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改革莫偏离本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走上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1.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1.2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2 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2.1 “自主”与“自流”。“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2 合作学习“拉郎配”。“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3 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效的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要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上就要创情设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更要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它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
期刊
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是《新课程标准》明确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其中对“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标准》中对它作了说明。要求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呢?  在“玩”中体验。利用已有工具(如纸、拼图、小木棒、测量工具、计算机等)进行活动,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
期刊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所谓解决问题就是在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时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就是从困难中找到出路,就是寻求一条绕过障碍的路,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问题作有条理的分析和预测,不再是固定的模型,而是灵活富有挑战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去探索和解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新时期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空闲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
期刊
当前,教育的主旋律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不仅适用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功课,而且适用于当前的体育课教学。在体育课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让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加强品德素养的提高。体育教师要更新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上好体育课,就是要促进和塑造学生形体美、身体的姿势美、行为动作美,还要在体育课
期刊
1 计算机教学技术水平  1.1 网络技术。网络教学首先应建立校园网,校园网的建设包括以下关键技术:一是大数据量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二是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三是多路并发技术处理和信息共享。目前对这些技术的研究较多,支持产品也较多,起步较早的校园网大多采用以太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100VG-Anylan等,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这些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应用要求。对于中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高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高考英语科考试中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高考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且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就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为此,笔者认为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1 重视阅读课精心导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阅读时学生能信心十足,兴趣盎然
期刊
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的计划”。课堂提问是用于指导教师决定在课堂中提哪些问题,用什么方式提,何时提出,怎样解决,它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框架。根据课堂提问的现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1 提问要善于捕捉时机  1.1 从学生的思维状态捕捉最佳时机。  1.1.1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