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认识和解释风险社会产生的众多原因时,也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人所利用的物质资源消耗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时间的资源价值日益彰显,对时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时间资源的稀缺化,都导致了风险社会特征的日益强化。于此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特别是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工业社会的框架中,并未在政治等活动中把时间的维度纳入,致使社会风险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时间以及对时间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风险社会生成的奥秘。不过,时间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旦作出这种分解,就会发现作为时间当下的
【机 构】
: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苏州215123
【基金项目】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2XNL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识和解释风险社会产生的众多原因时,也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人所利用的物质资源消耗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时间的资源价值日益彰显,对时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时间资源的稀缺化,都导致了风险社会特征的日益强化。于此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特别是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工业社会的框架中,并未在政治等活动中把时间的维度纳入,致使社会风险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时间以及对时间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风险社会生成的奥秘。不过,时间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旦作出这种分解,就会发现作为时间当下的现在中包含着人的能动性,而人的这种能动性则可以在风险社会中充分诠释时间的价值。时间还有着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两种存在形式,社会时间是建构性的。在风险社会中,社会时间的质的属性其实就是人的时间拥有和利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恰恰是合作行动的前提。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既有国际关系理论的国际合作观,并从利益、信任、沟通、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双层博弈"等要素入手,试图构建起整体性合作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有利因素是经贸相互依赖与文化领域相近相通,但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分歧明显。在信任建设上主要依赖经济合作机制与文化交流,远未触及政治与安全领域,仍处于较低层次。政府间沟通正大力推进,但民间沟通存在巨大不对称性。经济合作并没有促使相关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上升,应客观评估经济合作限度。为推进与周边国家合作,中国要借助文明和文化相似与相通的有利条件,加大
对于干部激励问题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2013年后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视野不断拓宽,逐步深入,形成了数个研究相对集中的领域,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等仍有不断拓展和改进的必要。梳理已有成果的理论视角和应用研究,对于在今后干部激励研究中创新思维、拓展视角、提高其实践价值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各类新型媒体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数字时代。对此,主流媒体不断作出适应性变革,通过渠道融合、多向互动、优化内容等方式,不断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也呈现出以矩阵繁赘、内容同质、结构单一、头重脚轻等为表象的"适应过度"与"适应不足"问题。建议主流媒体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精简媒体矩阵、构建话语体系、拓展网状传播及定向窄播,在发挥既定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型媒体。
基层卫生治理能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脱贫攻坚的政策背景下,基层政府卫生治理能力的大小决定健康扶贫的实现程度。以卫生财政能力、多元供给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和利益协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治理能力缺陷是当前健康扶贫内卷化的微观原因。健康扶贫工程的攻坚克难要求破解内卷化,通过完善基层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筹资能力、供给能力、政策能力和利益协调能力,提升基层政府卫生治理能力,推进基层卫生治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已经成为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亦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由于城市的社会系统相对开放以及各类要素高频流动,公共安全事件日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扩散性、紧迫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治理,一方面需厘清关键环节、完善治理链条,另一方面要对现实困境进一步剖析,总结当前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新特征新问题,进而构建高效协同、创新赋能、精细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未来之路。
德法共治、互补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其核心价值是构建秩序和谐。"双轨政治"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治理体制的主要理论概括。礼乐政刑综合为治、士绅之治、调争息讼、良法贤吏与善治结合,改制与更法相互促进等,构成传统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新时代背景下,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基层,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推动居民参与是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社区公共空间的变化、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和居民参与的不足共同构成社区治理的巨大挑战。浙江省H县在推行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开展的"睦邻客厅"项目表明,公共空间建设在社区治理中不仅可以促进居民的日常互动,塑造社区共同体,同时在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孵化社会组织、培育居民公共精神等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这一社区治理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公共空间在社区治理中机制作用的探索,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基层治理提
地方权威主义治理的秩序观是一种建构性社会秩序观,本质特征是国家权力进入社会,致力于将分化的、多元化的个体和群体整合进各种公共或权威组织形式当中。地方权威主义治理因其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导致公共权威弱化、治理内卷化和社会矛盾政治化,这根源于地方权威主义治理特有的组织基础和分化的社会基础。前者是指地方权威主义治理逻辑必然发展出政府的多元角色、多中心控制权的组织关系和组织形式;后者是指地方权威主义治理主导的经济社会生活必然具有的全能支配性质和社会个体化特性。地方权威主义治理转型受制于它自身生产的组织结构和与多元社
1912年发表的《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在中国早期传播较为完整的译本,是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第一次译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部"译述"作品,译者翻译《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借马克思主义文本传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因此译者基于自身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对原文进行了阶级立场的改造,使得这部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扭曲的因而是镜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译者理想的"中人社会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