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土文化 激扬家国情怀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更加重视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阐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但是,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乡土史内容呢?又如何在穿插的乡土史内容中渗透出家国情怀呢?笔者将在文章中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同人能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乡土资源  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这样的描述:“要加强对乡土教材的开发和挖掘,重视乡土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中的作用。”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历史,可以缩短学生与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而乡土资源就是学生最熟悉且鲜活的例子。所谓“乡土”是指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所形成的共同的风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精神等方面的共同体。如果将乡土教材恰当运用在历史课堂上,它必然会是一种高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它更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绝佳方案。通过学习和探究乡土史,学生们可以寻觅到自己身上所欠缺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变得更爱家、爱国,从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前途、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走进肥东,重温历史人文景观的绚丽画面
  学生通过对乡土资源所承载的丰富信息的了解,逐渐形成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进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乡土历史是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听到的历史,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家乡的一位历史名人、一个人文古迹、一种风土人情,甚至是本地的一种特色产品都能够给学生讲述家乡发生过的历史,只有对家乡充满了挚爱才会引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乡土历史是祖国灿烂文明、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象而切合的材料。例如,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在学习完解放战争后,我设计了以“渡江戰役与瑶岗”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让同学们在假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走访身边的老兵、革命老人,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等途径,了解当地的历史,聆听身边的故事。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家乡近代的历史,从而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为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强大做贡献,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下面就学生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一摘录:“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旧址就在咱们肥东县撮镇瑶岗村。这里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南边有淮南铁路线和合肥外环高速,北边与312国道紧密相连。为了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粉碎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专门成立渡江战役指挥部,负责战役的全部事宜。”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了解家乡的古今变化,才能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一系列红色遗迹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不正是肥东人引以为傲的红色资源吗?不正是让学生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找到信仰的归宿的绝佳素材吗?岂可“暴殄天物”!重温历史人文景观,让学生们了解了肥东那段坎坷却又光荣的历史,唤醒了他们骨子里对肥东“隐伏的爱”,然后引领他们去建设肥东,这样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水到渠成、与日俱增。
  二、深入肥东,领略肥东历史人物的无穷魅力
  肥东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去,也有着活力四射的现在,更会有无限希望的将来,这是因为肥东从不缺乏英雄豪杰与政客名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肥东这块神奇的热土上曾涌现出许多民族精英、国家脊梁,而这些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肥东口耳相传,教育着肥东人民敬英雄、惜英雄、做英雄。在上课时,可以把这些历史名人灵活地穿插于日常的历史教学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更能激扬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在讲述洋务运动的内容时我肯定会提到李鸿章,我提前让同学们去搜集关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安徽肥东名人。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李鸿章”,只是因为他们对于李鸿章的理解过于片面,找到的事迹大多是批判他的。为了纠正他们的观点,我认为他们找的有关李鸿章的材料是片面的,他们是在给肥东的英雄抹黑。一时间,群情激愤,同学们纷纷要我拿出证据。于是我就拿出我早已准备好的资料给他们做了一番“拨乱反正”的讲解。我说:“提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洋务运动。而提到洋务运动,则不能不提李鸿章。而李鸿章是什么地方的人呢?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李鸿章是原安徽省肥东县磨店乡人,他曾是直隶总督同时又是北洋大臣,还是洋务运动的地方大员的代表和淮军的统帅,可以说在当时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我们肥东的杰出人物的典范,我们不仅不能鄙视他,还要纪念他、学习他。”听完我的讲解后,同学们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李鸿章的认识存在不足的地方,并表示今后一定要全面客观地看对待历史人物,防止再次出现“以讹传讹”。通过这节课对李鸿章事迹的讲述,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学习英雄事迹、热爱家乡、矢志报国的感情,真可谓一举多得。这就需要我们“以人为本”,还原英雄的模样,回归历史的本真,从而引导学生心系家国,创造历史。
  三、致敬肥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时序性的特点,但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也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有时不是很浓,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感到枯燥无味。但当我谈起与肥东历史相联系的话题时,学生立马就激动起来,精神饱满,甚至出现争论不休的情况。因此,我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乡土历史的人和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潜意识的家国情怀。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查阅、搜集、整合肥东本土历史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一些肥东乡土历史,去激发他们对家乡肥东的自豪感。肥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历史上肥东优秀人物比比皆是。例如,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中,在讲解宋明理学影响时,我需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使命感还要有充分的社会担当意识”,这时我就引出了本课的乡土资源——历史名人包拯,他是安徽省肥东县人,北宋著名大臣。包拯廉正严明、刚正不阿,且守法奉公,敢于替百姓撑腰,被称为“包青天”。因为包拯是人民渴望的清官,所以很多地方都建造了与包拯相关的纪念名胜。其中包公像就矗立在肥东高速路出入口,时时刻刻警示着进入肥东的官员要以包公为榜样,勤政为民,建造美好肥东。当我阐述这些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还积极地参与互动,教学效果显著。家乡的传奇人物的确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熟悉感和敬畏感,以及对家乡的亲切感,从而化腐朽为神奇,激发他们的爱乡热情,让家国情怀落地有声、生根发芽。
  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乡土历史教学是可行的。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这片生活过的沃土的历史有多么深邃,去感受历史和现实之间联系有多么紧密,去领悟历史的灵动和教化功能有多么强大。带领学生从乡土文化中追忆历史、传承文化、塑造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爱乡、爱国之情,在特定的“乡情”文化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很值得我们尝试的策略,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陈清泉.文天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10.
  [3]齐光环.家国情怀落地有声——例谈核心素养的课堂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9).
  [4]杨高峰.迭部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414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劳动教育应该是我们先前做得最薄弱的一个方面,要想劳动教育真正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作为教师,最为直接的就是落实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基于此,本文就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透视高考试题,管窥清末知识分子职业价值观变化,明确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而体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解读试题,更好地把握高考试题素养立意的命题思路,为教学和科学备考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知识分子 高考试题 社会影响  职业价值观是人对其职业的追求、态度,可以间接反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社会的变迁。  晚清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摆脱“学而优则仕”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中可采用讲古诗故事、画古诗意境、写古诗内容、设计律动跳古诗等多种方法,让古诗词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创编故事 想象意境 写诗 画诗意 设计律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
期刊
摘要:复习课站位高,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它旨在以知识的积累来显化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建构一个知识体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外显出来本文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复习课(一)》为例,对复习课的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复习课 知识体系 思维外显 有效教学  自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重视新授课的教学,却对复习课的有效教学难以把握。若复习课上成了习
期刊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须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为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可通过观察小学道法课堂,了解小学道法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并将其融入高中课堂进行思考,以便更好地落实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  关键词:小学道法课 互动 引导 体悟 评价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德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英语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目前,虽然教师的学科素养和理念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但是,语言知识本位的碎片化教学、语言技能本位的浅层教学等不利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深度教学角度阐述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阅读教学措施,依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探究促进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题 理解力 表达力 共生发展  随
期刊
摘要:培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影响,在学习生活数学的过程当中,显现出诸多困难,教师应以生为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适时创设生活情境,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等,提高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生活数学 教学策略  引言  培智学生注意广度狭窄,记忆短暂,思维反应慢,较长期处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状态
期刊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表示季节变化的24个节令,属于STEAM教育理念中A(人文艺术)的范畴。本文分析了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生物学现象,并结合STEAM教育理念探讨了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二十四节气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STEAM教育 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 生物教学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
期刊
摘要:“生长数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教师在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學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抓住数学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产生有意义的联想,使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使数学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关键词:“生长数学” 数形结合 数学思维  “生长数学”是基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主张。所谓生长
期刊
摘要: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不少医药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谱写了一曲曲天使赞歌。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淮北卫生学校为例,结合疫情期间与合作医院协同育人的典型事迹,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探讨卫生类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以期增强校院“双主体”文化育人内在持久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 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