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教态变化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
  关键词:地理教师 教态 变化
  
  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一、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
  
  二、目光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随时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并可用来表达多种感情,人的洗、怒、哀、乐均能从眼神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可以通过目光的变化对那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教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由于学生紧张,胆小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开口。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眼神的变化获得信息反馈。实践表明:当学生兴奋时,对事物就感兴趣或领会了教师意图,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时,瞳孔变大;反之变小。这时教师要调教学方案。
  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在讲课时,教师不能总盯着天花板、灯棍,要始终把全体学生包揽在自己的视野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切忌暗淡无光,昏昏欲睡。视角变化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学生觉的老师心不在焉。教师目光变化运用的好,回给学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表情的变化
  
  感情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闸门的钥匙。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家所证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要做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成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鼓舞,他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四、手势的变化
  
  研究表明,教师恰如其分的手势常常使学生获得大脑兴奋中心的持续而增长记忆的长度,增加记忆的强度,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常用手势一般分为四种:
  (1)指示性手势:教师在展示图片和指挥学生活动时常用此类手势。
  (2)暗示性手势:在学生回答困难时启发学生思维时常用此类手势。如“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气压下降”教师只用手势暗示,学生立即回答。
  (3)情感类手势:指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配合情感而做出的手势。如:讲到愤怒时挥动拳头,动情时用手抚胸口。
  (4)象形性手势:用来描述人物、形和貌。如:山东象攥起右手身开拇指的拳头。
  教师做出某种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适当、自然大方会给人以美感;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扣鼻子、敲桌子等不仅不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五、位置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位置的变化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教师讲课时应站在讲台为主,但也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教师可适当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课堂内容和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如: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使学生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当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图时,应当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走到学生中间一起欣赏。这样即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情况。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位置变化给予暗示性批评,即不影响上课,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的情况,从学生闲暇体育的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闲暇体育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一个重要途径,并阐述了闲暇体育的重要意义及保障学生闲暇体育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 学生 健康    当前各地对青少年的体质调查显示,我国的青少年体质较以前有显著的下降。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要提高身体的素质必定要给身体提供一定的运动强度和量的刺激,且强度和量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通过一
期刊
内容摘要:教学评价的方法有许多,鼓励性、引导性的评价会对教学起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建立自信心;才能激起学生强烈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本文作者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朗读、课上回答问题和小组对话表演、听力、听写单词和课后作业、月考成绩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教学 评价 兴趣    
期刊
内容摘要: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
期刊
时光如梭,转眼间从事农村中学教育已5年时间,还记得五年前大学毕业在前往就职学校的路上,一路颠簸,城市被慢慢抛在身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丘陵,心里很不是滋味。来到学校,看到的是陈旧的教学设施,有的同事甚至哭了。五年了,我们坚持下来了,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见证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五年前,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特别是实验器材缺少,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今学校校舍得到了改观,教学楼焕然一
期刊
小时候,因为嘴巴过勤,好说,爱讲,被大人们戏封为“嘴教师”;毕业后,真的成了老师,而且是一名语言学科的教师,这嘴巴想不用它都不行了。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给我们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能说会唱,能导会演。那么,如何运用语言?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想从自己浅薄的尝试和经验教训中来谈一谈中学英语教师的嘴巴的妙用。     一、说    这里是从“说课”谈起。想要上好一堂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根植于日常的初中数学课堂。可我们在赞许新课改给我们带来教学新气象时,透过看似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浓厚的表面,越来越多的细节性问题凸显出来,如何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    一、做好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一)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
期刊
宋代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正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与之相反,有些学生提笔在手,无话可写,搜肠刮肚半晌,仍滴墨不染。其原因也很明显:积累颇微,材料匮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这是每个英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依笔者之见,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课堂结构    第一、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选准切入点。这个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又是攻克难点的关键。选准切入点是牵一动众,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尤其现在的英语新课标,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方式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