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无疑,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科学、实用、典型的案例,就谈不上案例教学。我着重探究案例的预设形成、案例的呈现引导、案例的分析提升、案例的总结评价等方面的实施策略。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为此,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几点:
  (1)选取的案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贴近热点。案例材料要阐明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规律和隐含的基本原理。教学中不一定采用教材提供的案例,教师可根据本地、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当采用贴近生活的乡土地理材料,也许效果更好。
  (2)选择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地理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覆盖面很广,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能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剥茧抽丝,找出其中符合相关原理、理论的材料。
  (3)案例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教师选择的案例也应该不断变化和更新,离学生时间距离越近,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也越好。
  2.案例的呈现
  给学生呈现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发放文字材料、多媒体展现图像影像资料,或通过学生的描述、实际情景的模拟、实地参观考察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可利用案例——我国西北地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使学生似乎来到“现场”。
  案例的呈现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阶段,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此,在呈现案例的同时要提出符合实施教学目标的问题。对上述案例,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请描述荒漠化的景象和荒漠化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什么叫做荒漠化?
  ②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③请为荒漠化防治提出对策和措施。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3.案例的讨论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案例的讨论分析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两个阶段实施。
  (1)小组讨论。在学生通過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并不是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维度和深度。
  (2)班级交流。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采用辩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联系起来,研究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致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4.案例的评价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教师不应简单地做出结论,而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包括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等因素。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2)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整体参与、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他文献
期刊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探讨和明辨是非,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随着新课程实施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讨论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必须准确掌握运用好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介绍自己常用的几种课堂讨论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实是,一提起政治课,学生们就会觉得痛不欲生,枯燥难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政治課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联系实际与演示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以上三方面阐述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化教学。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兴趣教学 教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教学实效。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还是采取以讲为主的模式,而我们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有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以及实现思想政治课教
期刊
摘 要: 思想品德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初中生的综合品德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它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成为每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必须面临并亟待解决的课题。作者通过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研经验,谈谈对此课题的理解和探索。  关键词: 新时期 初中
摘 要: 初中历史是一门知识充实、内容繁杂的课程之一。其中的历史史实浩瀚如烟,概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影响等知识点错综复杂,纵横相交。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受自身因素、教育政策因素等各方面的制约,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对知识记忆既不到位、又不明确的现象。本文从造成学生“记不住”历史知识的原因、探讨学生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与人们生产与生活联系紧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更新为通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被大规模运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对电厂电站数据集点亮的采集等电能计量信息的采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针对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信息采集应用的通讯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能计量
摘 要: 文章就高中地理老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这一问题作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语言艺术 导入  地理高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课堂语言这一载体。《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可见课堂语言对于课堂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有艺术,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