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创新模型的特征和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在考题中命题者往往利用创新模型鉴别学习者的物理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创新模型有什么特点,学习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物理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模型;思维品质;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创新模型的特征和分类
  1.熟悉模型的新挖掘
  【例1】如图1,小车的上面固定一个光滑弯曲圆管道,整个小车(含管道)的质量为2m,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有一个可以看做质点的小球(质量为m,半径略小于管道半径),以水平速度v从左端滑上小车,小球恰好到达管道的最高点,然后从管道右端滑离小车。设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滑離小车时,小车回到原来位置
  B.小球滑离小车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C.车上管道中心线最高点的竖直高度为
  D.小球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动量变化量大小是
  【解析】根据受力分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全程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此可见小球全程为弹性碰撞,那么根据关系式 , 得 , ,代入数据得 , ,那么选项B正确,但这与小球穿越管道后的情景是矛盾的,若穿越后车速向前,则球速也一定向前,且大于车速。其实动碰静的弹性碰撞还有一组解,那就是碰完后各自回到起始速度,即车的速度为 ,球的速度为 ,此解也符合前面的动力学分析过程。
  【总结】从穿越来看,此模型与熟悉的子弹打木块类似,但是该过程无摩擦生热;从碰撞来看,此模型与弹簧参与的弹性碰撞类似,但是该过程发生了穿越。这类模型的特点是命题者在常见模型下进行了新的挖掘,让学生产生认知习惯的冲突,考察学生深层次多角度理解物理规律的能力。
  2.多种熟悉模型的组合
  【例2】(2019全国1卷21题)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2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2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总结】利用弹簧振子将万有引力与重力关系、竖直弹簧振子的对称运动和变力做功(F-x面积为该力的功)加载到一个模型里面,仅仅只用一个函数图进行呈现,无实物情景图。这种混合模型的变化组合角度是很多的,创新性较大,不仅需要学生对单个模型非常熟悉,还需要学生具备短时间内剥离出每一个模型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能力。
  3.打破常规完全创新的模型
  【例3】如图4,在两个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两个点电荷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且a、b与O始终在一条直线上。点电荷的重力不计,忽略a、b间的库仑力,则a、b两个点电荷的比荷之比为多少?
  【解析】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O点,则运动电荷必为负电荷,根据对称,两电荷的间距为2d,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角速度 相同,整理式子得 ;同理对b有 ,则a、b两个点电荷的比荷之比为 。
  【总结】等量同种电荷构成的电场模型一般都限定于此平面内的受力、运动和功能问题。此题出现了匀速圆周运动,属于打破常规完全创新的模型,需要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提供向心力这个动力学本质,然后根据受力特征确定向心力,从而根据圆心位置逆向探索出运动学的空间立体结构,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学科能力。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维品质和具体应对策略
  学生需要培养以下思维品质: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将对象抽象为质点、杆、光线、一段波形、封闭系统等理想化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相关的概念和规律去描述该对象所在的状态和物理过程;最后选择最合适的物理角度利用物理概念或者公式将问题与条件连接起来,此处需要学生多从数学角度探索背后的物理关联。
  针对以上三种创新模型的特征,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应对策略。
  1.遇到熟悉模型新挖掘,利用好熟悉模型的切入点,寻找与熟悉模型的差别,思考原有模型所对应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寻找突破口。切莫把问题想象成一个彻底全新的模型,而丢弃熟悉的部分。
  2.遇到组合模型,首先要抽离出研究对象,利用简图建立理想模型辅助思考,确定各个问题间的核心连接点,求解出核心物理量,选择合适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然后各个击破。
  3.面对完全陌生的模型,一定要从熟悉的部分入手,利用简图辅助想象出完整的物理过程或者结构,以问题为抓手,抽象出模型后,将其与常规模型进行对比。切莫做无意义的展开和联想,将问题泛化,从而脱离主旨。
  物理学特征决定了物理思维品质和应对策略,教师需要在教授物理过程中坚持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品质,养成正确的思维品质是处理创新物理模型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2]《更高更妙的物理》编著:杨榕楠 浙江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领域的改革需要不断推进才能够保证知识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最好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理念来帮助自己提升综合素质。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加适合学生需要、扩展学生学习需求是现阶段高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二十一世纪备受人们青睐。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帮助高中生学习数学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本文将依据互联网的特点提出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加强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两者之间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我们该从那个角度出发将两者结合,两者结合的意义所在,结合的具体措施等等是笔者将在本文所展现的。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整合方法  教育部在二十世纪末,把
期刊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教师要想取得更好的物理教育效果,首先要提高学生从事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获得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前言:在传统的物理教育和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生时总是把自己当作
期刊
摘要: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教育技术发展与融合理念的成果。在科技与时俱进的今天,语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新媒体技术,因为它能够将图画、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集于一体,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对学生的趣味性、感染力、生动性,使知识能被学生在轻快灵活的氛围中所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但
期刊
摘要:语文是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老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应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教学质量  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
期刊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布卢姆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创立了新型教育评价学”即反馈教学。反馈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检验其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反馈信息,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也许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布卢姆承认在学习中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这并不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倾向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新课改对教学进行改革的主旋律。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体育为了迎合新课改的改革理念也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小学体育要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可以使学生得到德 智 体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小学体育利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行合一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过程中重“知”轻“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与“行”脱节、部分教师自身及教育方法不足等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将知行合一法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把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体验,不断尝试,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字:知行合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  “知行合一”理念阐述了行为与认知紧密结合的重要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当今社会需要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及素质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来说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占据着重要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健全其人格完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引言:  不同的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