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古诗教学效果是古诗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极富韵味,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亦与诗人所生活的时代截然不同,所以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生疏,加上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发现在古诗教学中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电教手段,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多指导学生的朗读训练,加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练,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虽然有的学生能够背诵古诗,但并不理解古诗的意思。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教学《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因此根据诗意我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捋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脚掌的鹅,在清亮浅绿的湖水中悠闲地拔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多美啊!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一下高昂起来,好奇心与求知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字词的理解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所成,有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已大相径庭,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恰当运用录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三、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假如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四、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学生受到感染,如身临其境,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558301贵州省平塘县四寨镇栗木山小学)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报之以情,达到心灵和心灵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  一、讲究语言有效性  语言是传播情感的媒介。新学期开始或走进一个新的班集体,每位同学都有想更加进步的心理,希望有一个新面貌新形象,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设计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谈话、第一次家访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新学
期刊
新课程对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课程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深入,正切实改变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也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语文教学的技术发展。本文就以《葡萄沟》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试作一些评述。  《葡萄沟》是聋校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四
期刊
教书就是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育人就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
期刊
写作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多读多写。下面,我根据学生的实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语感就是人们对文本的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人们在阅读时,如果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表象,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较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由于语感是人们凭借直觉把握语言文字的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中,写好作文,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  一、以身作则,熏陶感染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古语也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预习,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又渐渐地被许多一线的教师重视起来。后来我发现我们农村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应付多、形式少、问题浅。基于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采取了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1.激发预习兴趣,享受学习快乐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期刊
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写的能力如果能获得有效提高,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自然也获得了提高。教无定法,但得有法。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我是从四个方面去尝试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续写精彩故事  检验学生是否学懂一篇课文,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后面练习题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批改《补充习题》,了解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等等。方法应该是多样的,新颖的
期刊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如果说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上复习课,有的学生就坐不住,不愿意听,这主要是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往往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  复习课的特点是:通、理、补。“通”即对所学习的知识回顾,达到融会贯通。“理”即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新教材的试用,特别是一个全新的数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提出,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作了以下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新课标的改革形式  随着教学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