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煤矿的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

来源 :当代化工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代不断发展背景下,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让煤矿开采技术出现巨大变化,但因为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煤矿开展工作日益复杂,难度系数明显提升.所以如何才能对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加以完善已经成为相关行业和技术人员所要重视的任务.
其他文献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淮河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运行机制,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水专项淮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绩效,通过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最好,其次是高校孵化模式和环保企业合作转化模式;参与水专项项目的连续性、技术的先进性、研发资金占比、技术联盟的作用、政府提供的
为全面了解全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发状况与趋势,以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为基础,分析全球专利数量、申请人分布、申请人所属国的竞争态势及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分类,探讨核心专利的来源和研发主题等,并对我国生物修复技术专利数量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全球来看,2002年后生物修复技术专利数量迅速上升,其中中国的专利数量最多,但核心专利中80.0%来自美国,核心专利的热点主题为有机污染物、能耗、水处理等;来自中国的专利中,马鞍山新洲葡萄酒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
环境规制是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政府所实施的政策措施与社会组织、公众对污染排放主体的排污行为所产生的约束性影响的总和.环境规制形式多种多样,学术界对环境规制的定义、内涵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而环境规制强度的表征更会直接影响学术研究结果和决策行为.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环境规制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分析了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本质、目的和作用,分类总结了环境规制强度表征方法;归纳总结了环境规制文献研究内容,并将其划分为环境规制的社会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2个领域,对其研究应用进行了评述.最后,根据文献梳理结果,对环境规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需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村落分布,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模式.室外真空排水系统是一种新型排水技术系统,可解决重力排水管道施工盲区内的污水收集问题,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并实现了商业化,在我国目前处于工程推广应用阶段.综述了近几年来室外真空排水系统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工程中的应用状况,介绍了室外真空排水系统的组成、特点及现有设计标准规范体系.与传统重力排水系统相比,室外真空排水系统具有不受地形限制、适用范围广、节水、隔臭、防堵、管网施工便捷、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室外真空排水系统在我国农村厕所改
期刊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钛系颗粒状吸附剂(GFLTG)对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水相初始pH=7.2、吸附时间24h的条件下,吸附剂对锂的吸附容量达到12.4mg/g,锂镁分离系数达到1307.5,吸附剂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循环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经过10次循环吸附试验,吸附剂对锂的吸附容量没有太大变化且钛的溶损率都在0.16%以下.
瓦斯是威胁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预防由瓦斯引发的安全事故,煤矿通常需要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通过进行有效的空气交换,来预防瓦斯聚集.文章主要对煤矿中瓦斯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煤矿通风瓦斯安全分区控制的相关问题,供相关研究、实践借鉴.
填埋是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途径.处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垃圾堆体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不同,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填埋场特征选择适宜的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以北方干旱地区典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垃圾堆体理化性质、填埋气组成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检测分析,研究干旱条件下垃圾堆体的特性.结果表明:场内垃圾呈弱碱性,有机质浓度为5.9%~17.4%,含水率为5.4%~7.8%;填埋气组成与准好氧填埋场相近,垃圾堆体中有机质浓度对CH4、CO2和CO生成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堆体内优势降解菌为Firmicutes(厚壁菌
在太湖湖荡湿地修复方面,水专项自“十一五”以来共研发了20项关键技术,为解决单项技术在湖荡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应用成效的局限性问题,基于降低入湖荡湿地污染负荷、改善湿地生境、恢复修复区水生植被、实现长效运行管理等技术需求,选择入湖河口导流、水力调控与强化净化,河湖浅水区水生植被诱导繁衍,水生植被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长效运行管理等技术,凝练形成以湿地现状调查、健康评估与诊断—生境改善—水生植被修复—长效运行管理为集成模式的太湖湖荡湿地生态修复成套技术.该成套技术在滆湖北部湖区应用成效显著,示范区内TP浓度由G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设置6种工况,即原水进入初沉池与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分别为10:0、8:2、6:4、4:6、2:8、0:10,在具体工程实例中考察初沉池优化运行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沉池的优化运行对出水总氮浓度和生物除磷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出水氨氮浓度影响较小.工艺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且反硝化除磷率与原水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呈正相关.基于6种工况,较为优化的原水进入初沉池与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为6:4.该工况后期出水总氮平均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