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体会,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安全事故 保障体系
一、正确认识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
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基本都伴随着跳跃、翻滚和其他身体活动,还有各种各样形式激烈的对抗训练。学生在进行这些体育运动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甚至破皮出血,伤到筋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意外,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磨炼,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和挫折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安全事故的痛苦中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当然,对于那些由于老师缺乏责任感,或是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事故,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反思,避免再犯。
二、造成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人的行为因素。一方面,有些学生自身对所处安危状况的辨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自律能力、应对危机能力不强,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他们行为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未科学地安排教學计划,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或是责任心不强,疏于课堂管理,对安全防卫知识和伤害急救措施等不熟悉,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其次是人的心理因素。有的教师存在思想麻痹的问题,比如不严格按照规程组织体育,防范保护措施做得不够。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些学生有强烈的冒险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突出,不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体育运动,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教学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体育器械设备因素。有很多教学活动需要借助必要的体育器械设备开展,如果使用了问题器械设备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运动器材的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等,也为体育教学的安全进行埋下了隐患。此外,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装备应有严格要求,如穿着符合教学要求的运动服装,不随身佩戴危险物品等。
其次是环境安全因素,室外体育教学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酷热、严寒、暴风雨、大雪等各种极端天气会给体育活动场地造成破坏,不利于室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时,由于活动面积有限、场地布局不合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保障体系的构建
1.安全管理体系。中小学体育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体育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法规的制定、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方法、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隐患,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一是发挥体育安全制度的约束作用,让全校师生明白哪些体育动作不安全,哪些体育动作不能做,哪些体育动作应该在体育教师的保护下完成,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二是在体育活动场所布置各种温馨的安全提示牌和日常安全常识;三是通过对中小学校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营造安全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陶冶,实现自己人格的升华。
2.人的安全保障。人的安全主要包括人的安全认知、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安全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人的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也是能动的因素,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管理者,与体育教学安全结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安全保障主要来自教师,学生或其他相关管理人员的直接和间接的安全保障,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另外,学生是体育教学中安全防范的受保护者和安全防范的主体,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律防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防范风险的手段,间接的安全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对体育教师、学生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3.学校应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体育课堂安全防范,学校必须将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安全教育工作,特别要对紧急情况的预防知识进行重点普及,加强防重于治的宣传工作,学校要加强医疗监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此外,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贯彻风险回避意识,定期对体育器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活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更安全、更开心地上好每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陈洪平.学校体育活动中学校对学生安全保障义务边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
[2]张大超.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 2009.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安全事故 保障体系
一、正确认识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
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基本都伴随着跳跃、翻滚和其他身体活动,还有各种各样形式激烈的对抗训练。学生在进行这些体育运动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甚至破皮出血,伤到筋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意外,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磨炼,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和挫折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安全事故的痛苦中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当然,对于那些由于老师缺乏责任感,或是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事故,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反思,避免再犯。
二、造成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人的行为因素。一方面,有些学生自身对所处安危状况的辨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自律能力、应对危机能力不强,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他们行为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未科学地安排教學计划,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或是责任心不强,疏于课堂管理,对安全防卫知识和伤害急救措施等不熟悉,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其次是人的心理因素。有的教师存在思想麻痹的问题,比如不严格按照规程组织体育,防范保护措施做得不够。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些学生有强烈的冒险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突出,不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体育运动,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教学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体育器械设备因素。有很多教学活动需要借助必要的体育器械设备开展,如果使用了问题器械设备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运动器材的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等,也为体育教学的安全进行埋下了隐患。此外,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装备应有严格要求,如穿着符合教学要求的运动服装,不随身佩戴危险物品等。
其次是环境安全因素,室外体育教学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酷热、严寒、暴风雨、大雪等各种极端天气会给体育活动场地造成破坏,不利于室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时,由于活动面积有限、场地布局不合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保障体系的构建
1.安全管理体系。中小学体育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体育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法规的制定、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方法、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隐患,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一是发挥体育安全制度的约束作用,让全校师生明白哪些体育动作不安全,哪些体育动作不能做,哪些体育动作应该在体育教师的保护下完成,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二是在体育活动场所布置各种温馨的安全提示牌和日常安全常识;三是通过对中小学校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营造安全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陶冶,实现自己人格的升华。
2.人的安全保障。人的安全主要包括人的安全认知、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安全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人的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也是能动的因素,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管理者,与体育教学安全结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安全保障主要来自教师,学生或其他相关管理人员的直接和间接的安全保障,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另外,学生是体育教学中安全防范的受保护者和安全防范的主体,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律防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防范风险的手段,间接的安全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对体育教师、学生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3.学校应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体育课堂安全防范,学校必须将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安全教育工作,特别要对紧急情况的预防知识进行重点普及,加强防重于治的宣传工作,学校要加强医疗监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此外,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贯彻风险回避意识,定期对体育器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活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更安全、更开心地上好每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陈洪平.学校体育活动中学校对学生安全保障义务边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
[2]张大超.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