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山赏瀑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大余县有一座山,因形似丫状,取名丫山,山不著名,游者不众。但进山一看,才知其特色不在山,而在巨大的瀑布群,这才是其魅力所在。
   在丫山卧龙谷短短两公里多的阶梯形山谷中,集中了大小瀑布20余处,整体落差220多米,其中30米以上的瀑布四处,最高的一处瀑布60余米。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护、植被覆盖的不断加强,丫山飞瀑更加显得青春逼人、生机勃发,如诗如画、如仙如幻。
   走进卧龙谷,空气润泽着湿意,却不粘人。弯曲的山间小路,铺贴着青石,路两边生长着高入云天的松柏、朴树、香樟,蜿蜒缠绵的藤蔓,以及丛丛簇簇不知名的小型灌木。偶尔有几束阳光从树木的浓荫中透射下来,地上的小草摇动细软的身姿,争相向这万物的神表述自己的敬意。还有红艳艳的果子,随同陪衬它的绿叶几乎贴长在了地面上,这应该是一种叫“蛇莓”的野果。当地人说,这种果子是蛇最爱的美食。间或会有几只蝴蝶飞到面前,提醒这里还是它们的地盘。移步转入山涧,路旁已见潺潺流水,很快,水的轰鸣不绝于耳,不停地在树梢间跳荡,连地上石径也成了传音板。初听似万鼓齐擂、万马齐鸣,就像一次宏大的战争动员,激越却不狂暴,昂扬而不失沉稳。细听又如手指从高音区向低音区拂过琴键,一声且比一声筋道,就像蕴藏了无穷的力量,直接却不单调,规律而不失韵味。这是水的奏鸣,这是水的召唤,引得你不由加快了脚步,一层层往卧龙谷里追进。
   也许是自然造化,也许是冥冥安排,钟灵毓秀的丫山开门迎客的第一道瀑竟然是“丫”形瀑。在瀑布欲落未落之处,青黑的崖体不甘藏于水后,倔强地探出身子,将瀑布硬是分成了两半。待瀑布落下3米,它又似觉不妥,别开身子,让本该在一起的两股水流汇合完成最后下坠的里程。远远望去,瀑布构成一个天然的“丫”字。丫山——好一个华丽而不失诚恳的自我介绍。
   仙公瀑,悬崖式二级瀑,瀑高40余米,上下宽分别约为三四米,形似太白仙公手持拂尘,正襟危坐,长袍泻地。立于瀑布落潭处向上仰望,烟雨霏霏,银珠四溅,水雾扑面而来,深吸一口气就如饮清洌甘泉,凉爽直通肺腑。瀑布四周的岩石早已被水流冲刷得不着一丝色彩,好像一群童子肃立两旁,屏息静气地听仙公传道授法,生怕错过了哪怕很细小的话语。及至登高俯视,飞瀑又似挂于山崖之上的一架琵琶琴,掩映在树林之中。仔细听听,水流撞击山崖发出的“叮当叮当”响声,正是仙公奏出的一曲曲天籁之音。这不,“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在离仙公不远的地方,有一只白凤展翅欲飞于丛林山崖之上,惟妙惟肖。白凤瀑呈扇形分布,总高度30米,上部有一梯形巨石突出,似凤嘴。巨石左方有一圆形石,被水帘挡住,忽隐忽现。下部瀑布形似展翅,最宽处达7米,在阳光的映射下,一道美丽的彩虹不期而至,宛如给白凤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轻纱,煞是美丽。一路探寻,还有三叠瀑、母子瀑、七彩瀑、飞龙瀑、龙须瀑、道源瀑等一道接一道瀑布,或张扬、或温婉,或恢宏、或婀娜,或流壁飞玉、或风扬轻烟,或一气呵成、或一咏三叹……徒余“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叹。
   古往今来,瀑布成为众多大家名流竞相称诵的对象。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的“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王安石的“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还有唐宣宗李忱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他们毫不吝啬对瀑布的描绘和赞美,是因为瀑布吻合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限遐想和不懈追求。你看,瀑布明知前方是千山万壑、千难万险,还要义无反顾,不辞劳苦,勇往直前。它在层层跌落当中,永无畏惧地粉碎自己,最后又终归一处。它的每一次跌落都是对自我的勇敢否定,接着是否定之否定,不断打造一个重新的、更加纯粹的自我。这不就像人生,有顺境,有逆境,在起起落落之间不断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我、提高自我、成就自我,最终实现人生追求的大境界。
  
  (选自2012年4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不是丫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丫山瀑布群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好看,缺少了一些生机与活力,游人就更不会去丫山了。
   B作者在写丫山瀑布群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精确的数字,可见作者观察之仔细,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丫山瀑布群的喜爱。
   C走进卧龙谷,作者不但写到了瀑布,而且写到了各种植物、蝴蝶等,动静结合,有力衬托出了瀑布之美。
   D丫山有很多的瀑布,但作者重点写了仙公瀑、白凤瀑等瀑布,略写了其它的一些瀑布,甚至是一笔带过,详略得当。
   E全文采用定景换点的写作手法,从山外写到山内,重点写了丫山的瀑布群,线索清晰,一目了然。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瀑布,可在这为什么要从“丫山”写起?
   3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古人的著名诗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表达技巧。
   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6你认为作者写作本篇散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
  
   参考答案:
   1A E(A项,过于武断,游人还是会去丫山的;E项,也是“移步换景”的手法)
   2(1)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丫山来反衬瀑布之美;(2)丫山有巨大的瀑布群;(3)照应文章标题。
   3(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化内涵;(2)瀑布吻合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限遐想和不懈追求。
  
  一旦得到原本你认为自己会喜欢的东西之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奈保尔
  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只有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才是容易的,一旦走进深处,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史铁生 4(1)引用了大量诗文名句;(2)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写“仙公瀑”的时候,说先公瀑形似太白仙公手持拂尘;(3)衬托,如用丫山美景衬托瀑布的美丽迷人。
   5(1)文章语言华丽,善用修辞;(2)长短句结合,有利于抒发感情;(3)整散句结合,富于变化的美感。(答出两点即可)
   6(1)赞美了义无反顾,不辞劳苦,勇往直前的精神;(2)要勇敢地否定自我;(3)在起起落落之间不断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我、提高自我、成就自我,最终实现人生追求的大境界。(答出两点即可) □孙文辉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级教师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舆论大肆讨伐诸多见死不救及“讹诈好心人”的新闻事件之后,小悦悦事件以一种极端冷酷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两岁大的小悦悦在大街上前后被两辆汽车碾压,陆续出现在她身边的十八名路人却无一人上前,直至拾荒的陈贤妹阿姨施手救助,才让这出惨剧没有以“人间地狱”的形式收尾。对于这样的悲剧,当下的舆论大体有两种解读模式,一类是认为由于司法制度无法在法律上给予施以援手者有效保护,让“讹诈者”有空可钻,导致行善的成本与风险大大增加,有人据此认为,这是制度之“病”,而非人性之“恶”;另一类则会直指社会道德的滑坡,人心之不古,并会进一步引申出这个时代某些人价值观的错位,教育的缺失等等,凡此类云云,大体可用“人心论”来概括。
   用制度与人心角度审视小悦悦事件,尽管已经穷尽了这起悲剧的主要面向,不过要理解为何制度无法保障“善人”,人心缘何如此冷漠,或许还必须认真审视“经济压倒一切”、“物质利益优先”这些偏颇的观念。在这些观念支配下的一些人,他们重视物质利益,坦然接受人的自私天性,缺乏道德的自律,追逐过度的消费生活等等。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看待小悦悦事件,无论我们如何指摘制度,现实的境况无法借助媒体的讨伐而能迅速改变。官方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定下的“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基调,已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而被一些人遗忘,于是不时可见精英群体的道德下滑,商人随意破坏商业规则,进而也让一些青年人接受了“利来利往”的社会现实。上个世纪90年代在知识分子中间爆发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只不过是部分知识分子对这一趋势的呐喊余音而已。
   自然,今日人心之颓丧、制度之失宜,解决之道绝非只有单一途径,比如在制度上,既要反对司法制度在践行保护“善者”上放弃责任,以致制度的“道义”维度消隐,同样,也要反对弥漫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经济压倒一切”的论调,因为只要“GDP主义”政策一朝不变,民众的思维、行为势必会受制度与政策的操弄。不过,仅仅在制度层面寻求解决之道,显然不免落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圈套,好像在制度未变之前,我们就可心安理得地接受“道德冷漠”的现状,而将个人的责任完全推之于政府与社会。以此来看,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其实应在检讨与反思道德缺失的同时,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发掘出新的价值资源作为个人道德建设的基础。毕竟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只是维系在“利益算计”之上,社会的整合将会极端脆弱,一个良好秩序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法律,同时还应有道德自律的个人、和睦的家庭乃至多元互助的社区等基本单位来合力完成。
   所以,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给社会释放出空间,让公民道德或者信仰生活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使高速流动的人群能够在新的社会结构下,获得对抗“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思想资源,并且能够结合与发展各种形式的共同体生活,才是今日修复人际关系之疏离、道德关系之脆弱的长远对策。
   1作者认为,如今“善人”难觅的根本原因是()
   A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观念使人的自私天性合理化。
   B社会道德急剧滑坡,人心日趋冷漠。
   C当前某些人价值观的错位,教育的缺失。
   D司法制度无法在法律上给予施以援手者有效保护,导致行善的成本与风险大大增加。
   2下列对“部分知识分子对这一趋势的呐喊余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部分知识分子对“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吁。
   B部分知识分子对“利来利往”社会现实的强烈抨击。
   C部分知识分子以人文精神抗拒越来越实利化的社会现实的微弱反拨。
   D部分知识分子以人文精神拯救越来越实利化的社会现实的宣言。
   3联系全文,指出第三段画线句中“新的价值资源”的具体内涵。(3分)
  
其他文献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了,英国媒体转引本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此评价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最好的伦敦,也是最坏的伦敦!”  今年恰逢狄更斯诞辰200周年,借着奥运热,2012重读狄更斯。  ◆点击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特别注重描写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为英国批判现实
期刊
翻看考场作文,仍有不少模板化、程式化的“高考体”文章,或为情感虚假的空言泛语体,或为无病呻吟的小资美文体,或为东拼西凑的龙头凤尾体……这些文章自然无法令阅卷老师过目不忘。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要以“先乎情”的文章激起阅卷老师的同频共振。具体说,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中有“我”,立体对话——我的地盘我做主  作品中的“我”往往可以直接发表见解、抒发情感,因此,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貌似“冷静、
期刊
在北京宽阔得不可思议的街道上,汽车不断地驶过,犹如波涛拍岸。车轮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晚上入睡时,这声音还不断地在梦境里回响。   北方的风刮起来虽然无形,却仿佛有结实的体积与质感。这风撼动着道旁的杨树,树的顶端像做早操似的大幅度弯曲,几乎要折断了。树叶交错着、摩擦着,发出一片簌簌的声音。这声音在别处很难听到,别处没有北京那样密集的杨树,也没有那样强劲的风。   听北京人说话是很
期刊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战争往往是悲壮的,它独有的悲壮铸就了一个个英雄,在血争残阳里孤傲地站立着,传诵千古。   而三国时的战争太纷繁,如东逝的滚滚长江之水,淘尽了英雄,却来不及悲壮。   战争是罪恶的,所以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却是一个历史的昏暗期。   来不及悲壮。   东汉末年,势力割据,尔征我伐,狼烟四起。金戈铁马是独有的色彩,驰骋沙场是豪迈亦是无奈。   请告诉我,人民呢?百姓在哪儿
期刊
☆孔融让梨   一次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大叉,该学生却坚信没有答错。这一事件引起公众热议。   【议一议】   为什么写“不会让梨”,小朋友的解释是“只有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只有4岁。”你如何看待“孔融让梨”呢?   【点拨】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是道
期刊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足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采用提示型命题作文的形式。   先说提示语。   提示语用三个分号,层清意明又多元开放。举例说:“满足于”既可说是“骄傲自满”之意,取其贬;还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可供我们羡慕的人太多了,这个人,出身豪门,不必为钱所困,享尽世间荣华富贵;这个人,天生奇才,凭借异于常人的头脑,屡获国际殊荣;这个人,骨格清奇,经过不懈努力,打开了通往奥运圣殿的大门。我们对这些人的名字指指点点,满眼都是羡慕,只觉得被他们如同明月一般的光芒晃花了眼,越发显得我们普通辰星的黯淡。   这些情绪,就像是平凡无奇的我们,放在心上的一把枷锁,那沉重的锁链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比
期刊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   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老人并没有发现这
期刊
人生中总有许多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忆,释不了的怀,放不下的心。   在很小的时候,每天的夜晚,我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在其他伙伴家里来回穿梭。因为父母去了自己认为很遥远的地方干活,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自己只得在如此偏僻的村庄“招摇”。幼小的心灵不想拥有那样的孤独,不想在未来的岁月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然而不知不觉中,自己在这种孤独中成长起来。每当父母回家,自己已然是兴奋不已,面带笑容,可是在他们来到之前,
期刊
嘉宾:刘步春,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人语】  “擂台”是我国旧时代武术家比武的一种形式。台,台子,是武术家比武的场所。擂,打击,是武术散手叫板参与比赛的形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主办者(桩主)摆擂台,能武之士皆可上台与之较量,称为“打擂”;二是由主办者设台,比武者按报名程序上台较量,取胜者留在台上,最后决出武艺最高强者,称为擂台赛。“作文擂台”是想借擂台赛的形式,来增加刊物与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