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45分钟的效率,把学生当作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上高潮起伏,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高潮 创新学习
有关资料表明,中学生注意力最多可集中10到15分钟。教师作为“主导”要学会驾驭学生,烘托课堂气氛,当课堂教学中高潮出现时师生就会产生共鸣,学生的精神就会振奋起来,此时他们的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获得的知识也最多,创新学习的主动性也最高涨。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出现高潮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产生课堂高潮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科学知识并不是教师讲懂的,而往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高潮出现时“悟”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分层次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对引起共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充当保姆抱着学生走路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向导和组织者。例如在讲钠与水反应这个实验时,当把钠投入水中时,学生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中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作为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根据现象自己得出结论,提问题时要全面。针对上述现象可提出以下问题: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而不沉入水底?2.钠为什么会熔成一个小球?3.钠为什么会四处游动?4.加入酚酞溶液会变红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全面彻底地掌握了钠的性质。
二、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是产生高潮的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发展、概念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鉴于化学本身的特点,化学课要以实验为主,加强学生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掌握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引起共鸣。例如,在讲银镜反应这个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让他们讲讲自己失败的原因,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使学生懂了得这个实验要求试管内壁要干净、氨水浓度不能过大,使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实验作风、良好的实验习惯。因为许多结论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所以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是发生水解还是发生复分解反应呢?这要通过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来讲解。当我们把Fe(OH)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发现有红褐色沉淀,说明Fe(OH)3溶液和NaOH溶液混和时直接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如果考虑水解,FeC13和NaOH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当滴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OH-+H+=H2O。H+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Fe3+继续水解,最终生成Fe(OH)3沉淀。这与直接发生复分解反应是一致的,所以不考虑水解。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用pH试纸测定,通过自己实验的结果来总结出“谁强显谁性”的结论。自己实验自己总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引起了共鸣,达到了高潮。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是产生课堂高潮的重要条件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多媒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比如利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NaCl。多媒体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金刚石和石墨结构的差异、红磷和白磷的结构区别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而同步控制。多媒体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高潮的产生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而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上述我谈的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和做法。教改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好45分钟是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45分钟最活跃,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中学化学教学》.2002年,9、10、12期。
[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2年。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高潮 创新学习
有关资料表明,中学生注意力最多可集中10到15分钟。教师作为“主导”要学会驾驭学生,烘托课堂气氛,当课堂教学中高潮出现时师生就会产生共鸣,学生的精神就会振奋起来,此时他们的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获得的知识也最多,创新学习的主动性也最高涨。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出现高潮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产生课堂高潮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科学知识并不是教师讲懂的,而往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高潮出现时“悟”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分层次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对引起共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充当保姆抱着学生走路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向导和组织者。例如在讲钠与水反应这个实验时,当把钠投入水中时,学生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中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作为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根据现象自己得出结论,提问题时要全面。针对上述现象可提出以下问题: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而不沉入水底?2.钠为什么会熔成一个小球?3.钠为什么会四处游动?4.加入酚酞溶液会变红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全面彻底地掌握了钠的性质。
二、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是产生高潮的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发展、概念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鉴于化学本身的特点,化学课要以实验为主,加强学生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掌握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引起共鸣。例如,在讲银镜反应这个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让他们讲讲自己失败的原因,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使学生懂了得这个实验要求试管内壁要干净、氨水浓度不能过大,使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实验作风、良好的实验习惯。因为许多结论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所以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是发生水解还是发生复分解反应呢?这要通过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来讲解。当我们把Fe(OH)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发现有红褐色沉淀,说明Fe(OH)3溶液和NaOH溶液混和时直接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如果考虑水解,FeC13和NaOH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当滴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OH-+H+=H2O。H+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Fe3+继续水解,最终生成Fe(OH)3沉淀。这与直接发生复分解反应是一致的,所以不考虑水解。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用pH试纸测定,通过自己实验的结果来总结出“谁强显谁性”的结论。自己实验自己总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引起了共鸣,达到了高潮。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是产生课堂高潮的重要条件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多媒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比如利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NaCl。多媒体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金刚石和石墨结构的差异、红磷和白磷的结构区别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而同步控制。多媒体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高潮的产生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而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上述我谈的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和做法。教改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好45分钟是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45分钟最活跃,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中学化学教学》.2002年,9、10、12期。
[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