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更是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本科课程的介绍,希冀发掘国内高校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加州大学;音乐系;课程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9-0050-04
  2017年,笔者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学。在美期间,深刻体验了该校音乐系丰富多才的课堂,通过自身体验和该系师生多次深入交流,对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本科的课程设置感触颇深。因此,本文拟选取音乐系本科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资源、课程设置、选课要求、教学方式及教学辅助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希冀能为转型时期的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改革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成立于1960年,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圣地亚哥北部的拉霍亚区,该校的生物、计算机、医学等学科世界著名。其音乐系于1965年由John Stewart提议创立,他认为:“表演艺术能带给人们的认知理解,往往是不能通过书籍和授课来获得的。”1967年秋季,音乐系正式开设课程,从一开始,音乐系的使命即设定为“创作和表演现代音乐和实验音乐,同时开展具有革新性的音乐学和音乐理论研究”。通过50多年的持续发展,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已发展为世界顶尖的现代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心。
  一、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本科现有三个专业:音乐(Music)、音乐文学(Music Humanities)、计算机媒体音乐[2](Interdisciplinary Computing and the Arts)。经统计,音乐系常年开设的各类课程有99门。这些课程根据难度和方向可以分为三类,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音乐系开设的基础课程占本科全部课程的32%,高级课程占比58%,跨学科课程占比10%。课程开设合理,照顾了新生和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有一半以上的专业课程满足专业深入学习的需要。其次还开设了众多跨学科课程,拓宽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这些课程可再细分为音乐能力课程、音乐表演实践课程、音乐理论课程、作曲技术课程、研讨式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六类。音乐能力课程一般指视唱练耳、乐理、读谱等。音乐表演课程包括声乐、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打击乐、单簧管等乐器门类。除了我们熟知的表演课程,音乐系还开设了以乐团或合唱团为基础的表演实践课,像各种乐团表演课程[3]。音乐理论课程涵盖了西方音乐史、世界音乐、披头士文化、流行音乐。作曲技术课程涵盖了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基础作曲和高级作曲。研讨式课程比较灵活,既有以年级或部门为参与对象的研讨课,像音乐系研讨会;也有作为一种音乐系内师生全员参与的论坛形式,通过邀请本系教授、学生或者访问学者,进行音乐大师课或者介绍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演奏最新的创作作品。这门课要求所有音乐主修学生必修。另有专门为新生设计的新生研讨课,为小组授课形式,由一个教师与几个学生进行面对面讨论交流,为新生大学学习提供详细的专业指导,比如怎么选课才能符合毕业要求,如果以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该怎么选择合适的课程,或者以后想当音乐教师又该怎么选择合适的课程,等等。也有
  某些高级課程研讨课,像作曲研讨课、音乐分析研讨课、爵士音乐工作坊、流行音乐研讨课[4]等,选修这些课程需要先修完相对应的基础课程,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在某些领域得到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跨学科课程包括音乐声学、MIDI工作室技术、音乐心理声学、音乐技术、设计交流、计算机艺术、视觉传达、艺术科技历史等。这些课程主要为计算机媒体音乐专业开设,不过其他方向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基础课程。
  总的来说,音乐系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元,既有系统的音乐表演、音乐理论等课程,也涉及大量音乐文化和音乐科技课程,同时大部分课程并未设置限定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能够依照自身兴趣选择课程。
  二、专业课程要求
  为了满足学校的培养目标,保持毕业生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表演及研究能力,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对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做了极为详细的要求。下面笔者主要介绍音乐专业的专业课程选课要求[5]。音乐专业要求学生修满90个专业课学分,其中54个学分为指定课程学分,即必修课程;36个学分为自选课程,即选修课程。
  音乐能力课程,全部必修,包括基本音乐能力[6]1/2/3[7]、基础键盘1/2/3。乐团表演课程,任选3门,包括合奏团、室内乐、即兴演奏、现代音乐演奏、交响乐。音乐理论课程,全部必修,包含音乐理论及实践[8]1/2/3和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史1/2/3。其他音乐理论课程:音乐理论专题、音乐分析专题、音乐研究研讨、民族音乐学简介、世界音乐专题、1750年以前的欧洲音乐专题、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专题、20世纪音乐、音乐与女性、流行音乐研究专题、布鲁斯——口述的传统、认识爵士乐、爵士理论和即兴演奏1/2/3。爵士和非洲犹太人音乐:专题讨论、种族、文化与社会变化。嘻哈音乐:文化中的政治、美国非裔与大众传媒。
  专业方向课方面选择更广泛,细分为:作曲、表演、音乐人技术方向等方向。
  综合分析,我们发现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国内大部分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类似。专业课程均由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一个方向包含多门课程)+专业选修课构成。
  国内高校的专业必修课可以分为音乐基础课程、音乐表演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和音乐史论课程。一般囊括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基础声乐、基础钢琴等等。大部分必修课程都在大一和大二开设,进入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主修方向,选修该方向的相应课程。   以凯里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学生大二学年结束时选择主修方向,参加主修选拔考试,通过考试大三大四进入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专业方向细分为六个,分别是声乐方向、钢琴方向、器乐方向、合唱指挥方向、音乐教育方向和电声乐队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除了主修课程,还有三门配套课程。
  声乐方向:声乐、声乐艺术指导、外语歌唱语音、正音。钢琴方向:钢琴、钢琴艺术指导、钢琴艺术史及作品欣赏、钢琴舞台表演。器乐方向:器乐、器乐合奏、器乐作品欣赏、器乐舞台表演。合唱指挥方向:合唱、合唱指挥法、中外合唱作品赏析、声乐。音乐教育方向:即兴伴奏、音乐课件与乐谱制作、音乐教育与教学方法、声乐。电声乐队方向:电声乐队编配、电声乐队协作实践、乐队音乐赏析、乐队表演。
  除了以上方向课以外,音乐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只有四门:器乐选修、乐谱制作、形体舞蹈和歌曲分析与写作。
  虽然国内高校和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要求基本类似,如部分音乐基础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和核心音乐史论核心课程均为必修。但国内和国外的最大差异在于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的音乐专业有一长串的音乐理论课程资源供学生依据自己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例如在“其他音乐理论”这一栏,学生自由在13门课程里挑选3门;同时在专业方向课里也有多门课程可供挑选。比如爵士方向,学生可从7门课程里选修3门,音乐技术方向从7门课程选择3门,而音乐文学方向则是从17门课程挑选3门。除了课程数量比国内多得多,课程内容更是涉及到音乐学科的方方面面,在常见的音乐基础能力、音乐史论及音乐理论课程外,开设了爵士、披头士等流行音乐文化,种族、社会文化等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声学等跨学科等课程,这么细分的专业课程在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比较少见。
  笔者在查看音乐专业总课表时,还发现某些课程的选择有附加要求,除了之前提到过某些高级或专业课程需要提前修基础课程作为基础,选修某些课程,必须搭配选择另外的课程,换句话说,你如果要选修A课程,那么必须同时修B课程。以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历史课程——
  《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史1/2/3》为例,音乐系选课要求明确指出必须同时选修专业必修课《音乐理论和实践1/2/3》。这样安排,无非是遵循教学的自然法则,强调理论、实践和发展历史相结合,让课程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多维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体系。这种选课要求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既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与此同时也能够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
  多样化的课程选课结构正是国内大部分音乐系目前所欠缺的。如何丰富我国高校音乐院系课程资源,很多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中。身处全国最大侗族苗族聚集地的贵州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积极学习传承苗侗音乐文化,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传承人来校教学,开设了侗族大歌、苗歌、苗族舞蹈等极具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课程。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几十年深耕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遗产,近年来开设了多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习课程,为推广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积极贡献。地处康定藏区的四川民族学院,以整理推广藏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多年来坚持开设多门有关藏族音乐舞蹈的课程。不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还远远不够,国内高校的课程开设主要依据教育部的学科要求设定,自身开设的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数量偏少。也许,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学校主动进行课程改革及引进新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高校音乐系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再次,音乐院系也可以参照国外,和其他院系合作开设跨学科课程。
  另外在教学质量方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对其教师授课水平和学生结业水准均为相同要求,并不会因为选修课程性质或其上课人数少而降低学习要求。
  三、灵活便捷的选课制度
  目前,国内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里的专业课程设置,大部分采取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形式。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所占比例大,每个年级均有开设,低年级数量较多;专业选修课一般在高年级作为学科方向课程开始设立,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向,自由选择方向专业课程,但专业选修课一般所占比例较小。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专业除了规定一些必修课程,至于学生什么时候选课,除了一些高级课程需要提前修完基础课程,基本没有特殊要求。例如《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史》你可以在大一选课,也可以在大二选课,当然也可以在大三选课。这种选课模式放在国内可能会乱套。之所以国外的音乐专业可以如此选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设置固定的行政班级,也没有国内所谓的班级课表,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主在学校和音乐系要求的框架下自由选课,可以说每个同学大学四年的课程表都属于量身定制的。这种选课也意味着经常在同一门课里会同时出现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不过选课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自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采取quarter制,一年有四个quarter,也就是一年有四个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学期、秋季学期、冬季学期。专业课程并不是每个学期都出现,而是分布在不同的学期。一般两个学期以上的系列课程,都从秋季学期开始。像《音乐理论与实践1》《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史1》秋季学期开设、《音乐理论与实践2》《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史2》冬季学期开设,《音乐理论与实践3》《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史3》春季学期开设。还有许多课程只在春季或者夏季学期出现,合理选课对新生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选课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四、便捷人性化的选课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高校人数的持续扩张,目前,幾乎国内全部高校都采用计算机选课系统选课。计算机选课系统在为国内高校课程管理节约人力资源、增加课程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为广大学生的选课带来极大便利。
  不过,目前国内选课系统在人性化方面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应该这么来说,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在软件服务管理意识上我们还有待加强。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选课系统在学生综合服务平台里面,这个平台名字为:Tritonlink。Triton源自古希腊神话,原指海神波塞冬的儿子特里同,特里同的形象为人身鱼尾,手握海螺作为法器。因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坐落在太平洋海滨,所以学校以特里同作为学校的守护神和标志。
  在课程清单的首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搜索条件,比如只显示基础专业课程、只显示高级专业课程,或者选择特定日期、特定时间开设的课程,还可以删掉已选满的课程等操作。
  勾选音乐系选项进入音乐系的课程选课列表,每门课程的信息一目了然,从左往右依次为课程限定要求、课程编号、授课形式、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授课教师、课程学生容量、席位是否满员、选课的前期要求、上课所需教材和资料、教师评价等。其中课程限定条件要求和授课形式均有说明。例如,有的课只开放给音乐专业学生,有的只开放给特定年级的学生,而有的课程则需要参加音乐系的资质审核,获得批准之后才能选课。这种课一般为技法和表演课程,像《交响乐》《室内乐》等。除此之外,部分课程做出更具体的限制,如一些课程大一、大二或大三不能选,或者不开放给低年级或高年级。音乐系的这种要求比较科学,遵循了音乐学科内理论或者专业课程的内在关系,从而让学生學习循序渐进,科学化选课,保证教学和学习质量。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课程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从理论到实践、从会议到研讨、从辅导到研究,除了我们熟知的国内广泛采取的授课(LE)和实验(PR)两种形式,讨论课(DI)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以2018年秋季学期两门课程为例,《电子音乐》和《美国音乐:爵士文化》,这两门课程选课无任何限制,类似于国内的校公选课,所以一般选课人数较多,达到一百多人。《电子音乐》教师授课(LE)时间为周二、周四上午11:00—12:20,每次教师授课后还安排了讨论课(DI),针对新学内容进行讨论。笔者曾深入讨论课进行观察,讨论课一般由助教(TA[9])组织,助教把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为了方便组织和保证讨论课的质量,讨论课的人数上限一般设定在25人,所以两门课程在一次教师授课后,分别安排有四次讨论课。
  五、对我国音乐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更是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关键。通过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本科课程的介绍,在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国内高校有许多借鉴之处。
  第一,以学生为本,丰富课程资源,增加选课自由度。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在科目、内容、进度方面整齐划一,课程缺乏灵活性。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改革,强化学分制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进行真正地自主选课。依据地方特色和社会的需求积极开发新课程,特别是民族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应立足本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展深入研究及调研,开设相应的特色地方音乐课程。
  第二,建立合理清晰的课程评价制度。改变当前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同时实行多种评价手段。强化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评估主体。课程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公开课程评价结果,学生选课之前能对课程有一定直观了解,结课后及时给予反馈评价。
  第三,注重课程设置的垂直整合和横向联系。除了应该注意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及循序渐进,同时也应瞄准市场的人才需求,以能力为导向构建音乐课程体系。增强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通过联合实践基地,参与地方演出文艺汇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注释:
  [1]John Stewart,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ohn Muir College(约翰·缪尔学院)前院长。
  [2]计算机媒体音乐专业由音乐系和视觉艺术系联合开设,除了音乐相关专业课程,还需要学习计算机、数学等其他必修课程。
  [3]乐团表演(Ensemble Performance),分别有室内乐团、交响合唱团、室内交响乐团、爵士室内乐团、管乐团和世界音乐乐团等。
  [4]这四门课程英文名称分别为Seminar in Composition, Topics in Musical Analysis, Seminar in Jazz Studies, Popular Music Studies Seminar。
  [5]http://musicweb.ucsd.edu/ugrad/ugrad-pages.php?i=101.
  [6]英文原名为:Basic Musicianship, 课程内容融合了国内《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两门课程。
  [7]1、2、3代表这门课程开设三个学期,难度由简单到复杂。
  [8]英文原名为:Music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内容主要为传统和声和复调。
  [9]助教(TA),在美国大学本科课堂非常常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几乎所有课程都有安排助教。助教的主要任务一是协助教授进行教学,如复印资料、催收作业;另一方面是帮助本科生答疑解惑,组织课堂讨论。助教一般由本系在读博士生担任。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以来,琵琶技法越趋复杂艰深,使得琵琶音乐的表现手法越趋丰富多样。本文论述了琵琶音线类技法在音响和演奏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对六种音线类技法各自的演奏规范做了梳理和探讨。从音线類技法运用着手,举例探讨了音线类技法在音响和色彩上的不同,以及在二度创作中的选择运用。  [关键词]琵琶;音线;轮指;滚奏;摭分;摇指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
期刊
[摘 要]  谢沃罗特·谢沃罗特维奇·扎杰拉茨基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和音乐活动家,不断将俄罗斯现代复调音乐推广到全世界。他的创作不仅继承了他的父亲VP扎杰拉茨基的传统音乐学理论,而且在其基础上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相结合,并带有俄罗斯民族传统因素,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诠释了俄罗斯20世纪艺术发展的新征程。本文通过对扎杰拉茨基的求学经历、教学分析及其音乐活动的研究,力求对20世纪俄罗斯现代
期刊
[摘 要]《贝加莫组曲》是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克洛德·德彪西在1890年开始创作的早期钢琴作品,此时的作曲家一方面仍未摆脱传统音乐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正受到法国印象派绘画及象征主义诗歌和戏剧的强烈吸引,在乐曲中既有传统音乐的痕迹,如模仿巴洛克组曲的形式、复调性多声部的进行,又有着现代音乐的开创,如弱化和声的功能性、突出和声的色彩性,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阶和平行和弦,游离的调性等。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演
期刊
[摘 要]著名俄籍华人作曲家左贞观,194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61年与母亲一起移居苏联(今俄罗斯)永久定居。1965年毕业于伊尔库茨克音乐中专。1964—1966年在伊尔库茨克交响乐团工作。1971年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毕业。1970—1973年在克麦罗沃弦乐四重奏以及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的交响乐团工作。1973年决定献身于作曲专业。辞去乐团大提琴首席工作,放弃一间公寓、高薪水,考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民族高校声乐特色教学的发展道路,构建民族高校声乐特色课程,使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也符合了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潮流,都显示出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运用价值。  [关键词]民族高校;声乐;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9-0047-03 
期刊
[摘 要]贝多芬时代(1770—1827)是整个交响乐发展史中最光辉的时期。[1]贝多芬创作的九首交响曲不仅在整体上提高了交响乐的艺术水平,并且确立了交响乐的新形式。这份无与伦比的成就导致他之后的作曲家如果想在交响乐创作上取得突破,就不得不延续他的音乐遗产。然而,这一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甚至导致了19世纪的“交响曲危机”。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在西方学术界通常被认为是贝多芬的继承
期刊
[摘 要]  当下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近年来,直播行业大火,网络直播演唱会模式开始出现,而明星个人线上演唱会模式还未得到较大开发,没有大规模地发展。刘若英此次演唱会突破了以往现场演出+网络直播的形式,一种新型的没有现场观众的线上直播演唱会模式,给观众带来新的演出体验,同时为网络直播演唱会模式带来新的突破与思考。  [关键词]网络直播;演唱会;线上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是作曲家钟耀光创作的二胡作品,这首二胡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文仅对第一乐章做出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即“创作背景”“作品的京剧风格性技巧分析”“对演奏京剧风格性作品的思考”展开,希望通过分析可以提升演奏者演奏京剧风格作品的能力,并对这首乐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风格性技巧;京剧;韵味  [中图分类号]J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戏曲、说唱等体裁中都蕴含了大量中国声乐演唱所需汲取的精髓和养分,这其中,尤以原生民歌及其“原生态唱法”为代表。多年来,笔者關注并致力于对我国各地原生民歌的搜集和挖掘,又因身为声乐表演博士理论导师,遂对“原生态唱法”与“学院派唱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意识到,如何将原生民歌艺术化、舞台化,使其更加富有生命活力,这是当代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所应肩负起的时代责任
期刊
[摘 要]  杨民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从20世纪开始,他便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民族志等方面的研究。杨先生的文章,从研究内容到学术视野,从写作风格到研究理念,都给年轻学者做了表率。今天,大数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数理统计、矩阵生成等方面越来越被重视,如能将杨民康先生的学术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將他的研究成果与特点以比较客观的图表或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可以让大家学习参考。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