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与夏雨有什么不同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波被父亲“赶”出家门。
  半下午才开吃的这顿午餐很丰盛,在他的记忆里,这恐怕是他们家有史以来最丰盛的一次:饭桌上摆了八样菜,一样是煮菜,煮菜里有莴苣叶、妈妈菜、鲜芋叶、野苋菜,还有萝卜丝等七八种食材,伴有蒜泥和捣碎的红辣椒;一样是臭豆腐卤,上面抹了鲜红的番茄酱;一样是辣子鸡,是家里養的小公鸡,母亲现杀的;一样是红烧猪蹄,早年间这东西没人吃,穷人馋了,也会偶尔买回来烧了吃,那时候当然没有条件加现在这么多佐料;一样是烤羊肉串,他不知道这偏僻的乡下,怎么会有这东西,是母亲做的吗?问母亲,她笑而不答;一样是番茄炒鸡蛋,这个菜很普通,不过,母亲在里边加了地脚皮,就不一样了;一样是腊皮炒肉丝,腊皮是地方有名的睢宁腊皮,看上去颜色很鲜艳,黄白而透明,如肉皮一样炒熟也不倒架;最后一样是糖醋鱼,鱼是微山湖四鼻孔鲤鱼,贵族鱼,尼克松曾经享受过的,他小时候常常吃。看着一桌子菜,肖波心里说,知我者,亲娘也!母亲做的这些菜,全是他喜欢吃的。吃着吃着,他吃出一点“味儿”来:它们都是“忆旧菜”啊?每一样菜都能引起他的许多回忆,其中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他摇摇头。
  父亲:“摇啥头?不好吃?”
  他吃了一惊,马上醒悟过来,赶紧说:“不,爸,太好吃了,我多少年都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他想用这个办法让父母高兴,打消父亲对他的责怪。但是,说摇头是赞赏,恐怕没人相信。
  父亲有点小嗔怒,但是也没有再说什么。母亲夹了一块鸡腿肉,递给他,说:“吃。”又转向父亲,“就你多事。”
  父亲竖了一眼母亲,把鸡头叨过来,放面前的小盘子里,翻了一个个儿,又翻了一个个儿,才慢腾腾夹起,送到嘴边,张嘴啃了一口。
  父亲是老三届的高中生,肚子里有些墨水的。只是,他的性格有点内向,和几乎所有有文化的老农民一样,他也不是天生的内向,而是在农村的坷垃堆里,肚子里的墨水和土地上的生物打交道过程中,被盛产食物却又消解意志的氛围给炼成了内向,就像坑塘里的死水,本来它应该是活的、流动的,可是因为进了坑塘而无法流动,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潭死水。
  放下碗,父亲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拿打火机点着,吸一口,吐出烟雾,把打火机放饭桌一角。然后,父亲又拿过烟盒,抽一支,没抬头,默默递给肖波。肖波默契地接了,摸过饭桌上的打火机,点燃,吸一口,呛了,咳一声,眼里流出泪来。
  父亲再吸一口,停下,看外面,再看他,突然问:“你说,这秋雨与夏雨有什么不同?”
  肖波莫名其妙地看着父亲,眼里的疑惑愈益增加。他起初认为父亲老了,开始计较了,动不动就生闷气了,也爱自言自语了。继而,觉得这想法不对,父亲是看着他说的,看着他说这话想必就是问他话。他是气象学院毕业的,在邻省的省城气象部门都干了近二十年了,这样的问题怎会难倒他?只是,他没有猜透父亲的心思,所以回答就迟迟疑疑。他拭了一下眼睛,想了想,说:“根据常识,夏季气温高,气压……”
  “啥啥,别拿这些糊弄我。”父亲摆摆手,声音不高,却很严厉。
  “从表面上看,夏雨比较急促,表现为阵雨天气多。而秋雨……”
  不等他再说下去,父亲又摆手,打断他,说:“忒不靠谱!”
  父亲气得站起身,一甩手,要出去。但是,他没有出去,而是倚着门框,看漫天的乌云。天气阴沉沉的,那云如幕布,覆盖着整个天空,并且逐渐下压,越来越低的样子,像要收紧的黑袋子,连空气都压缩得流通不顺畅了。
  肖波真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眨巴着眼,想,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出头绪。父亲到底问的是什么?他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问这个?是的,父亲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这才是问题。那么,父亲为什么问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不自觉地摇了摇头。
  “你犯了羊羔子疯是不?”父亲提高了声音。
  “可是,爸,我不明白您问的什么意思?”
  终于,他这样说。手里的香烟自燃了一大截,眼看就要烧着手指了,他把它在自制的烟灰缸里摁灭,丢下,看父亲的眼。
  父亲真的老了,他的眼睛失去了以往的光泽,眼里的那汪水变得浑浊了,仿佛蒙蔽了视线;眼角上的鱼尾纹早已像折扇的骨,那么多,那么裸露着;脸上的皱纹横一道竖一道,把所有的活力都分裂了,化整为零,之后化零为无,而代之以老气横秋。肖波的心紧缩了一下,不知道父亲还有多少年的人世生涯,他七十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难道……不,父亲的神色还是好的,从以前的微胖变成了精瘦。不是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吗?父亲精神还算矍铄,他应该是长寿的。
  父亲也扔掉了烟头,转身回到屋里,对他说:“你去问问后庄的麻子老爷吧!”
  母亲洗刷好了,从厨房出来,扯着围裙擦擦手,心疼地看看他,对父亲说:“问谁呀?问啥呀?你就别难为小波了,眼看要下雨,淋着了。”
  父亲眼一瞪,说:“咋难为他?你不难?”又转向他,“去,只问麻子老爷,别人不行。”
  肖波这次回来探亲,本来是要和老婆孩子一起来的,不巧,老婆单位要加班,赶时间生产一批芯片,请不下来假;儿子女朋友的爸爸病了,住院,要在医院守护,也来不了,没办法,就一个人回老家来了。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期间,父母也分别去他们家几次,但每次都是小住三五天,说什么都不愿意多呆,每一次都强调家里忙,地里不是要打药就是要薅草,再不就是要收割要晒麦子,反正,住下来的时间没有,回去的理由很多。他呢,要工作,要挣钱,要养家糊口,还要考虑升迁,所以也没有太多挽留。今年刚刚升了省气象台台长,看准了秋日时光,想携妻带子回老家“夸官亮职”,真是“世上事多有不圆满”,妻儿又各有事情,父母的脸色就不好看。他知道父母想孙子,可是叫他怎么办呢?作为儿子,他回来了还不行吗?显然不行,父母都不满意。他想对父母解释些什么,可他们不听,也不让他说话。他清楚父亲的脾气,从小就不敢在父亲面前多说话,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这心里的阴影至今不散。父亲的话就是圣旨,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父亲要他去问问麻子老爷“秋雨与夏雨有什么不同”,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不能不去。   后庄,就是后肖庄,与他们前肖庄中间只隔一条五六十米宽的河。河水是从很远的上游流来,再从这里流进微山湖的。两个庄子之间有座桥,这座桥始建于何年何月,老辈人也不记得。据一位考古专家说,它已有四百多年的桥龄,是明末的建筑,三孔石拱桥。有一年,市里的文物部门在桥头立了一块碑,把这里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长大了的他从懂得文物的重要性后,却没有再来看过,他心里的石拱桥却时时浮现在眼前,那么雄伟和精致,那么美观和实用。他出了家门,西北风有点抬头,原来不动的树梢开始飘动,树叶子唰唰唰响。来到这必经之路的时候,眼前呈现的是一座钢筋水泥筑起来的现代桥梁,桥下的水流显得很开阔,在西北风里起着波澜,和父亲额头上的皱纹一样一道连着一道,一波赶着一波。石拱桥呢?桥头上的石碑依然还在,另外又立了一块碑。肖波飞快浏览了一下,大意是:这里曾是明末三孔石桥旧址,现在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河道泄洪拓宽需要,于某年某月拆除旧桥,改建新桥。新桥由某某某投资,于某年某月某日建成,故名曰某某桥。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在没有登上桥头之前,桥面上有几个人匆匆忙忙地来往,看那装扮,是从地里或湖里干活回来的人,他们是看天要下雨了,都急匆匆往家里赶的。他们好像没有人认识肖波,肖波看他们眼熟面花,但也叫不出名字,说不清称呼,一个个擦肩而过。实际上也没人注意他这个西装革履的人,这里常有城里人来游玩,大家司空见惯,见了也不会多看一眼。肖波低着头,顶着风,走到桥北头。桥北头有三条分岔的路,分别通向后庄的东头、西头和中间。他一时竟忘了去麻子老爷家应该走哪一条路了。麻子老爷好像住在村中偏西吧?他孙子肖友光和肖波是小学同学,上小学时候肖波曾经去过他家,那时候他家住的是高墙大院,记得墙的基础都是条石砌的,高度有一米多,上边才是青砖,青砖好像也不是现代的,砖头个头大,一块可以赶现在的一块半还多;房顶上的瓦清一色的“小瓦”,那种凹形的瓦片。据说是他们家分得的大地主的房子。早先院子里本来还有两家,麻子老爷当了“贫协”主席,其他两家都以人口多了,儿子要结婚,到外边另要了宅基地,把这里就让给了麻子老爷家。麻子老爷很会收拾,添置了家具,里里外外整理了一番,把个大院弄得像官衙,像官老爷的府邸。这都是往事了,肖波只是在脑子里一过,是电影里的“快镜头”,粗拉过去了。这么多年过去,麻子老爷家的具体方位模糊了,记不清了。他想,该走哪条道?还有,眼前的后庄变化很大,和前庄比,就是天堂,全是“别墅”区。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后庄的老房子全没了,都是新农村了,不用说,原来每家每户的住处位置也必然变动了,麻子老爷家的高墙大院肯定没有了。
  正犹豫间,有个人过来,是个小年轻,扛着一把铁锨,看模样,觉得熟悉。细想想,不认识。对于一个久别家乡的中年人,肖波最清楚,他满眼里熟悉的面孔和身架全不是认识的人,但又都是他认识的人的后代。
  小年轻见这里站着一个城里人,以为是来微山湖游玩走迷了方向,不知道怎么回城了。就问:“找不着路了?”
  肖波看了看这个好心的小年轻,说:“是的,不知道该走哪条道了?”
  “你去哪里?不回城?”
  “我找麻子老爷。”
  “啥?找谁?”小年轻站下,疑惑地问。
  “麻子老爷,肖向前。”
  “我家四太爷啊?他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小年轻盯着肖波的脸看,看了一会儿,问他:“你是谁?找他干嘛?”
  肖波实话实说:“我爸让我找他问点事儿。”
  小年轻更疑惑了:“你爸是谁?叫你找他?”
  肖波老老实实说:“我是肖波,前庄的。”
  “我也姓肖,后庄的,咋没听说过你?”
  “我爸叫肖达文。”
  “哦,知道了,你就是那个预报天气的?”
  “是的。”肖波笑了笑,心里话,我是气象台的,可从来没有做过天气预报员。
  “我叫肖伟,该叫你叔。”叫肖伟的小年轻立时变了面色和声调,放下肩上的铁锨,拄着锨杠,笑着,对肖波特别客气起来。停了停,又问肖波,“老爷叫你找他干啥?他不知道他死了?”
  “死了?”肖波顿时困惑起来,父亲怎么会让他找一个死去的人?什么意思?我不是在做梦吧?肖波攥起拳头,敲了两下头,又松开拳头,拿手指掐大腿上的肉,都是疼痛的,感觉分明,这证明了自己生命存在的现实。可是,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荒诞的行为?而且,他还只让我问麻子老爷一个人,不准问别人,这简直就像玄幻小说里的情节。父亲怎么啦?父亲老糊涂了?还是神经有了问题?肖波知道,父亲肖达文想当初是学校里的高材生,最有希望放“卫星”,就是因为那场运动,他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后来恢复高考,负担沉重的他,为了这个家庭,放弃了此生唯一的机会,从此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他心里不甘。但是,几十年都过来了,怎么可能老了老了郁闷成疾呢?荒唐的问题。荒唐的做法。
  面对肖伟的眼光,肖波低下头,他不知道怎么回答肖伟。半天,他才问:“麻子老爷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
  肖伟看看天上,有雨花飘落。他說:“哎呀,下雨了,叔,咱到桥底下避避雨吧?”
  他们顺着河坡,沿着桥头东边的墙壁,下到水岸上。这里挺好。风顺着河刮过,在他们面前肆无忌惮地吹着水波。雨花变成了雨点,雨点借着风力击打河面和它可能击打的空间。他们避雨的位置却正好是个“死角”,无风无雨,连气温也比其它地方高出许多,只是亏待了肖波那身干净的西服,沾上了不少桥壁上的脏土。
  肖伟站定后,从衣袋里掏出一块塑料布,给肖波和自己蒙上头,这样,偶尔有风裹进来的雨点也一点打不着他们了。但是,就是有点气闷。肖波感觉雨水对他们构不成威胁,就从塑料布底下伸出头来,继而拿掉它,让塑料布整个披在肖伟身上。
  肖伟问:“叔,咋不顶了?”
  肖波说:“淋不着,不顶了。”   肖伟说:“嗯。叔,这秋天的雨不是夏天,夏天雷阵雨多,唿隆唿隆一阵子,雨过天晴;秋天不是,铺天盖地都是云都是雨,一时半会儿下不完。”
  “哦?”虽然,这些都是普通人的常识,肖波还是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哦”了一声。
  他们看着秋雨不紧不慢地下,看秋风一阵一阵地吹,看风裹着雨在天地间漂白着远处的存在物,连前庄和后庄也在视线里模糊了,在雨雾里隐隐约约。看了一会儿,肖伟说:
  “叔,您说这人哪,咋就这样没意思?四太爷前些時候还拄着拐棍满庄子骂街,一会儿骂公家占了他的便宜,他家的老院子值多少钱,新农村就补了他两套房;一会儿骂东家西家弄得乒乓响,想聒死他;一会儿骂村主任不是人,娘们儿窝里逛,弄得男人都不敢外出打工了;一会儿又骂天气也变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是想传染瘟病弄死世上的人。反正,没有他不骂的,能想起来的他都骂。他的脾气越老越绝,老奶奶前几年走了,他一个人住一个大院子,不,是看着两个大院子,您说,他是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叔?”
  肖波未置可否,他偏头看一下河里。水波之上有条白色的鱼跳出水面,明显它是在撒欢。肖伟可能以为肖波是点头,赞成他,给了他鼓舞,就使劲地说起麻子老爷来。
  “四太爷红火的日子是在很早以前,对吧?叔也不知道?哦,那时候还没有您,更没有我。人老了都爱怀旧,都只记得吆一唬二、耀武扬威的时候,过五关斩六将,就是不记得夜走麦城。叔您说是不是这样?”
  “嗯。”肖波这次真的点了点头。
  “四太爷反常反了一两年,没人理他,任他骂鸡骂狗。他骂大街就不觉得累,不觉得无聊,天天津津有味地骂。有段时间他不骂了,大家反而不习惯了,都说,麻子老爷咋不骂大街了?不骂就不骂呗,他可能是骂够了,想歇几天了。好几天,大家都这样问,这样说。又是几天,没人问没人说了,大家又习惯他不骂街的安静了。就在十几天前,四太爷附近的几家人老是说哪来的气味,臭肉味。说了也没人在意,一家一户地过日子,忙得那样很,谁顾得上多管闲事?那天,村主任进老太爷家旁边的那个谁家,我不跟您说是谁家了,不是好事。村主任闻见了这气味,他胃浅,哕了。随后,他循着气味,发现是四太爷屋里窜出来的。他问那家女人,这两天见老麻子了吗?女的说,没有。他说,坏了,他八成死了。叫来人敲门,没人应声,就报了警。派出所来人,弄开门,您说咋啦?四太爷的尸体臭了,淌了,淌了一屋子,骨头架子上沾满了蝇子。可怜他儿孙一大群,落得这个下场,嗨!怪不得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光爷他们都在外边,工作的工作,享福的享福,一个八九十岁奔百的老人就这样没了,走了,寒碜人不寒碜人!”
  说到这里,肖伟戛然而止,长叹一声,茫然地看天上的雨。雨丝斜倾,朦胧无边。
  肖波的心抖抖地跳,他的心似乎跑到了遥远,又似乎只在咫尺。
  秋天的风雨,没有雷电,却更加悠长,更加令人不可知其何时能止。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大,而且不断地变向。风雨袭来,他们避雨的地方不安全了,肖伟的塑料布不大起作用了,雨点照样狠狠击打他的头部和身上。肖波有点受不住这种袭击,打着颤。
  白色的雨渐渐变得黑乎乎了,是天已向晚。肖波看着雨,看着天,忽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哦,我明白了,我懂了,秋雨与夏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他自言自语,然后说了一句,“我要回家!”突然就冲进风雨,爬上河坡,奔上桥面。
  肖伟扔下铁锨,紧跟着撵他,喊:“叔,叔,给您塑料布,您身子不结实,小心淋病了!”
  肖波好像没听见,没理,过了桥,只顾朝前肖庄疯跑。仲秋的风雨追着他的屁股,吹打得他踉踉跄跄。可是,他依然不顾一切狂奔,如一只翩翩的雨燕。
  责任编辑:段玉芝
其他文献
近年,旅途每涉一地,在某个刹那,都会蓦然闪出一念:这是在哪儿?此地又何异于另地?  我会反复叨念眼前的地名,尤其那个和美誉有关的别称,并判断它是否名实相符,之间是否有迹可循,比如栖霞、白玉、日照、怀柔、泉林、泡池、稻城、苍梧、安溪、雁城……  这种强迫症似的做法,于我像个仪式,因为我愈发难把一个城市和另一城市区分开来,在视觉和物象上,它们太像了,广场、楼盘、街道、广告、地标、时尚……几无二致,犹如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在经济一体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设想。在外部经济一体化上,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内部经济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新的增长极。  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经济一体化均还存在一系列重要障碍,集中表现为“不通”。要发挥一体化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就必须采取措施打通各个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8月11日,央行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116贬值调整至6.23,贬值1.86%;12日贬值至6.33;13日贬值到6.40,三天中间价贬值4.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调整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是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庄严承诺。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会逐步走向市场化是题中之义,
期刊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之际,众多的文学刊物,都以文学的方式致敬祖国。《延河》10月刊设置了“致敬祖国·《延河》经典回望”的专栏,再次收录贺敬之的《回延安》、柳青的《创业史》(节选)和贾平凹的《我们时代的小说艺术》,在经典重温中引发读者的文学思考。《西部》2019年第5期做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特刊,收录杨先的《红军爷》等作品。《大观》杂志社举办了“庆祝新中国
期刊
“我太难了!”这句网络用语现在几乎成为一部分人的口头禅,我们现在可以频繁听到这句话被使用。一句话在生活中被广泛传播,反复使用,说明它一定能够准确、有效描述一群人共同的生存状态。对物质的极端渴望与追求使“面临巨大的压力”成为现在许多人的生存状态,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向前突奔的人们,在疲于奔命之余,对自我精神的“救赎”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讲述者诉说灵魂,让读者看到“精神”的光亮。  现实是如
期刊
兴文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边远山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按照年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列入扶贫对象的要求,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129户、贫困人口50659人,贫困村57个,是四川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兴文县按照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凝心聚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到2019年实现全部脱
期刊
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以后的均衡状态,即进入稳定、可持续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经济结构;没有改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作为重要底部支撑的角色定位,改变的是经济增长动力和实现方式。  基本判断 
期刊
高音喇叭  大队革委会院里有棵粗壮的毛白杨,超过屋脊的树杈上绑着四个喇叭,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早早晚晚都要哇哇啦啦,因回音的交缠碰撞,听着特刺耳。有人从屋里跑到院里,再跑到院外,打问街上或胡同里那些支棱着耳朵,同样一脸疑惑的听众:“喂,熊三江主任在喇叭里说了些啥?”对方摇摇头:“嘘!仔细听听,还会广播的。”果然,已被重复的话,又开始重播,类似于强调。  最近,高音喇叭里的声音突然具有了巨大的威慑
期刊
平阴古物很多,地上的,地下的。有人告訴我,农民给地里浇水,忽然间,水不见了,顺着地缝往下挖,一座古墓便露出来;耕地时,发现过很多可疑的圆孔,报告考古部门,专家来了一看,是洛阳铲留下的痕迹。  这次又去看了洪范池,水比先前清了,池中一米多高的石猴栩栩如生(在水里总比在五指山下好);龙王殿比原先更旧了,红漆褪色,墙皮剥落多处(殿内幽暗,更增加了陈旧感);后园里的竹子、柳树、杨树更绿了,睡莲盛开,锦鲤悠
期刊
出门前我往包里塞了一本书,也没看书名,只是为了在车上消磨时间,什么书并不重要。八点半的火车,到了车站,时间还早,我去车站附近吃了一碗川味面。那面调料不错,又辣又麻的,把面条吃完,我连汤喝了。回到火车站,我点上一根烟,时间宽裕,还差半个小时火车才进站。我买的是软卧,下铺,票价比硬卧差不多贵一倍,而且还不是直达的车,到哈尔滨还要换乘。  昨晚看天气预报,漠河那边已经零下十几度,都下雪了。我穿了外套,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