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鬯小说中的意象分析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分析香港现代派作家刘以鬯小说中的意象书写,着重从刘以鬯小说中的“酒”意象、“梦”意象和“影”意象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探究刘以鬯小说中的独特“意象”,解读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勾连其“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性之关联。
  关键词:刘以鬯 意象书写 象征
  “意象”的概念源自《周易·系辞上》,最初表现为哲学范畴上的主客一体化,其背后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维方式。到了明清时期,“意象”成为通用的诗学术语,且常被用于品评诗词。进入现代之后,学者杨义最早在《中国叙事学》中将“意象”一词引入小说研究。在刘以鬯的小说中,其利用意象书写所制造出的文本情节化、空间化使小说别具特色。笔者试图探究刘以鬯小说中的独特意象,解读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勾连其“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性之关联。
  一、“酒”意象:迷醉间的精神挣脱
  刘以鬯渴望揭示生活中的丑陋与美丽,他常借用一个意象来达到一种强烈的反差对比,进而表达自己想要展示的真实感受。譬如刘以鬯经常借用“酒”这个意象,将世界分割成酒前的世界与酒后的世界,分割成清醒与迷醉。借由叙述者醉酒之后的状态吐露真言,表达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懑和对于文学界的失望以及对于自我生活压抑状态的倾诉等。“酒”意象在文本中承载的是主人公在迷醉与清醒之中对于现实残酷世界的一種挣脱与反抗。文学家历来都喜好以酒为介,借酒抒怀。文人爱饮酒,大概是因为酒是一种神奇的东西。酒能使人疯狂,说出平日不能言的话,做出平日不敢做的事。酒能令人通畅,激发大脑中的一切想象,增添个人的文采。酒还能使人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达到一种飘然而立的状态。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悲剧力量,刘以鬯的小说中常常利用“酒”这个意象让主人公在酒后抒发不满和对文学的真正看法,从而在混沌之中完成对于自己的精神救赎。
  刘以鬯的《酒徒》就是他利用酒之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于香港文学界的态度,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经典作品。在《酒徒》的开篇中,刘以鬯利用酒馆、酒和喝酒的人来营造出迷醉的氛围。叙述主体“我”缓缓道来自己在醉酒的状态下与酒馆里出卖肉体的一个老女人发生了关系。从这一开场,读者便清楚地感知到一种介于迷醉和清醒之间的氛围感。以酒之意象引出叙事主体“酒徒”,在文本中进行着公开叙事。酒徒是有显然的两个状态的:清醒状态下的酒徒是默默无闻甚至想要把自己藏匿起来,他对于自己的爱情不敢争取和正视,对于身边的事件充满疑惑但却不去证实,对文学界充满了绝望又不敢起身反抗;而醉酒后的酒徒却是另一种状态,是另一种叙事话语。如果说清醒中的酒徒是现实世界的叙事主体,那醉酒后的酒徒则是迷醉世界里的另一叙述者。那些穿插在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实际上正是作者内心真实的展现,在刘以鬯精心营造的“酒”意象中,酒是叙事者挣脱肉体束缚和现实压抑的良药,是清醒与迷醉之间的自我解脱。
  二、“梦”意象:梦幻中的欲望释放
  在刘以鬯的小说文本中,除了上述的“酒”意象外,还有“梦”意象。如果说,“酒”意象的使用是刘以鬯用来拯救灵魂,那么“梦”意象则是为了展现灵魂。在梦的幻境中展露出的是人物真实的精神状态,渴望摆脱沉重现实的束缚。与酒的叙事功能一样,梦是根据故事的不同需要而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一步步推动着故事情节,揭露出这个世界的荒诞戏谑,表现着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
  刘以鬯根据《西厢记》进行改编,创造了《寺内》,同时,《寺内》也成为刘以鬯利用梦的状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意识而塑造出个性真实人物的成功实践。在《寺内》的文本中,刘以鬯大胆地借用传统文化的剧本梗概,同时在仔细研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学说后将这种有关梦的理论学说合情合理地借鉴到文本之中,以此展现年轻人的大胆与无畏,使主人公由冲破礼教的旧形象上升为新时代的现代青年。李今说:“《寺内》可以说是刘以鬯把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有意识地应用于文学创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a《寺内》的主人公在刘以鬯的帮助下借梦抒发自己真实感受,说出自己掩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潮湿欲望:
  她也做了一场梦。 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小偷,轻步走进张君瑞的心房。b
  张生的梦境成为一个诉说着他对小姐莺莺爱慕之情的载体,在潜意识世界里张生被爱情控制着。崔莺莺的梦境则是她内心世界的写照,她的头脑已经被爱情冲昏,这种性爱给了她惊喜、神秘、美好的体验,她承受着由高贵的大家闺秀到爱情小偷的身份转变。这两个梦的形态是如此的相似,都是利用梦这个意象来诉说隐藏在精神层面的叙述者状态。
  “梦”意象背后掩藏的是以透明的姿态躲藏在文本中的人物,或轻或重、或高或低地诉说着笔者的真正意图。刘以鬯用梦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琉璃人生,美丽却易碎。在“梦”意象之下,我们似乎透过重重叠叠的迷障触摸到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梦的存在是为了展现灵魂,释放出真实的自己。无论是熟睡中的梦还是白日梦或是理想的梦境,所有类型的梦境最终的目的都是说真实的话,表达真实的情感。
  三、“影”意象:日光下的灵魂映射
  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在生活中,只要有日光的地方物体就一定会有影子,物体和影子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刘以鬯的实验小说中有一种意象可称为“影”意象,这类意象主要通过文本的双重叙述来呈现,表现为小说文本里除了主体叙述者之外,有时还会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其他人物。
  例如在《酒徒》中,除了叙述者“我”之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位人物叫作麦荷门。麦荷门在《酒徒》中的角色十分重要,贯穿着文本始终。一开始,麦荷门是作为酒徒亲密的酒友所出现的,他与酒徒在酒吧里喝酒聊天,他常请酒徒喝酒,并且非常热络地希望酒徒给他讲解一些文学上的问题。对于麦荷门这个人,酒徒在文中有以下评价:
  “麦荷门是个爱好文学的好青年。”c
  从酒徒对于麦荷门的评价可以看出,麦荷门是热爱文学的青年,他勇于去实践自己的文学梦。他积极地筹备文学杂志,希望成为这片土地上文学领地的守卫者。同时他也邀请酒徒做杂志的编辑,酒徒收到麦荷门这种激情的鼓舞而与他一齐投身文学事业的实践。但很快,酒徒发现麦荷门的才华与审美不足以支撑他的文学热情,他所筹备的杂志内容也逐渐因为审美能力不足而变了质,这种文学变质使酒徒感到自己的文学精神受到了污染,这种污染不亚于自己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写一些媚俗的文字。在无奈之下,酒徒辞去了编辑的工作,而重新成为一名庸俗小说的写手。   酒徒和麦荷门看似是两个不同的人物,但实际上他们的性格和思想上都有很多交集。比如他们都认为文学是价值的财富,都热爱文学事业,但二者对待文学的态度和实践文学的方式不相同,麦荷门是勇敢的实践者,但自身的素养却不足以支撑;而酒徒是懦弱的逃避者,却拥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一针见血的文学评论功底。麦荷门是酒徒的影子,酒徒欣赏他的勇敢,他们时而重叠时而分离。
  这种“影”意象在刘以鬯的另一篇小说《追鱼》中也有所体现。《追鱼》是刘以鬯根据越剧改编而成的一篇小说,写读书人与池塘里的鱼的追逐故事。文中这样写道:
  第二日,读书人放下书本,走去池塘边,想看鱼,看到了自己。d
  在这段文本中,文中的“自己”可能是读书人自己在池塘中的倒影,也可能是读书人与鱼的合影。鱼在这里做了读书人的影子,读书人是想变成鱼去到池塘里的。因为池塘里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有貌美的女子,有自由自在的天地,读书人想去往池塘里,渴望去到一个尽善尽美的世界。这里影子代替了读书人,读书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日光的照射下展现出来,成为一个沉默不语的影子。
  在这类叙事中,影子的存在可以看作是叙事者侧面体现出的思想和灵魂,影子直接投射在叙述者的内心深处,洞察着叙述者内心的种种想法,就像是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日光之下本就没有秘密,一切掩藏在内心的想法和感情都像影子一般与主体紧密相连。无论是《酒徒》里的麦荷门,还是《追鱼》中池塘里的鱼,都和主体叙事者有无法割裂的重叠之处,刘以鬯利用这种相互照应的手段,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影”是主体的投射,“影”意象在叙事中的使用更是一种探求内心真实的方式。
  在刘以鬯的小说中,他利用多种意象塑造文本的空间化,文本空间化的背后是作者藏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尝试使得刘以鬯的小说文本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糅合之味,具有浓厚的中西混合感,在借鉴西方表达技巧的同时,又从骨子里散发出浓郁的东方韵味。
  a 李今:《刘以鬯实验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页。
  bd刘以鬯:《刘以鬯小说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页,第148页。
  c刘以鬯:《酒徒》,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参考文献:
  [1] 张慧.论刘以鬯先锋小说的叙述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李今.刘以鬯实验小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 刘以鬯.刘以鬯小说自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4]刘以鬯.酒徒[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5] 周伟民,唐玲玲.論东方诗话意识流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 刘以鬯.小说会不会死亡.梅子,易明善编.刘以鬯研究专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作 者: 张馨月,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一词的作者归属存有争议:一说是南唐后主李煜,一说是西蜀后主孟昶。论文在详细梳理二说源流的基础上认为:孟昶所作说的版本依据存在不少问题,而李煜所作说的版本依据较为可靠。此词当为李煜所作。  关键词:《相见欢》 作者考证 版本源流 李煜 孟昶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这首词情感真挚、流露自然,南宋黄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
2019年2月24日,沙特颁布王室令,更换现任沙特驻美国大使,瑞玛·宾特·班达尔公主(Princess Reema Bint Bandar Al-Saud)接替哈立德·本·萨勒曼王子任此职位,成为沙特历史上第一位女大使。在沙特这样一个女人地位极其低下的国家,成功取代沙特国王亲儿子、王储穆罕默德亲弟弟哈立德王子,成为新一任驻美大使的瑞玛公主,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拥有纯正的王室血统  都知道沙特王室
我爱西瓜 摄影/视觉中国暑假 攝影/视觉中国没有完成的暑假作业 摄影/视觉中国携手固堤坝 摄影/人民视觉南昌驾校被淹成孤岛 摄影/人民视觉救援一刻不停 摄影/人民视觉
2009年,美国的David和妻子满怀期待的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可是,在David从医生手里接过儿子后,他哭了,面前的这个孩子只有600g,医生甚至告知他俩为孩子准备后事吧,他的免疫系统非常不完善,自己呼吸都很困难。  David曾经是一个浪子,不仅喝酒、逛夜店,甚至还有严重的毒瘾。David心怀愧疚,他知道,孩子如今的这副模样跟自己脱不开关系。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努力赚钱为儿子治病。  父亲
摘 要:《秋天的快乐》是夏多布里昂于隐居期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家在孤寂的山林间独居,秋季独有的凄清环境加重了孤独情绪的分量。本文试图进入作者的内心,以求与作者的心灵进行沟通,凭借自身的第一感觉对散文作印象式的分析,透过散文淡漠笔调的背后,抓住作者传达出的孤独感,深入挖掘隐藏其中的由孤独创造的作者对生存意义的追寻。  关键词:夏多布里昂 孤独 生存  确实,秋季,对我而言,是个困倦到令人感到难以言说
【人物小传】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孩子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怎么办?人家说:“你这个当母亲的也真是的,怎么连件衣服也不给孩子准备。”我能说什么,有苦说不出。只能用自己穿的“棉猴”权当衣服裹着孩子赤裸的身体。孩子那么小,医生说6斤都不到,我的眼泪直往肚子里流
“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完全没有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支付的核心就是便捷与安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者 盘和林  通过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的努力,对于广大“无现金社会”的支持者来说,生活会越来越方便。但考虑到现实问题,可以预期,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社会仍然是接受现金的。“无现金社会”并非反对现金,用电子货币
定价:49.8元作者:于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4月  于谦,人称谦哥。相声界公认头号玩主,郭德纲“御用”的捧哏巨匠,素以谦和内敛、温润豁达、随遇而安著称。抽烟、喝酒、燙头之外,谦哥爱摇滚,爱交朋友,爱养各种小动物。本书中,于谦认为,不懂玩儿是一种缺点,人生真谛就是玩得痛快。  本书不总结人生经验,更不是传记,记录的是于谦的“玩儿生涯”,也记录着一批又一批如他一样,爱玩儿、会玩
晚安,大概是世上最情意绵绵的词语之一。我们经常对好朋友、亲人、爱人说出这两个字,像是人生旅途中与他们作又一次的告别,然后进入甜蜜的梦乡。但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说晚安之后是不可能老老实实睡觉的。  “95后说完晚安在干吗”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的一致回答是:反正不是睡觉。说晚安以后,很多人只是进入了独自享受的夜生活。正如网友所说:“晚安的意思是‘我今天打烊了’,只是不对外营业了而已,跟睡不
一段苏州评弹表演的视频在微博上热传:两个女孩子穿着旗袍,分别抱着琵琶和三弦琴坐在椅子上,操着一口苏州话,弹唱苏州的传统评弹。让很多网友惊讶的是,两个女孩中的一人是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诺贝拉。  有网友评论:“真厉害,这个非洲小姐姐可以的。”视频当天诺贝拉和12岁的中国女孩娇娇一起,在剧院里演出了苏州评弹《神农颂》。诺贝拉回忆,那天是她在观众面前登台表演苏州评弹的第二天:“我一上台,台下就传来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