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提出问题、平时考核、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网络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它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医学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联系紧密。该门课程体系庞大、涉及范围广、分子结构众多、代谢通路繁杂,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中一直被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授课教师精心备课,还需要教师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会因为缺乏信心而知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教师传授知识时,如果单纯只是向学生灌输,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一开始就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就会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的角色,从而达到变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提出问题可以分两个形式:一种是为增加学生上课听讲兴趣的提问,比如讲“脂肪酸合成代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一上课时就先问学生“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肥肉,仍然会变胖?身体的多余的脂肪从哪里来的?人们如果想要减肥,如何控制脂肪酸以及脂肪的合成”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听讲,而教师也轻松地引出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原料、过程以及机体是如何对其进行调节的。提出问题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问,教师在下课时可以给学生就下一章节的内容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将要学习“生物氧化”这一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例如,“为何线粒体被称为人体内的‘发电厂’”,“为何一份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30或32分子的ATP”;“作为‘高端’毒药的杰出代表——氰化物,为何可以使人‘闪电式死亡’”等等,[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预习的兴趣会比较高,这样整体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平时考核,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考核,大多都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及其他考核方式少;一次终结性考试为主确定成绩多,教学全过程多元、多次考核综合评价成绩少;强调考题标准答案唯一性的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2]这种考核办法往往有很多弊端,由于学生认为期末考试成绩是最终的唯一的成绩,所以,就会轻视平时的学习,养成“平时松、期末紧,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不良学风,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铤而走险的去尝试作弊,这种考核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平时考核”是指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质量,出勤情况,课堂的实训情况等确定。这一部分考核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每个阶段的知识考核。如生物化学教材整体上分四大篇内容,教师可以每讲授完一篇内容,就在课堂上测验一次,分数计入起期末成绩,这样,避免了学生期末前挑灯夜战,临阵磨枪,或者是寻求舞弊,以求课程及格的行为。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设计之类的任务,这种任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以2~4人的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最后写成报告或制作成演示文稿(PPT),在适当的时候,给大家展示出来,教师给予评价,这样,避免学生单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展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立足网络,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现在网络发达了,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已经非常方便,许多高校的教研室都有自己的网站,教研室应该充分维护利用好自己的网站供学生浏览。教师可以把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相关习题等放到教研室的网页上,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学习网站,可以是科普的,也可以是专业的,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相关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这样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生物化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高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每周见面次数有限,教师上完课后,一般就会立即离开教室,学生上完一门课以后,也要赶到下一个教室上另外一门课,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课下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答,或者教师也听不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意见,最终常常导致问题积少成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目前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电子邮箱供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每周固定几个时间答疑,此外还可以设置QQ群、飞信群等,安排值班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即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这些途径,教师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改进教学措施,教与学两方面都得以提高,同时通过这些联系方式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师授课效果
“生物化学”是生物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复杂的物质能量的代谢通路,以及基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的动态过程,简单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很好地解决了生物化学静态教学的难题。[3]如运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DNA的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远胜于教师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解。还有像讲解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时,通过三维动画和高清3D图片的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如,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步骤多,如果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花些时间,把代谢的具体过程制作成PPT,一步一步展现出来,这样能给学生以整体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会搜集到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但很多资料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像一些图片或反应式未必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此时,合理使用一些常用的小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往往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
总之,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将课程要点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世贤.法医学[M].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25-27.
[3]杨秀玲,刘忠诚.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11,32(17):3616.
[4]陶志杰.小软件大用途—— 生化教学好帮手[J].广东化工,2012,
39(7):236-237.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网络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它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医学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联系紧密。该门课程体系庞大、涉及范围广、分子结构众多、代谢通路繁杂,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中一直被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授课教师精心备课,还需要教师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会因为缺乏信心而知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教师传授知识时,如果单纯只是向学生灌输,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一开始就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就会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的角色,从而达到变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提出问题可以分两个形式:一种是为增加学生上课听讲兴趣的提问,比如讲“脂肪酸合成代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一上课时就先问学生“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肥肉,仍然会变胖?身体的多余的脂肪从哪里来的?人们如果想要减肥,如何控制脂肪酸以及脂肪的合成”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听讲,而教师也轻松地引出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原料、过程以及机体是如何对其进行调节的。提出问题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问,教师在下课时可以给学生就下一章节的内容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将要学习“生物氧化”这一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例如,“为何线粒体被称为人体内的‘发电厂’”,“为何一份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30或32分子的ATP”;“作为‘高端’毒药的杰出代表——氰化物,为何可以使人‘闪电式死亡’”等等,[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预习的兴趣会比较高,这样整体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平时考核,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考核,大多都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及其他考核方式少;一次终结性考试为主确定成绩多,教学全过程多元、多次考核综合评价成绩少;强调考题标准答案唯一性的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2]这种考核办法往往有很多弊端,由于学生认为期末考试成绩是最终的唯一的成绩,所以,就会轻视平时的学习,养成“平时松、期末紧,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不良学风,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铤而走险的去尝试作弊,这种考核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平时考核”是指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质量,出勤情况,课堂的实训情况等确定。这一部分考核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每个阶段的知识考核。如生物化学教材整体上分四大篇内容,教师可以每讲授完一篇内容,就在课堂上测验一次,分数计入起期末成绩,这样,避免了学生期末前挑灯夜战,临阵磨枪,或者是寻求舞弊,以求课程及格的行为。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设计之类的任务,这种任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以2~4人的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最后写成报告或制作成演示文稿(PPT),在适当的时候,给大家展示出来,教师给予评价,这样,避免学生单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展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立足网络,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现在网络发达了,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已经非常方便,许多高校的教研室都有自己的网站,教研室应该充分维护利用好自己的网站供学生浏览。教师可以把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相关习题等放到教研室的网页上,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学习网站,可以是科普的,也可以是专业的,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相关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这样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生物化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高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每周见面次数有限,教师上完课后,一般就会立即离开教室,学生上完一门课以后,也要赶到下一个教室上另外一门课,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课下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答,或者教师也听不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意见,最终常常导致问题积少成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目前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电子邮箱供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每周固定几个时间答疑,此外还可以设置QQ群、飞信群等,安排值班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即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这些途径,教师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改进教学措施,教与学两方面都得以提高,同时通过这些联系方式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师授课效果
“生物化学”是生物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复杂的物质能量的代谢通路,以及基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的动态过程,简单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很好地解决了生物化学静态教学的难题。[3]如运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DNA的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远胜于教师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解。还有像讲解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时,通过三维动画和高清3D图片的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如,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步骤多,如果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花些时间,把代谢的具体过程制作成PPT,一步一步展现出来,这样能给学生以整体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会搜集到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但很多资料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像一些图片或反应式未必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此时,合理使用一些常用的小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往往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
总之,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将课程要点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世贤.法医学[M].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25-27.
[3]杨秀玲,刘忠诚.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11,32(17):3616.
[4]陶志杰.小软件大用途—— 生化教学好帮手[J].广东化工,2012,
39(7):236-237.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