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了大学,我每次回家,都会回我的高中学校看看。除却故地重游的雅致,亦是希望看看教室里正在伏案疾书、紧张备考的身影,看他们的精神意气,是否已渐趋坦然无惧、从容笑对之境。这种光景,我实在太过熟悉:看着他们,便像看到了去年的自己,看到了去年那一群一起追梦的少年。
曾几何时,我们尚和他们一样,在行近排满的课表中振衣前行。或许所规划的未来各异,然而我们都知道迫在眉睫的高考需要我们相同的努力。彼时的我们委实如同脱缰之马,充满活力,纵跃疾驰,直可高呼长啸,一抒意气。这过程像一场冒险,在到达高考的终点前,谁能断言追逐的梦想不能实现?追梦的动力在群体效应下得到了无限的放大,所以我们可以一往无前地狂奔追逐,刺破未知的黑暗。
但之后呢?高考结束,那个统一的目标消失了,结果也尘埃落定,除非选择掉头而回,不然便只得依着这个起点如此走下去,去开启你新的旅途。而这么做的后果便是——往日的无限想象消弭不见,化作了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个脚步,这总有些难以置信的感觉,迷惘也因此而始。
这就好比你一路沿着孤径奋力攀岩,终于到达了小丘的顶峰。登顶固然值得欣喜,然而之后何去何从?若你要继续前行,那么脚下所至的位置与巍峨群峰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往日渴求的顶峰不过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踏脚石,于是这一处山峰,便失去了被景仰的光芒。
继续追梦吗?然而当梦想的光泽剥落了一次之后,要你重新抬头,继续如朝圣者般面对梦想,又谈何容易呢?甚或是,若大学便是唯一的目标,又从何处再寻一个梦,让你去追,去逐,去倾注全身的力量?征程至此,分外叫人心倦。
于是有人放弃了,有人心淡了,“梦想”二字无法再成为他们的支柱,他们奔跑的姿态就此失去,曾经的豪情也尽付东流,身形复化为茫茫天地间的一羽鸿毛。追梦人的名字,也因此如同折翅的鹰,在不甘中盘旋而落,满是凄怆。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走红的电影《老男孩》,主题曲里的歌词令人欷歔不已: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这部“‘80后’怀旧电影”感染了无数曾拥有梦想,最终却放弃追逐的观众。然而我却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本意除却怀旧,更是寄托,寄他们那一代许多未了的心愿于观影的我们。他们是在告诉我们,敢于做梦,敢于追梦的日子是何等美妙与閃耀,梦想是多么的美丽——唯有感受过梦想的美丽的人,才会在失去梦想后悲怆地叹息。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梦想光泽的剥落,便是悲剧,然而既然如此,何苦让梦想消散,让它的美丽彻底消失于自己的世界中呢?这岂非一个更大的悲剧么?倒不如将自己的梦想端正,为之再唤起心中的热血,放开被束缚的手脚,舞之蹈之!
这才该是追梦人的姿态。梦想的所在,提醒着我们永远要有着澎湃的激情,有着满腔的热血。也许它并非会实现,但却能给予生命永恒的光与热,所以追梦人才会用这种姿态一再追赶。他们不愿失去梦想炙热的温度,那足以在极寒里燃火点灯,驱散遮天阴霾的温度。所以他们坚定地奔跑,此心似铁,从未停歇。他们可以无视身旁疑虑的目光,无视周遭的险恶,充满豪情地面对眼前的境况——正如高考前,教室里的那些少年。他们足以创造无限的可能。而我,也愿永远是追梦者中的一员,即使狼狈地跋山涉水,即使如夸父追日一般难求结果,我仍相信这是一程震撼而辉煌的旅途,能从绝小的天地里绽放出绝大的光芒。
曾几何时,我们尚和他们一样,在行近排满的课表中振衣前行。或许所规划的未来各异,然而我们都知道迫在眉睫的高考需要我们相同的努力。彼时的我们委实如同脱缰之马,充满活力,纵跃疾驰,直可高呼长啸,一抒意气。这过程像一场冒险,在到达高考的终点前,谁能断言追逐的梦想不能实现?追梦的动力在群体效应下得到了无限的放大,所以我们可以一往无前地狂奔追逐,刺破未知的黑暗。
但之后呢?高考结束,那个统一的目标消失了,结果也尘埃落定,除非选择掉头而回,不然便只得依着这个起点如此走下去,去开启你新的旅途。而这么做的后果便是——往日的无限想象消弭不见,化作了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个脚步,这总有些难以置信的感觉,迷惘也因此而始。
这就好比你一路沿着孤径奋力攀岩,终于到达了小丘的顶峰。登顶固然值得欣喜,然而之后何去何从?若你要继续前行,那么脚下所至的位置与巍峨群峰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往日渴求的顶峰不过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踏脚石,于是这一处山峰,便失去了被景仰的光芒。
继续追梦吗?然而当梦想的光泽剥落了一次之后,要你重新抬头,继续如朝圣者般面对梦想,又谈何容易呢?甚或是,若大学便是唯一的目标,又从何处再寻一个梦,让你去追,去逐,去倾注全身的力量?征程至此,分外叫人心倦。
于是有人放弃了,有人心淡了,“梦想”二字无法再成为他们的支柱,他们奔跑的姿态就此失去,曾经的豪情也尽付东流,身形复化为茫茫天地间的一羽鸿毛。追梦人的名字,也因此如同折翅的鹰,在不甘中盘旋而落,满是凄怆。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走红的电影《老男孩》,主题曲里的歌词令人欷歔不已: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这部“‘80后’怀旧电影”感染了无数曾拥有梦想,最终却放弃追逐的观众。然而我却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本意除却怀旧,更是寄托,寄他们那一代许多未了的心愿于观影的我们。他们是在告诉我们,敢于做梦,敢于追梦的日子是何等美妙与閃耀,梦想是多么的美丽——唯有感受过梦想的美丽的人,才会在失去梦想后悲怆地叹息。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梦想光泽的剥落,便是悲剧,然而既然如此,何苦让梦想消散,让它的美丽彻底消失于自己的世界中呢?这岂非一个更大的悲剧么?倒不如将自己的梦想端正,为之再唤起心中的热血,放开被束缚的手脚,舞之蹈之!
这才该是追梦人的姿态。梦想的所在,提醒着我们永远要有着澎湃的激情,有着满腔的热血。也许它并非会实现,但却能给予生命永恒的光与热,所以追梦人才会用这种姿态一再追赶。他们不愿失去梦想炙热的温度,那足以在极寒里燃火点灯,驱散遮天阴霾的温度。所以他们坚定地奔跑,此心似铁,从未停歇。他们可以无视身旁疑虑的目光,无视周遭的险恶,充满豪情地面对眼前的境况——正如高考前,教室里的那些少年。他们足以创造无限的可能。而我,也愿永远是追梦者中的一员,即使狼狈地跋山涉水,即使如夸父追日一般难求结果,我仍相信这是一程震撼而辉煌的旅途,能从绝小的天地里绽放出绝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