在歌唱  摘一片晚霞披在身上  沐浴着稻香任自神往  秋野多么辉煌  到处金色迷茫  回巢的鸟儿同我飞翔  飞进我美丽如画山乡  秋野多么辉煌  到处金色迷茫  银皎皎月儿  升起高高的山岗  咱的小村庄  更加沸腾更兴旺  编织着明天造就奇想  生活在急剧改变模样  欢笑脸颊绽放  幸福心海激荡  沉甸甸丰硕收获归仓  再去那播种崭新
期刊
有一首老歌唱了多少春秋  一曲未罢泪双流  有一壶老酒醉了多少心头  半是眷恋半是愁  乡音谱成的老歌总也唱不休  你唱我唱唱成牵袖的手  乡情酿成的老酒总也喝不够  你喝我喝喝成揪心的肉  老歌里缠绕着故乡的炊烟  年迈的妈妈守在黄昏的村口  老酒里浸泡着儿时的记忆  痴情的山水还把我苦苦等候  留住乡愁留住乡愁  别让老歌里的相思因岁月消瘦  留住乡愁留住乡愁  别让老酒里的根脉随时光流走  
期刊
2016年5月24日、25日,重组后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男声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两场精彩亮相的专场音乐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徐锡宜执棒音乐会,与50多位“爱乐男”为观众献上一台洋溢着男声合唱艺术魅力的中外名曲音乐会。中国音协爱乐男声合唱团创建于1993年,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主席,原总政歌舞团作曲家、指挥家徐锡宜担任团长、常任指挥和艺术总监。国外媒体赞誉合唱团是“一支国家级的艺术家群体队伍,代表亚洲
期刊
国旗升起来
期刊
又一个缤纷绚烂的五月,2016北京现代音乐节如期而至。5月22日至31日,这一汇聚了国内外杰出当代音乐家和音乐团体的音乐节,以11场精品音乐会、7场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中美作曲家计划作曲比赛等系列板块,为广大观众开启了高水准、高强度的现代音乐之旅。  纵观本届北京现代音乐节,每场演出和活动,从音乐家、演奏家到观众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所呈现的火爆场面也成为五月天的一道靓丽风景。经过多年的耕耘与积累,“
期刊
[摘要]客家人,对待祖先的情感是何其浓厚。祠堂作为寄托客家人敬祖情节的载体之一,客家人视其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情感支柱,对待祠堂的重视程度非其他一般建筑所能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祠堂自然成为祭祖的重要场所,而一年一度在祠堂举行的盛大的清明祭祖仪式更成为团结本族宗亲、共叙族人亲情的重大活动。2014年的4月,笔者有幸亲身参与了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的“许氏宗祠”清明祭祖活动,并对该祭祖仪式进行了田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