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耐挫力,为优秀学生心理护航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老师对那些“好学生”的赞叹:××,多聪明,从不让老师费心。但同样也能发现这些老师共同的焦虑:这些“好孩子”经不起半点的批评和指责。然而,生活中哪能一帆风顺呢?
  毫无疑问,尖子生是班级里学习成绩的佼佼者,是家长眼里的宝贝,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是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于是,太多的表扬、荣誉让他们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这些也往往造成了他们心理的脆弱,一旦他们的目标、需要和行为受到某种挫折时,情绪更容易消沉低落,他们就无法接受现实,既担心失去老师的信任,又感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整日不知所措,轻者意志消沉、情绪颓废,重者逃避现实、绝望轻生。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对优秀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帮助学生认同挫折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承认挫折。因为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战胜挫折。我们应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坦然的心态对待荣辱。应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荣誉和挫折是并存的,生活中常会有不如意的事,如有的孩子才几岁就失去双臂,照样练成书法家;张海迪大姐姐高位截肢,但她的成就比四肢健全的人还要高,难道他们遇到的挫折还不够大吗?生活中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如何面对以后漫长人生中更多的失意和坎坷呢?
  二、消除学生的挫折心理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挫是个事实,我们要帮助学生分析其受挫的原因,才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成功不是靠别人的恩赐,更不是靠乞求得到;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只有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吸取教训,跌倒了自己顽强地爬起来,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一味地对学生挫折心理的消极表现大惊小怪、简单处理,不去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消除挫折心理产生的根源,那只能造成学生在挫折面前焦虑不安、抑郁消沉,甚至心理失衡,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三、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
  1、挫折教育。耐挫能力与意志力成正相关。从教师角度来说,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一是给学生以困难的磨练,二是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挫折,增强他们的“免疫力”。平时,我有意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置一些障碍,如课堂上对他们减少提问的次数,平时减少对他们表扬的次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把机会多给其他同学等,若他们犯错则直言不讳批评指正。
  2、活动教育。古今中外大凡担当“大任”的人物,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练。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艰苦磨练的一课必不可少。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并配合家长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父母的好帮手”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一次劳动中,我组织学生清除院内垃圾、平整砖头,开始他们干得很积极,可一会他们就躺倒不干了。我让学生分组开展劳动竞赛,于是干的热火朝天,有的男生都把手指头扎破,但还是坚持到底,完成任务。学生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磨练自己,使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于克服困难的过程之中。
  3、榜样教育。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从优秀人物的事迹中获得力量。我充分发挥班会活动,绘画、日记、电视、电影作用。让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知道,凡是在事业和学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我还利用晨会、周会、及思想品德课向他们介绍全国十佳少年及他们的同龄人战胜挫折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找出差距,奋起直追,最终使自己在学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处处表现出良好的耐挫力。如班级荣誉受损时,学生当众顶撞时,自己都能做到冷静对待,这些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成为培养学生耐挫力的实例。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分析问题,扬长避短,克服困难,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  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
期刊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心智特点,不要用“堵”和“压”的教学方法,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得到知识、情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和创新、实践能力上的提高,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特点 因势利导 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浪高一浪的今天,不少老师还要求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坐得端端正正,要安安静静。甭说十几岁的孩子,即使是成人,让一天天地坐着,也难以忍受。中学生,尤其初中生爱说、爱动、爱表现,这种教学
期刊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
期刊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
期刊
“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要想让学生听课达到“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还要有完善精要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唯其如此,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 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
期刊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话经典的概括了课堂导入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它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定下了一个基调,作好了一个铺垫。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是否完全融入课堂之前,会怀有一种期待:今天这整堂将带给我一个什么的感受,我将会获得哪方面的提高。因此,课堂的导入先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进而让他进入教师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所要追求的课堂效果。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很多学生认为有些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作业马虎,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使学生经过一年或两三年的学习,提高数学成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是使教学能有所成效的根本保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