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怎样寻求真理。送人一条鱼,别人可以一饱口福;而送人一套渔具,教之以捕鱼方法,别人可饱终生的口福,其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要全面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既培养能力,又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就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对祖国语言的崇拜。”我国长期以来都奉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必将忽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又忽视师生间在教学中的多种情感的交流,肯定与新课程下的阅读背道而驰的。这样,阅读教学就不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学得被动,没有趣味,更没有生机。
  当今,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直以来,我认真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自主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地读,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阅读方面的要求。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实践中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突出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学习规律;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特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可能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对问题的探究性是与他的好奇心分不开的,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从小就对世界万物充满着一种好奇,总想着探个究竟,这为什么,那为什么?在学校里,在课堂教学中,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好奇心虽然有所降低,但学生还是会想出一些我们成人想不到的问题,在学习中具有一种探究欲望,其探究潜力不可轻视。另外,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这种探究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与我们教师的长期课堂教学培养分不开的,与教师平时有意的“探究氛围的创设”以及“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密切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方便。在实际教学时,我就非常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例如:我教学《信任》一文,全文以公路边的告示为线索。我就让学生以“告示”为专题展开研读。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分别都很快画出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再进行细细研读。
  二、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已存在于书本中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探究的乐趣。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精选学习内容,确定探究的目标,才能达到即定的目的。要达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与鼓励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主动探究,优化课堂结构,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创造地学,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地读,读出文中的意、情、味,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友好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突出学生主体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同时,还要重视展示,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研究和发现的成果。②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确定的有价值的研读内容。在阅读任何一个文本时,要研读的内容肯定很多,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盲目的,教师一定要适当加以引导,才能使学生找到比较有价值的研读内容。③课堂阅读教学时,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性阅读方法创设情景,要着重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尝试、创造。如教《幸福在哪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幸福是什么?它到底在那里呢?”使学生对“幸福”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反复阅读课文、讨论,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并知道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研读的兴趣,又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词句,并抓住其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如:在教学《献你一束花》一文,文章通过写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为在比赛中失败的女体操运动员鲜花的故事,说明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我针对课文的特点创设了两个情景进行处理。
  (2)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探究性阅读。我们知道自主学习要以研读为基础,合作探究将是研读成功的有效途径。合作探究就是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组织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让思维互补,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合作的组合形式有: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师生合作等。我还根据不同的研读专题进行分组合作。我们都知道学习成功是每个学生所向往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阅读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希望得到重视,希望在合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学生渴望成功。我让学生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思考,获得了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在喜悦中不断进取,在成功中不断走向成功。
  总之探究性阅读,已成为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之一,也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它将不断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讓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解放小孩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陈敏娟
  (2)《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3)《小学语文》——《精读与博阅相结合的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目前生物高考试题中对图解、表格、坐标中得出相关结论的题有所增加,特别是对结论的学科语言描述要求有明显的加强。重视考查学生识图、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识图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从识图教学的重要性和如何利用插图组织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用教学插图导入课程,呈现教学内容  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
期刊
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学习,因为词汇是英语语言三要素之一。不掌握大量的词汇,阅读、翻译、听说都无法顺利进行。而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背单词却费时、枯燥、易忘,如何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单词记忆问题,能否将单词记忆之苦变成乐事、趣事,这是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经常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英语学习中总结了几种记忆单词的方法,用在教学中,颇有收益,学生也反映良好,现总结如下:  、找到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期刊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以往的有些语文课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现在的很多语文课一味求活,迷失在花
期刊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興趣,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显然,搞好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的教科书中口语内容有很大比重,如: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等,口语篇幅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突出了英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性。那么,如何进行口语教学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爱心与耐心是学生转换的又一个前提。英
期刊
初一初二是中国历史,以时间为主线,很好记。可是這初三的历史比较散,时间也比较乱,学生背了就忘……该怎么样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呢?针对之一问题,经过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探究,发现了几个简单的小技巧。  一、主题教学  世界近现代史头绪繁多,内容庞杂,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大多数没有认真学习世界历史,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在选修课上仍然按照课文编排的顺序逐一讲解分析,肯定课时不够。另一方面
期刊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应突出语文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情感的共鸣,营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觉得杨丽芳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  一、“读
期刊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给予学生这样发展的机会,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将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记录如下。  一、加强小组管理,提高小组内合作的有效性  新课程提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期刊
在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通过教育教学,促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其实正好也体现了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拟从自身教学中学地理的视角,谈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一、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本,稳扎稳打  中学地理教材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重要工具。所以,在中学
期刊
初中数学《三角形》这一章中,有一类求边角范围的题目,不少同学做起来,通常无思路可寻,分析这类题目的特点,多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周长有关;再根据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用不等值替换——放缩法来解决这类问题非常有效,这里选择几例仅供读者参考。  例1: 中,若周长为6,且AB=AC,则其最小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若周长为6,且AB=2AC,则其最小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1)
期刊
经常见到一些老师们在教研时讨论: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呢,根据平日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读写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英国作家查·艾霍尔也曾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