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课堂效率是影响学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合理化、趣味化。本文从“零”开始,鼓励学生,只要有信心,持之以恒,理解、掌握学习数学过程中重、难点,勤学、苦练、多问,数学成绩就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升高。
树立信心
文科生经常会问:“学数学有什么用?”他们觉得文科生用不到高中数学知识,理科生才能用到。首先,学生从思想上是抵触数学的,要想让文科班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必须从知识辅导和认识引导两方面着手,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不仅仅为了高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在讲必修5第三章第二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时,先设置一个悬念:甲、乙两个粮库要向A、B两镇运送大米,已知甲库可调出100t大米,乙库可调出80t大米,A镇需70t大米,B镇需110t大米。两库到两镇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问:①这两个粮库各运往A、B两镇多少t大米,才能使总运费最省?此时总费用是多少?②最不合理的调运方案是什么?它使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多少?然后开始上新课,涉及到“钱”的问题,学生兴趣倍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培养的步骤
明确学习数学对人生的价值 要想学好数学,就不能把数学单纯地当作一门“为了高考而学”的学科,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习数学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的态度,一种能从繁琐的事物中找出关键的方法。军事家拿破仑说: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力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夯实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上面再牢固也没用。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尝试让阅读走进数学課堂。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数学公式,运算法则就行。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从而无法解决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的学习需要适当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基础。
注重课堂效率 如何在教学伊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导入:一是生活事例导入。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内容时,可以先问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房奴”吗?假设某地一位居民为了改善家庭的住房条件,决定在2011年重新购房。某日,他来到了一个房屋交易市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有限,购房还需要贷款。目前银行规定有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现在,我们即将学习数列知识帮这位居民算一算这笔经济帐,选用那种还款方式更划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二是故事、小品导入法。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看小品。如在讲必修3《算法与程序框图》之前,先讲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里总共分几步?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的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的门关上。然后再引入新课——算法,通俗易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主动钻研、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三是复习提问法。以上几种导入方法,不能概括所有的导入,即使是同一内容的导入,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学习方法 第一,知识及时回顾。上完数学课后,要抓紧课余时间回顾内容,检验是否每一道题都听懂,检验自己是否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不理解的要立刻弄懂,不要留给明天。第二,巩固练习,强化运算。要想学好数学,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过度题海战,结果只能是效率低、压力大、质量差。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因此,做题一定要强调效率,要强化通性通法的训练,要力争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境界;要善于在解题后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三,阶段性复习。当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进行复习、总结。每周一次小复习,每月一次大复习,将疑难题最后解决,建议准备一个纠错本,将错题和难题作明标记以备日后重点复习。
结束语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文科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文科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文科生”数学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树立信心
文科生经常会问:“学数学有什么用?”他们觉得文科生用不到高中数学知识,理科生才能用到。首先,学生从思想上是抵触数学的,要想让文科班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必须从知识辅导和认识引导两方面着手,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不仅仅为了高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在讲必修5第三章第二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时,先设置一个悬念:甲、乙两个粮库要向A、B两镇运送大米,已知甲库可调出100t大米,乙库可调出80t大米,A镇需70t大米,B镇需110t大米。两库到两镇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问:①这两个粮库各运往A、B两镇多少t大米,才能使总运费最省?此时总费用是多少?②最不合理的调运方案是什么?它使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多少?然后开始上新课,涉及到“钱”的问题,学生兴趣倍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培养的步骤
明确学习数学对人生的价值 要想学好数学,就不能把数学单纯地当作一门“为了高考而学”的学科,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习数学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的态度,一种能从繁琐的事物中找出关键的方法。军事家拿破仑说: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力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夯实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上面再牢固也没用。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尝试让阅读走进数学課堂。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数学公式,运算法则就行。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从而无法解决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的学习需要适当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基础。
注重课堂效率 如何在教学伊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导入:一是生活事例导入。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内容时,可以先问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房奴”吗?假设某地一位居民为了改善家庭的住房条件,决定在2011年重新购房。某日,他来到了一个房屋交易市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有限,购房还需要贷款。目前银行规定有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现在,我们即将学习数列知识帮这位居民算一算这笔经济帐,选用那种还款方式更划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二是故事、小品导入法。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看小品。如在讲必修3《算法与程序框图》之前,先讲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里总共分几步?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的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的门关上。然后再引入新课——算法,通俗易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主动钻研、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三是复习提问法。以上几种导入方法,不能概括所有的导入,即使是同一内容的导入,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学习方法 第一,知识及时回顾。上完数学课后,要抓紧课余时间回顾内容,检验是否每一道题都听懂,检验自己是否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不理解的要立刻弄懂,不要留给明天。第二,巩固练习,强化运算。要想学好数学,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过度题海战,结果只能是效率低、压力大、质量差。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因此,做题一定要强调效率,要强化通性通法的训练,要力争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境界;要善于在解题后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三,阶段性复习。当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进行复习、总结。每周一次小复习,每月一次大复习,将疑难题最后解决,建议准备一个纠错本,将错题和难题作明标记以备日后重点复习。
结束语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文科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文科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文科生”数学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