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北京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教委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一段时期做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实现北京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以首善标准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
其他文献
“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申和扩展,是基于生态文明立场、从共同体的视域将人类命运推及地球生命命运的高度完美体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意义尤为重大、地位十分关键,是生态文明视域下“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核心要素.人性基点是自利,而实现自利要借助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依旧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利,自利与共生并不矛盾.对于学校德育来说,培育学生“共生观”就是在认知上让学生懂得整个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情感上让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数字时代,老字号档案与数字人文的结合是现阶段档案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老字号档案的概念出发,论述了老字号档案的三种价值形态,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数字人文与老字号档案保护和开发融合的初步实践案例,并以此为基础从建设主体、资源储备、技术融合、社会宣传四个层面提出了数字人文背景下老字号档案保护和开发的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畅春园作为康熙帝的御园,承担着避喧听政、颐养天年和避暑赏景的主要功能,更是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及中外关系的重要场所.[1]康熙五十九年(1720)岁末俄国伊兹玛伊洛夫使团抵京,康熙帝前后六次在畅春园内接见该使团,给予使臣及其成员前所未有的优待.
期刊
2021年已然过去,但总有那么几个瞬间始终萦绕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感动着、温暖着.始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断断续续地考验着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者和我们大家,实践证明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优秀答卷.孟晚舟平安归国后在机场发表简短的讲话:“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因为她相信,强大的祖国是她坚强的后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会晤时指出,我的态度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期刊
本文首先以语言学和国际关系话语研究的融合视角,从历时性角度回顾了政治修辞作为学理概念的演化历程和中西方有关政治修辞的既往研究,以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3个范式对政治修辞在现实国际关系话语互动实践中的理论基础展开溯源.继而,以目前学界认可度最高的政治修辞分析框架“修辞性政治分析”模式为例,探讨了政治修辞在国际关系政策建构领域的应用,尝试为话语视角下的政策研究提供方法论创新意义上的启示.作为一个跨学科议程,政治修辞研究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国际政治中话语研究的理论化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语言学议程的拓展,促进
建立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于藏品的合理保管、科学修复、学术研究及活化展示等方面意义非凡.随着行业体系逐步完善,博物馆从业者对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认知与实践皆有所深入,却仍显现出一些不足.本文从档案资料收集、内容表述、记录形式、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解决思路.
知识组织相关技术的出现,为企业文档内容的深度聚合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比三种企业文档聚合模式,本文得出目前利用知识组织技术进行文档深度聚合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企业文档深度聚合模式,从高效化知识抽取,到概念化本体构建,再到关联化知识聚合及最终实现的智能化知识服务,对企业文档资源的内容聚合展开探究,进而为企业文档深度聚合及知识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导向.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查英汉语言的时空特性与民族思维偏好.实验1通过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英汉名词短语所体现的空间(形状和体积)特性差异;实验2通过对英汉句子所含时间信息的判断考察英汉语言的时间特性差异;实验3通过看图说话任务引发被试的时空思维,再考察其语言中体现出的时空思维.结果发现:①英语表达具有更强的时间特性,汉语表达具有更强的空间特性;②英民族具有更强的时间思维偏好,汉民族具有更强的空间思维偏好;③英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的时空特性以及民族时空思维偏好上的差异与英汉两个民族的语言起源、哲学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作为翻译文本的重要内容,注释不仅可以弥补读者的文化缺省,还能够折射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及其读者观,是译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麦克白》在不同时期的11个汉译本(包含1个导读本),对各译本的注释进行统计分类,并就典型注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麦克白》不同译本的注释不仅是读者了解异域文化的重要窗口,还是译者翻译观和读者观的重要载体;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译者的隐形和显形以及特定读者群体的感受与反应,揭示译本注释背后隐含的译者观和读者观.最后,希望本文可以引起学术界对莎士比亚戏剧汉译副文本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