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对结果的归因方式影响行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学实验;归因方式;行为
  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归因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方式。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好的情况下,也很乐观,仍然对今后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且愿意继续努力。这是因为他将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任务的难度过高,这样的归因促使自己仍然保持对自己能力的乐观态度,归因引起的只是内疚的情绪,内疚会促使他继续努力。而有的学生却完全不一样。虽然他最初的考试成绩与前述那种学生一样,但他缺少自信,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继而产生自卑感,而自卑情绪的产生会阻碍他继续努力。
  通过对以上这种现象的研究,韦纳(Weiner)提出了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在罗特的控制点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他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韦纳将这四种基本原因分成控制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根据控制源这一维度,可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是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是外部原因。根据稳定性维度,又可以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韦纳认为,能力和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因素,因为在反复从事某一工作时它们很少变化,而努力和运气则是不稳定的因素,它们会随时间或场合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说来,内归因者具备较强的成就动机,外归因者的成就动机相对要弱些。
  一、实验介绍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研究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的关系。
  2. 实验过程
  选取63名五、六年级的美国男孩为被试。他们首先要完成一个自我报告的量表。这个量表包括34个项目,每个项目描述了一个成功或不成功的结果,每个结果有两个选项,分为内部归因项和外部归因项。内部或外部归因的选项又可分为归因于能力或归因于努力。因此,一个被试的归因倾向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代表把成功归因于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四种倾向。下面是两道典型的题目:
  当你不能做出一道难题,这可能是因为:(1) 你不太善于做难题;(2) 题目编制有问题。
  在学校当你某门课程掌握很快时,这常常是因为:(1) 你很用心学习这门课;(2) 老师把这门课讲得很清楚。
  接着要求被试做一系列与成就相关的迷津测试,笔不能离开纸,也不能重复路线,一笔走完所有迷津。在这些迷津里,有些迷津是可解的,有些迷津是不可解的。每个被试会分发到一个由10个可解和10个不可解迷津组成的册子。通过匹配线条数,可解迷津和不可解迷津表面看起来难度相同。实验是计时的,当被试在30分钟内做不出一个迷津时将被主试打断。但如果是可解的迷津,可以给被试更多的时间。
  在被试的桌上放一个容器,里面有10张扑克牌,还有两个每个上面有7个控制按钮的控制板。一个控制板上写着“赢者所得”,另一个控制板上写着“失败放回”。控制板上的按钮从1排到7。每当成功做出一个迷津,被试被要求按他认为他应得纸牌数相应的按钮,并从容器中拿出相同数目的纸牌。同样,当被试做不出一个迷津时,要求被试按“你应放回的纸牌数”按钮,并放回相应数量的纸牌。主试介绍清楚规则后离开实验室,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并记录被试自我强化的行为。
  3. 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个体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个体会进行自我奖励,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导致个体进行自我惩罚,从而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实验二:
  1. 实验目的
  验证归因训练是否有效。
  2. 实验过程
  奥沃瓦里(Overwalle)等人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研究。他们挑选了130名在入学第一学期未通过经济学考试的大学生,将这些大学生分为三组,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两组为实验组。其中一组实验组只是看录像,另一组实验组在看录像外还要进行学习技能的训练。录像呈现了对入大学第一年学习困难的高年级大学生的采访,采访中受访者在谈到第一年的学业失败这一事件时,分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指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有人提到自己当初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刻的、有整体结构性和连贯性的理解,有人承认自己那时候努力不够,有人认为自己当初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看出,这些谈话都是对第一年的学业失败进行比较合理的归因,而非把学业失败解释为自己能力过低。因此,该实验是在对两个实验组进行归因训练。
  3. 实验结果
  归因训练的结果是,实验组学生实验后的经济学考试成绩比对照组明显较好,而且这一进步在所有各科的考试中都显示出来了。实验结果还表明,两个实验组的提高程度是同等的。这说明录像提供的归因训练产生了有效的作用。一般认为,归因训练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和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有用,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能够相信努力的作用。
  二、实验应用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心理学家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当学生成功时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个体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如果认为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则学生的情感反应是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不努力或无能,个体会感到自责、内疚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
  第二,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成功者预期着以后的成功,失败者预期着以后的失败。例如,把失败的原因看作是自己能力差,那么个体就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相反,若将成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则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
  第三,所投入的努力。若学生认为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即如果自己努力学习,确实有能力取得成功,则他们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也就是说,即使努力也不能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研究表明,后一类学生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第四,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他们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性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可以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如韦纳归因模式所述,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本文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编辑 / 何 妍 黄才玲 终校 / 杨 怡
其他文献
〔关键词〕控制点实验;内控倾向;外控倾向  一、引言  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吗?当某种好事发生在你身上时,你认为这是实至名归还是运气所致?当某种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你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还是把它归结于命运?换句话说,就是你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行为有关系吗?  多年来罗特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朱利安·罗特(Julian B. Rotter)提出了控制点理论,该理论是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罗特将控制点定
期刊
〔关键词〕性格;自我评价;团体辅导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性格及心理品质。  2. 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及不足,取长补短。  3. 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准备】  班主任准备:“自我分析表”每人一张,内容是“小组成员眼中的我”;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类,准备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  学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介绍了以“积极关注”和“全情鼓励”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报告了在心理辅导中使用沙盘游戏为一名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介绍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通过沙盘游戏团体辅导后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说明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沙盘;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
期刊
〔关键词〕年轻女教师;心路;职业选择  初秋的雨后,校园里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学生在操场上晨跑,我站在操场边晨练,心情格外爽朗。  “凌子老师,我能跟您聊一会儿吗?”一位眼眶红红的年轻女教师来到我面前。  “叶子媚。”我微笑地望着这位跟我女儿一般年纪的女孩。她在去年教师招聘中,以优异成绩过五关斩六将,争取到了我们学校唯一的数学教师指标。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一定是遇到什么难题了,我问,“是不是有啥心事?
期刊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一、课题研究背景  目前,我市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中小学校不多。因此,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市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总体部署  本课题是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课题,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与管理问题。衢州二中作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在全市起辐射带动作用。经课题组讨论,决定开展“衢州市中小学心
期刊
〔关键词〕社会期望;性别角色;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和女性是怎样的呢?提到男性难免会有下列描述: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即具有“男性气质”;而女性则应富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娴静,即具有“女性气质”。虽然现在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是这种对不同性别的要求与期望仍然是主流观点。凡其行为模式与所期望的性别角色一致
期刊
〔关键词〕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初一学生小晨一进校就闹得沸沸扬扬。军训时他不服教官管理,训练时谁不小心碰了他,他就不依不饶,骂人,打人,甚至咬人。军训结束后正常上课,上课期间他讲话、下座位,无视课堂纪律,卫生值日不做,作业不写。班干部催不得,老师说不得,批评他几句,他就要跳楼。时不时地闹一下,师生都视他为身边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针对小晨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下列方法对他进行矫治
期刊
〔关键词〕生命教育;台湾;反思  2012年初,我有幸作为郑晓江教授团队的一员赴香港教育学院参加以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1月13日,我们一行在香港马鞍山循道卫理小学认真观摩了一堂由台湾某实验小学教师执教的生命教育示范课“人因梦想而伟大”,心中感慨颇多。整堂课有精彩难忘的瞬间,也有些许遗憾。在此,我略述一些课堂情境及个人对这堂课的反思,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有
期刊
〔关键词〕高中生;压力;团体心理辅导;态度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压力如刀,具有两面性;  2. 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3. 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  [活动准备]  6个信封,粉笔若干,“扑克牌游戏”课件。  [活动设计]  一、引入话题  课前游戏:你不可能用你的舌头舔到你嘴里的所有牙齿;所有的傻瓜听到第一条真理的时候都在舔自己的牙齿;第一个真理是谎言(想必你已经证实了);你正在
期刊
〔关键词〕条件性情绪;暗示性学习低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一、基本情况  李响,女,高三学生,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当地某中学语文教师,母亲为一名农民。初二时转到父亲所在学校学习,并选择重读初一。这时初一英语改用新教材,语法知识偏多,李响的第一感觉就是语法很枯燥、很难学。高二时李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并用整年的时间学习美术技能和绘画,文化课的学习也就放下了,很长时间没有学英语。其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