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写作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细心盘点一下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作文远离生活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为什么呢?因为对学生而言,作文已不是用来写照生活,而是作为一项艰深的语言技能。不是生活中冲动引发的真情言说,而是被动地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的作文成了闭门造车的“做”文,脱离了生活实践。
1.学生生活单一平淡。尽管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但家长、社会甚至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予以高度重视。学生被束缚在上课、作业的学习小圈子里,生活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缺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他们既感受不到捉鱼摸虾的自然欢乐,也没有享受科技馆、博物馆的现代文明。儿童的生活之源干涸了。
2.作文命题忽视个体。作文命题脱离生活,忽视学生个体感受的现象普遍存在。写命题作文习俗由来已久。尽管命题作文有一定的优势,便于统一指导、评价。但极易压抑学生的自主性。有些文题看似人人可写,实际具体到某个学生,一部分就会因为没有这种体验而犯难。如《快乐的春节》。命题作文由立意、技巧出发,溯源而上寻材料,自然造成了生活与习作之间的断层。学生只得“奉命而作、为文造情”了。
作文远离生活,学生对写作索然无趣。学生愈写愈怕,自然会出现假话、空话、套话,原先在生活中出现的鲜活语言也渐渐消磨殆尽。
二、学生情感冷漠
首先,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洞察感悟。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优厚的物质环境中,饱受家庭的疼爱。他们衣食无忧,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心灵也因此变得萎缩迟钝。于是对周围人、事的微妙变化,也渐渐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了。物质的丰富,不懂得珍惜;信息的快捷,体验不到思念;亲情的围绕,无动于衷……沐浴在幸福中,内心很少漾起感激的涟漪。多彩的生活虽然经历了,却没能在心灵深处留下多少痕迹。
其次,缺乏对生活的感恩,对生命、自然的敬畏。我们来看一段生动的描写:我把蚂蚁放进盛满水的盆子里。蚂蚁立刻挥舞着它的脚,拼命地挣扎起来,只见它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蝶泳。嘿,这家伙竟是个全能游泳选手!我把它从盆子里捞出来,拔去它所有的脚,再扔进水盆里,哈,这下它可不好游了!开始,它的触角还在拼命地晃动,过了一会儿,它一动也不动了。这是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写得很精彩,但我们读了却不寒而栗。我们不主张所有的作文都要有很高的立意,但最起码的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还是应该具备的。
第三,少数学生的感情畸形发展。要说现在的学生缺乏感情,又不尽然。一些学生与父母稍一怄气就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小学还未毕业就发生早恋;还有的学生情感价值错位。我曾在课堂上要学生用“不能……也……”这个关联词语造句,一位平时颇有见地的学生理直气壮地造出了“我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句子。我听了倒吸了一口凉气。少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偏离。
三、学生语言贫乏
在作文训练时,即使一些优秀生也常有这样的感慨:不知怎的,我写作文时就是想不出什么好的词句!究其原因,学生书读得少,积累得少。
1.阅读内容单一。由于经费问题,现在一般的学校已很难做到每年正常地给图书馆(室)增添新书。一些语文老师也发现了这一问题,竭力动员学生、家长购书。出于功利思想,他们通常只买些学生作文选之类的书。以为读了习作选,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其实这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良好愿望。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的视野,语言风格受到很大的束缚。现在的优秀学生习作选真不敢恭维,随处可见辅导老师的影子。这就使学生作文语言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2.学生语言泛化。由于学生阅读着成人化的习作,自然写出成人化的语言。他们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现在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并不缺少,而是尚未进入学生的阅读世界。他们知之甚少,教师也缺少这方面的阅读和推荐。学生缺少名家名作的滋养,自然语言世俗泛化,毫无生气。
四、习作章法呆板
一些学生常常说:“我是在稀里糊涂中把作文写了出来,特别是考试的时候。”我也在监考时常看到,许多学生草稿上不动一个字,就直接在正稿上把作文写了出来。学生对表达方式、布局谋篇考虑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仔细观察,不少学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作通盘考虑,我以为教师对此要负很大的责任。
1.语文教学偏重内容。虽然课改在逐步深入,但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导向、受教师陈旧教学观念的制约,语文课上,教师重视的是繁琐的分析、大量的练习,重视的是文章内容、夯实双基。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密切配合。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语文,却难以从教材的典范中学习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2.作文指导囿于模式。许多老师在作文指导中,先给学生写作上定调子、划框框。比如:教师以“聪明的弟弟”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面对这样的要求,不管你有没有弟弟,不管你弟弟是否聪明,你都得写出“聪明”。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在本单元范文中学到的手法。如先总写,后分写,最后总写。还有的教师干脆提出硬性要求:一篇文章必须有几处人物对话,几处心理描写等。这样模式化的作文指导,使学生失去了自我。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生作文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小学作文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作文远离生活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为什么呢?因为对学生而言,作文已不是用来写照生活,而是作为一项艰深的语言技能。不是生活中冲动引发的真情言说,而是被动地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的作文成了闭门造车的“做”文,脱离了生活实践。
1.学生生活单一平淡。尽管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但家长、社会甚至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予以高度重视。学生被束缚在上课、作业的学习小圈子里,生活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缺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他们既感受不到捉鱼摸虾的自然欢乐,也没有享受科技馆、博物馆的现代文明。儿童的生活之源干涸了。
2.作文命题忽视个体。作文命题脱离生活,忽视学生个体感受的现象普遍存在。写命题作文习俗由来已久。尽管命题作文有一定的优势,便于统一指导、评价。但极易压抑学生的自主性。有些文题看似人人可写,实际具体到某个学生,一部分就会因为没有这种体验而犯难。如《快乐的春节》。命题作文由立意、技巧出发,溯源而上寻材料,自然造成了生活与习作之间的断层。学生只得“奉命而作、为文造情”了。
作文远离生活,学生对写作索然无趣。学生愈写愈怕,自然会出现假话、空话、套话,原先在生活中出现的鲜活语言也渐渐消磨殆尽。
二、学生情感冷漠
首先,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洞察感悟。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优厚的物质环境中,饱受家庭的疼爱。他们衣食无忧,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心灵也因此变得萎缩迟钝。于是对周围人、事的微妙变化,也渐渐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了。物质的丰富,不懂得珍惜;信息的快捷,体验不到思念;亲情的围绕,无动于衷……沐浴在幸福中,内心很少漾起感激的涟漪。多彩的生活虽然经历了,却没能在心灵深处留下多少痕迹。
其次,缺乏对生活的感恩,对生命、自然的敬畏。我们来看一段生动的描写:我把蚂蚁放进盛满水的盆子里。蚂蚁立刻挥舞着它的脚,拼命地挣扎起来,只见它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蝶泳。嘿,这家伙竟是个全能游泳选手!我把它从盆子里捞出来,拔去它所有的脚,再扔进水盆里,哈,这下它可不好游了!开始,它的触角还在拼命地晃动,过了一会儿,它一动也不动了。这是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写得很精彩,但我们读了却不寒而栗。我们不主张所有的作文都要有很高的立意,但最起码的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还是应该具备的。
第三,少数学生的感情畸形发展。要说现在的学生缺乏感情,又不尽然。一些学生与父母稍一怄气就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小学还未毕业就发生早恋;还有的学生情感价值错位。我曾在课堂上要学生用“不能……也……”这个关联词语造句,一位平时颇有见地的学生理直气壮地造出了“我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句子。我听了倒吸了一口凉气。少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偏离。
三、学生语言贫乏
在作文训练时,即使一些优秀生也常有这样的感慨:不知怎的,我写作文时就是想不出什么好的词句!究其原因,学生书读得少,积累得少。
1.阅读内容单一。由于经费问题,现在一般的学校已很难做到每年正常地给图书馆(室)增添新书。一些语文老师也发现了这一问题,竭力动员学生、家长购书。出于功利思想,他们通常只买些学生作文选之类的书。以为读了习作选,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其实这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良好愿望。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的视野,语言风格受到很大的束缚。现在的优秀学生习作选真不敢恭维,随处可见辅导老师的影子。这就使学生作文语言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2.学生语言泛化。由于学生阅读着成人化的习作,自然写出成人化的语言。他们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现在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并不缺少,而是尚未进入学生的阅读世界。他们知之甚少,教师也缺少这方面的阅读和推荐。学生缺少名家名作的滋养,自然语言世俗泛化,毫无生气。
四、习作章法呆板
一些学生常常说:“我是在稀里糊涂中把作文写了出来,特别是考试的时候。”我也在监考时常看到,许多学生草稿上不动一个字,就直接在正稿上把作文写了出来。学生对表达方式、布局谋篇考虑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仔细观察,不少学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作通盘考虑,我以为教师对此要负很大的责任。
1.语文教学偏重内容。虽然课改在逐步深入,但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导向、受教师陈旧教学观念的制约,语文课上,教师重视的是繁琐的分析、大量的练习,重视的是文章内容、夯实双基。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密切配合。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语文,却难以从教材的典范中学习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2.作文指导囿于模式。许多老师在作文指导中,先给学生写作上定调子、划框框。比如:教师以“聪明的弟弟”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面对这样的要求,不管你有没有弟弟,不管你弟弟是否聪明,你都得写出“聪明”。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在本单元范文中学到的手法。如先总写,后分写,最后总写。还有的教师干脆提出硬性要求:一篇文章必须有几处人物对话,几处心理描写等。这样模式化的作文指导,使学生失去了自我。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生作文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小学作文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