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去的过去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古镇,我看到一棵千年银杏树,它的枝丫之间,裹挟着一块石头。那块当初不知道怎么跑上去的石头,被银杏树完好地包裹了起来,成了树的一部分。树会疼吗?石头会感觉到窒息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哪怕是树最后死了,成了木头,那块石头也绝不会成为木板的一部分。这一点,想必石头也知道,银杏树也知道。
  很多“过去”,就像这样一块石头,被包裹在我们的体内。我们甚至有意无意地忘记了它当初带给我们的伤害、阵痛、不适,但这并不表示,它不曾发生,事实上,它也从没有真正成为过去,它只是仿佛成了我们不痛不痒的一部分,直到有一天,它忽然莫名地爆发。
  过去又像墙上的一枚钉子,钉子被拔掉了,但是,墙上的钉眼还在。钉眼也可能被重新修补了,粉刷了,看不出来丝毫的痕迹了,但墙知道,它与其他的墻体终究是不一样的,当有震荡的时候,那块弥补过的痕迹就会率先败露出来。
  福克纳说,过去永远不会死去,过去甚至不曾过去。斯言善哉。
  很多“过去”,更像一座休眠的火山,你预料不到,哪一天,随着岁月这块巨大地壳的运动、变化,它忽然就苏醒了,爆发了,而且,其休眠的时间越长,爆发的力度也就越大。
  我们对待过去的方式,决定了过去将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你越怀念过去,过去就会越遥远;你越是想极力摆脱过去,过去就越像一枚粘在鞋底的口香糖,牢牢地紧随你。
  一个人沉湎于过去,犹如走进了沼泽地,越陷越深,终而无法自拔;而一个人忘记了过去,则会像走在无垠的大沙漠,以为自己走得很远了,其实只是在原地兜圈子,你忘记了来路,就必然迷失未来的方向。
  过去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快乐的。当过去的快乐大于痛苦时,过去就是一针麻醉剂,让我们误以为过去比现在更美好;反过来,当过去的痛苦大于快乐时,过去则会像一针亢奋剂,让人很容易地忘却过去,背叛历史。
  我看到一个孩童,用一根草,挑起了一只蚂蚁。蚂蚁从草的这头爬到另一头,发现是悬崖,就掉头往另一头爬。结果,爬到另一头一看,也是断头路,于是再次折返。就这样,来来回回地爬呀爬。蚂蚁不知道,当它爬到一头的时候,孩童就会放下这头,而用手去握另一头。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只蚂蚁,这根两头都是绝路的草,就是我们的“过去”,当我们试图逃避它的时候,却永远也找不到出路。
  是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捏住草的另一头吗?那个力量,正是来自我们自身。我们自己就是那个顽皮的孩童。
  你只要放下那棵草,放在辽阔的大地之上,从哪个方向,你都能走出那棵草,走出过去,找到出路,走向未来。
  [怦然心动]
  我们习惯把生命看作一个流动的过程,认为“过去”就是翻篇了,或者消失了。其实,并非如此,正如福克纳说的那样,“过去永远不会死去,过去甚至不曾过去”,这是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它提醒我们,“过去”已经悄然地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们和“过去”如影随形,不能忘记,更不能抛弃。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呢?倘若是“快乐的过去”,人人愿意怀念和陶醉,倘若是“痛苦的过去”,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凡是“过去”都不必过多纠缠,而应该理智地“放下”。放下,是一种举重若轻、虚怀若谷和腾空自己。放下“过去”,好比是把一棵草放在了辽阔的大地,也好比是把一滴水放在了浩瀚的海洋,种种“过去”即被旷达的心胸所收纳和保藏。唯有放下“过去”,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会轻装上路,走向未来。
  【文题延伸】放下“过去”;理智的选择;腾空自己……(小引)
其他文献
《诗经·卫风·木瓜》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一场友谊,若随着时间流逝,信任和默契从不曾衰减,那番永以为好的情谊,便是人这一辈子在兜兜转转中几经锤炼,依然能够相信的那部分真。  暑假里,中学同学兴致勃勃举办了一次聚会,可惜没有时间到场,却被聚会的各种照片、视频轮番混炸了好多天。那些天忍不住时不时地回忆起从前,有多少少年如今变了模样?有多少记忆埋在时光的深井里,如果不
戴着无框眼镜,一头齐肩的长发,论样貌,詹青云是那种站在人群中不会被人轻易认出的姑娘,但一旦她站在台上,开始说话,10秒钟之内人们就会被她吸引。慢条斯理地说话,却句句掷地有声,最近大热的《奇葩说》上,这个90后女孩用超强的逻辑、温柔却杀伤力十足的辩论方式,惊艳众生。这个被封为“天才辩手”的姑娘,向我们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  但是,你可能很难想象出,这样一个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散发着知识光芒的
夏天什么时候到?距离上一次夏日好像己经很久了,但记忆却似乎不太远,滚烫的风浪从窗前飘向更远的远方,它拂过山中的小城,荡起丛丛的美丽,让我想起了杨梅。  提起夏天,外婆和山城微凉的风是已根深蒂固植入我脑中的“芯片”。外婆家在远一点的小村落里,四周被低矮的山丘环绕,但视野极好。坐在阳台里可以看到屋前翠绿的辽阔田地,抬头入目的是大片大片没有高楼遮挡的天空,只有纯净的天和飘浮的云。一张小竹凳和不断变换的天
神秘捐款  2019年11月27日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一叠汇款收据,上面汇款人姓名为“其然”,这是“顺其自然”的又一次爱心捐款。从1999年开始,这位神秘的好心人都会以“顺其自然”拆解而成的化名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就像是一年一次的约定,从来都没有失约过。工作人员表示,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捐款总额达到了1155万元。按照“顺其自然”的一贯意愿,这笔捐款将用于明年的助学项目中。在
清晨,寒意四处漫开,冷冷的风带着秋天的味道。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看不到身边的美好,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现在,我们需要将幸福一点点捕捉回来。  当人们冒着寒风去上课、工作的时候,闻到过路边的桂花香吗?我每天早晨上学的路上,溢满了桂香,在这无边的冷香中,我感觉到了从未发现的专属于秋天的幸福。沿着湖边小径走着,香气弥漫,在这若有若无的美好中,我偷偷地捉住那一丝幸福,留在心间……  傍晚回家,如果天气晴朗
“当老师是我以前的梦想,但后来我当了宿管。现在,很开心圆了老师梦。”——近日,一位宿管阿姨的圆梦经历引来热议。  汤阿姨原名汤杏芳,年届五十,出身农村,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却从小酷爱写作。她原本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宿管阿姨,工作之余,汤杏芳在6年的时间里写下6部中长篇网络小说,总共约200多万字。她写的小说“文字凝练,不拖泥带水”,就连该校人文与法学院的教授也评价说“第一次读她的小说时,我以为是
那延伸到远方的青石板路上,一侧的庄稼正生长得茂盛,另一侧的人们在屋内端着茶杯寒暄着。多么熟悉的画面,而我却身处何方?  小时候,门前的庄稼是奶奶陪伴我的乐园。每天我幼儿园放学,便蹦蹦跳跳地拉着奶奶到庄稼田里玩捉迷藏。这时,不管奶奶在做什么,她总是会从容地放下,然后陪伴我玩乐。奶奶眼睛不好,经常红肿的眼睑影响着她的视线。庄稼正没过我的肩膀,我只要稍稍低下一点,奶奶就找不到我了。最后都是我自己跑出来,
雪后,一切都干净了,空落了。在一片茫茫的无生机的白色土地上,我却突然意识到,鸟竟有这么多。  最能给人以生机的昆虫,死的死了,蛰伏的再不出来。狗儿们养尊处优地待在房子里,一只野猫拖着慵懒的身子钻进了树丛,不像夏天一样追猎打斗了。冬天,只有鸟,在雪的世界中穿梭。  鸟雀们都是成群结队的,白头翁、麻雀、椋鸟和各种杂毛色的小鸟儿,尽管种类不同,却一齐飞翔,聚成一团,圆润的啼叫声点燃了白雪。它们像学生们在
2014年,刁鲲鹏第一次来到白熊坪,在四川唐家河保护区见到大熊猫。它趴在几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之间,一动不动。刁鲲鹏注意到,它肚子下有一片血迹,腹部撕裂,肠子外露。  刁鲲鹏马上上报保护区。因为在白熊坪被发现,他给这只熊猫取名坪坪,希望它能平平安安。然而,经过五六天的治疗,坪坪最终没能活下来。  刁鲲鹏从小喜欢动物,上大学时,他看了纪录片《海豚湾》,发生在文明社会里对海豚无限制捕杀的场景冲击着他,令他
阅读训练一  曹冲救库吏  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②。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③,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⑤,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⑥。”太祖曰:“此妄⑦言耳,无所苦也。”俄而⑧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⑨柱乎?”一无所问⑩。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