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环境建构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园环境现状分析
  从幼儿园课程动态思考的课程资源(空间、环境、材料)块面来谈一谈我们幼儿园教育环境现状的认知、分析和思考。虽然是这样小的块面,分析思考也没有达到深入和全面,但是这已经颠覆了之前我们对课程资源、教育环境很多自以为是的认识。
  怎样的幼儿园环境才是适宜幼儿的发展?目前朝阳楼幼儿园的环境现状如何?每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和发展历史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朝阳楼幼儿园是一所有三十年办园历史的老公办园,毗邻镇江西津渡、博物馆。扎根在老城区的老街巷里,周边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这样的环境也带有难以磨灭的时代和传统教育体制留下的印记,这样环境中的家长、社区群众、甚至一部分教师都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定式,场地环境的格局也无法调整变动。
  对照南师大王海英教授所讲的《儿童本位区域环境设计和教师支持策略》和省学前教育和特教学院张晖老师《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解读》来发现我们幼儿园现有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泥、塑料构成的“机械环境”
  幼儿园环境建设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和家长的关注。但何为适宜?走进幼儿园,看到的是塑胶橡胶地面,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只能固定的时间段,在划分了界限的场地上,在老师要求的有序组织状态下开展,缺少真实地趣味性和主动性。
  2、东拼西凑缺乏整体规划的“死环境”
  幼儿园在设计、建构户外和室内环境之始没有孩子、家长的参与,无论是走廊、地面、墙面、空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很多都是以教材的主题、以教师的视角去装饰布置的,材料、形式也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和审美经验判断来选择安排的,虽然其中也有幼儿的作品,但这些作品是千篇一律的,统一范式的,看不见鲜活的个性和探索的过程,这种环境与孩子的发展需要是割裂的,
  3、无草、无泥、无挑战的“封闭环境”
  “安全无小事”,因为当下社会保险机制的不完善;家长的过度保护、过度维权的敏感心态,使得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最怕的就是事故的发生。环境建设上努力采取的是“全园无隐患、无障碍”,地面基本是塑胶、人造草坪,哪怕是一块小石头也要赶快拿开,就怕孩子不小心绊倒碰伤。安全、封闭、无挑战环境束缚了孩子可持续性发展。对孩子身体机能和环境适应力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幼兒园教育环境现状的思考
  1.建构儿童本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的环境,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兴趣、放手让孩子自主活动,自主发现,支持儿童自由想象创造。活动与兴趣、锻炼与发展、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多元、开放的、活的成长环境。孩子的健康发展才能成就园所的整体发展。
  2.建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环境
  哪种环境更符合孩子的需要?哪种环境孩子更加喜欢?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大门就可以寻找探索,可以不停地制造问题、不停地探索、解决问题。满脑子的问题找到答案、满心的好奇得到满足,能够持久吸引孩子的环境就是适宜的教育环境,是孩子成长发展真正需要。也是建构课程的基础。
  3.幼儿园建构环境实践中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育环境中的各种关系:建设与维护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冒险与安全的关系,理念与行动的关系,发展与等待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等等。让园长在内部管理和外部调适中面临极大地挑战,求真务实,坚守教育信条是园长应该担负的责任。
  三、幼儿园环境建构的途径
  1.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引领指导;
  2.教职工团队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惯性,修正教在前、学在后教育观,建立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践行生活即课程的课程观;
  3.生态教育环境建设的每一个项目的落脚点都是追随儿童的发展
  4.幼儿、教师、园长、家长、社区人员结成教育环境设计建构的共同体。
  四、幼儿园教育环境调整措施
  (一)自然与人文相融有准备的环境
  3-6岁的儿童正处在身、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环境适应、生存的经验和能力逐步积累形成。依托地方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丰富内容和元素,挖掘、拓展幼儿园课程资源,民间游戏、民间故事、地方戏曲、小吃、服饰、特产、方言等,如:恒顺醋文化、锅盖面文化、鼎大祥布文化、镇江三山风景文化、镇江三怪美食文化、镇江三国历史文化…在课程中呈现。让孩子在我们用心准备好的环境中生活和游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让环境变“活”,幼儿在“动”中成长
  1.让环境中的每一样东西“活”起来,小竹林里的石头,孩子们摸一摸、敲一敲、画一画,再翻过来看看下面有没有小蜗牛,这块石头就活起来了
  2.因地制宜地,在无法改造的石板地上进行沙画、水画、粉笔画;玩跳房子、跳牛筋、砸沙包,滚铁环、拍皮球等。
  (三)民间文化特色环境中的多维度创设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的建构结合幼儿和家长的创意呈现出镇江本土文化的风格,也是家园共同谋划建设课程的成果。曾出版《走进民间》一书的康新民先生是镇江市民间文化馆的创始人,对民间文化、艺术有深入的研究,我园聘请为幼儿园课程顾问,传承幼儿园之前国家级和省级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挖掘民间游戏、民间文化的课程资源,搭建起“享民间游戏之乐;赏民间艺术之美;诵民间文学之萃;品民风民俗之味”的课程框架。幼儿园的墙面、走廊、楼梯,都能看到传统民间文化的元素:镇江老字号老宴春、鼎大祥;微缩西津渡、金山寺、三国故事都被孩子们搬进区域游戏里。
  五、结语
  儿童本位的课程游戏化理念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用执着于科学发展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行为去践行,我们已经明晰了方向,且行且思,一路追随。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和推进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课程建设能力的欠缺和专业素养方面的浅薄,必须使出洪荒之力来学习、探索,只想为孩子的发展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其他文献
浅述为确保结构工程质量,对钢筋工程构造监督检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沉闷、死气、机械化、缺乏乐趣,使学生没有好奇心,缺乏对知识的探索性,缺乏“学以致用”的思想。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在小学数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教师要进一步改变识字教学方法。《老子》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坚决摒弃以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不良识字习惯,要重视“活”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识字学习的效率。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兴趣——让孩子爱上识字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对于低年级孩子们来说,在
从结构的布置、计算程序选择、计算结果的正确判断和具体构件截面、配筋的人为调整及框架节点的构造处理等方面就框架结构设计中易疏忽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对常用的生活消防合用加压给水系统:水泵一高位水箱给水系统、气压给水系统及变频调速给水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以便各位同行选用时参考.
详细介绍了砖砌女儿墙裂缝的基本情况,并对裂缝的成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控制女儿墙开裂的措施。
“跟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就务必要务实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情境教学是提高英语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部分.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学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
新加坡以干净闻名于世,那么它的垃圾哪儿去了呢?新加坡人的一个绝妙的做法是把垃圾运送到海里堆成一座岛屿,并把这个岛屿开发成环境优美的“度假胜地”。日前新加坡政府对外开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开篇就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这既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第三学段习作部分的要求,也暗合中国学生发展核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他提出了实践课程实践理论,并且对于课程实践价值与动态过程比较重视,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视的,通过运用集体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