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心向月球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66年到贵州工作,1993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科协主席。欧阳自远是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在我国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埃、月球岩石等)和比较行星研究,并首次在国内外提出并论证了新生代以来六次重大撞击事件及诱发的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新冰期形成的观点。另外他在天体化学、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他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50多人。
  编前:10月22日,第六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这次论坛是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性、高规格、高层次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邀请了八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七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一位院士关于“月球探测”的报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他就是在贵州工作生活了37年的我国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解说: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66年到贵州工作,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工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欧阳自远是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 在天体化学、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方面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专著10部,他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50多人,至今仍兼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8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长期的研究中他的目光渐渐的被月球所吸引,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蕴藏的宝藏对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月球上的高真空和失重环境是制造各种精密仪器和提炼各种纯金属的最佳天然条件。月球还是天文、重力波物理和中微子物理等学科的理想的实验和观测场所,也是人类探测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在开发外层空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登陆月球,将人类的第一步深深烙印在了月球上。在经过二十多年对月球的研究后,在上个世纪末,月球探测再次升温。除美国、俄罗斯外,日本、印度等国也提出了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今年我国也提出了月球探测计划。
  欧阳自远:今年我国已开始实施名叫“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我国的探月计划将分成几步走。第一步是做卫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用月球车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步是实现机器人采样返回,为载人返回做准备。这项计划主要有4个目标:第一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在三维空间中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其次探明月球上的14种元素的资源含量和分布,以前美国曾经对月球上5种有用元素做出过分布预测,中国的探月工程要比美国的研究“走得更远”;第三就是要探测月球土壤中氦3的厚度,这项实验目前其他国家还从未做过科学研究;第四则要研究距离地球4万到40万公里范围里面的空间环境。据预算,首期卫星探测月球的费用为10亿元左右人民币,而这笔钱仅相当修建2、3公里地铁的投资。
  解说:欧阳自远的名字是小时候舅舅根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取得,也许是缘分,欧阳自远从小就对来自遥远地方的东西感兴趣。宇宙深邃,太空飘渺,令人神往。他期望有一天人类能“上九天揽月”到那美妙的“天上人间”。
  欧阳自远:当时国家刚建立,百废待兴,那时提出来我们国家要实现工业化,而最急需的是什么呢,是矿藏,我当时没有别的想法,我就觉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幸运,能够生活在新中国,能够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报效国家,所以当时我就毫无顾虑的觉得,我应该填写地质,地质是很艰苦,但是当时的梦想是要唤醒沉睡的高山,让高山献出它们的宝藏,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建立功劳。
  我在做研究生的时候,世界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对我的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响,那就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当时完全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我总感觉人类终究要飞出地球。
  解说:欧阳自远是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在我国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埃、月球岩石等)和比较行星研究,并首次在国内外提出并论证了新生代以来六次重大撞击事件及诱发的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新冰期形成的观点。另外他在天体化学、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他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50多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登陆月球,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序幕。欧阳自远所在的研究室也对来自月球上的岩石进行了研究。月球慢慢的成为了他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欧阳自远:月亮给予与人类很多很多的遐想,人类也对月亮寄托无限的情谊,一些好的愿望都希望能够借助于月亮来实现,我们国家有很多古老的传说,比如月老呀等等。过去看月亮总想知道为什么有一颗桂花树,这桂花树为什么吴刚老砍也砍不完,到底这桂花树是什么,玉兔又在什么地方,有广寒宫吗,这是我小时候的想法,大了学了点知识,知道这完全没有,这是神话。但究竟是什么?什么书上也没有讲清楚,以后逐渐研究天体了、研究行星了,才知道整个的月球是非常荒芜的,是严酷的,也是死绝的没有声音、没有磁场、没有大气,热么热得要命,冷么冻得要死,是这么一个环境。月球为什么能够吸引我呢?一个是我对地球、月球、整个太阳系家族的这么一种钟情,另外我觉得人类要飞出地球的第一步,必须要首先探测月球。
  解说:今年我国已开始实施名叫“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我国的探月计划将分成几步走。第一步是做卫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用月球车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步是实现机器人采样返回,为载人登月做准备。据预算,首期卫星探测月球的费用为10亿元左右人民币,而这笔钱仅相当修建2、3公里地铁的投资。
  欧阳自远:我想一定要让大家了解,这笔投资对于这件事情来说并不是一个很昂贵的,而且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我想是有回报的,它的回报不仅仅是在政治影响上和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上,这些不谈。另外一方面总有某些技术会进一步转化到民用,进一步转化到具体的企业当中去。我想大概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我想经过我们三年的努力,我想是可以实现的,
  解说:在这次论坛期间,欧阳自远去贵州大学作了一次报告,他的报告不仅让贵州的学生们对前沿的一些科技动态多一些了解,更激励了学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欧阳自远现在还是贵州省科协的主席,还在为贵州的科技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欧阳自远:我对于贵州的感情,我总觉得我的成长,我的事业跟贵州是分不开的,我们过去有句老话:八路军是吃陕北的小米,而我是吃贵州的小米成长起来的,我觉得有责任为贵州多做一些工作,我还是做得很少的,但我希望我的研究组,我本人能够为贵州多做一些工作,但是我们工作的性质,又是连地球都沾不上。但是毕竟还是可以为贵州做一些工作的,所以我本着这样一个初衷吧,我可以跟你说有几十个地方要我,甚至出很高的一些待遇,但我总觉得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有吸引力的,我总觉得怀着这样一种感情,我应该报效贵州吧,多为贵州做点工作,所以我哪儿也没答应。
其他文献
卢现艺:男,1958年生,1985年从绘画转向摄影,1993年在深圳《现代摄影》杂志任摄影记者,1994年作品《生命》获首届中国艺术摄影作品展银奖。1995年开始从事商业人像摄影,1997年在北京创办雅尼艺术摄影厅。1998年获第九届全国人像摄影作品展金奖、铜奖。1999年获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  编前:摄影大师安德烈·巴赞说:“摄影就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它免于自身的腐朽”。 今天,我们《
期刊
李尚公,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1989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1993年起当律师,1994年他代理山西省芮城县1000多户农民代理“假红富士果苗”的案子,为1000多户农民挣回了70多万元的赔偿,分文未取。曾获“北京市第二届十佳律师”、“人民满意的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编前:1993年,李尚公下海做了律师,做律师给李尚公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忙”字,忙得
期刊
贵州省桥梁设计院院长、省管专家。1964年从重庆交通学院毕业分配到贵州,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从事公路、桥梁勘测设计。1987年,陈天本担任江界河大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兼设计室主任主持设计工作,在关键性技术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江界河大桥标志着中国的桁式桥梁建设跃居世界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拱桥的精粹”、“世界珩桥建设的丰碑”,1999年获中国首届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编前:“连峰际天兮,飞鸟
期刊
廖小罕,1963年生于贵阳,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博士。1987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后进入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气候研究和预测中心、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等国外科研机构。现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编前: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牛津大学博士廖小罕,廖小罕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场环球旅行,从家乡贵阳到北京、从北京到牛津,从牛津到纽
期刊
张庭珍,女,1946年出生在贵州省台江县,台江县老屯乡岩脚村村支书。张庭珍从1984年开始,就带领全村的姐妹们制作、经销苗族刺绣,为苗家妇女摆脱贫困找到了一个重要途径。2001年,张庭珍当选为岩脚村历史上第一位女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发展村里的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张庭珍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2000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解说:岩脚村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的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职少将,《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会副会长。1962年大学毕业。从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40年来,出版专著10余部,参与主持编的《中国军事通史》获国家图书提名奖,主编的《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孙子兵法辞典》获全军图书一等奖,《孙子兵法新论》获军事科学院研究生教材成果奖等。  编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最耀眼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它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
期刊
刘恩和,生于1949年,土家族,贵州沿河县人,中共党员,现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一直扎根在最边远、最贫困的乡村,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曾翻山越岭将17吨建材从8公里以外的镇上背到学校,被人们誉为“背来的学校”。艰苦朴素、省吃俭用,把积蓄的钱用于资助学校及贫困学生,曾资助的学生近500名,而自己的子女不得不靠贷款上学。刘恩和曾先后受到省、地、县表彰,1998年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期刊
周明安,航天部基地某设计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某型号导弹武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兼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六十年代末周明安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贵州某基地参加三线建设。在周明安等一批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设计研究所承担的三个国家重点型号已设计定型,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周明安因贡献突出,荣立型号研制一等功。他先后荣获了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贵州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期刊
1981年5月出生,十五岁开始学习拳击。2001年全国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2003年世界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亚军,2004年第22届亚洲拳击锦标赛暨雅典奥运会资格赛48公斤级亚军,被认为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中国拳击金牌零突破的首选人物。  解说:第一次接触邹市明是在2001年9月,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举行前一个月,当时他21岁,是2001年全国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九运会一号种子选手。
期刊
1954年5月出生,香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地貌及自然环境研究和教学。1976年毕业于贵州工学院地质系,1981年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任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章典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内科学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50多篇学术论文。1996年章典因为发现两万年前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手印足印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编前:香港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