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俱全”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化的课堂是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生活是打翻的五味瓶,给语文课堂增趣加味,可以使语文课堂彰显“生活化”的特点。作者结合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课堂的生活化的主题,使语文课堂“五味俱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魅力课堂 五味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沿袭应试教育者居多,一篇篇文道俱佳的好文章,到语文老师这儿成了阅读训练的阅读短文,成了训练学生解题技巧的练习题。教师以应试为指挥棒,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于一边,弃语文文学作品的人文化、人情味、文学味、生活味、新闻味等于不顾,教学时,只顾教授生字词、背背诗歌和要背诵的段落、机械地做练习。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机可言,魅力课堂更是相差甚远。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要彰显语文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文章的美,包括文字美、情美等,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学性兼备,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实现这一宗旨,给语文课堂添油加醋,让其五味俱全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融入“人文味”——铸语文教学之魂
  在新课改推进了十几个春秋的今天,应试教育仍然居语文教学中的一席之地,学生学习语文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学习的是语文的字、词、句、篇,关注的是阅读、写作,注重的是古诗词的背诵量和字词的占有量等,而忽视了语文的“魂”——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的传承。教学中,这一文化食粮的传承、文化知识的传播,内化为学生的品格、气质、修养成为当务之急,铸就语文之魂更见其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语文之魂的铸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挑战。如果课堂中少了些许语文之魂的彰显,再加上学生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学生的理想、价值观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软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谈起这方面的话题,也被嗤之以鼻。因此,少数初中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软骨病”。为此,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真善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融入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味,铸就学生的灵魂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注入“人情味”——育语文教学之情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教授语文知识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语文教材所折射的不应该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应试”的唯一宗旨,其真谛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师结合语文教材,挖掘和关注教材的“人情”的一面,将语文教学融教学、学习于“真情”中,引导学生体味语文的“人间真情”,达到情感的交融和感情的碰撞,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如引领学生从朱自清的《背影》中,感受浓浓的父子情;从《木兰诗》中体会父女情和爱国、报国之情;从《诗经两首》中感受情真意切之美……语文“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学味”——诗化语文教学
  有人将语文教学比喻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比喻贴切生动。新华书店、大小书摊上到处都是“拉网式”的知识点的归纳和拓展延伸、种种专项训练、查漏补缺的专题技巧的训练和点拨,《金练》、《考试宝典》、《中考满分作文》、《中考阅读》等琳琅满目,让学生对这些热血沸腾,似乎看到自己即将是中考考场上的佼佼者。实际教学中对文章的人情、人文、文学性等视而不见。给语文教学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是语文课改的重中之重。
  语文兼具文学性和工具性,首先是工具性,即交流、表达思想感情,其次是文学性。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文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带来美感,让人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如《乡愁》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余光中的内心深处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认同,这首诗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无不折射出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四、引入“生活味”——体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观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能引起学生心动、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仔细咀嚼,语文课定会绽放光彩。如朱自清的《背影》所抒发的父子之情,尤其是父亲猫着腰走下月台买橘子的特写镜头,表现了生活中的父亲无微不至关心儿子,揭示了“我”对老父亲的理解和依恋及离开前的不舍。此情此景,生活中其实无处不显,无处不在,只是子女未及时捕捉。教学中,巧借这个生活片段和特写镜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使自己难忘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爱,教育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沟通”,触动心灵深处的最真挚的爱。
  五、导入“新闻味”——为语文教学导航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矛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壮志,说明那时的学生的学习与时代、与社会息息相关。现在更应该如此。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脉搏,将学习与国家、时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设“五分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走出来,通过网络、媒体等,用一双慧眼观察社会中的新人新事,用耳朵倾听身边的趣闻,让学生关心民生、关注社会,学会辩证看问题,在语文这片天地展翅翱翔,也让语文这块沃土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添油加醋”、“增趣加味”,那么语文课堂将是学生的生活乐园;再融入人文味味、注入人情味、引入生活味、植入文学味、导入新闻味等。语文课堂更是一本百科全书,从中感受熏陶和感染,了解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走进集文学性、工具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中,尽情享受一份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1]张雪晓.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五味俱全”[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5).
  [2]温小红.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五味俱全[J].科技研究,2013(5).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来已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一种新型课程。为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对其起源及历史变迁进行细致梳理。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起源 历史变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语文学科,以学生直接经验学习为主,通过探索学生对自我、他人、自然、社会的认识与联系,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个性品质为目的的活动课程。从西方课程变革
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教材里的课文,如果我们沉下心来,浸润其中,心领神会,那么其中的精神家园、物质生活、美好爱情、浓郁诗情……都会尽收眼底;当我们对文本融会贯通、化用语言时,常会有满目芬芳青青草的新奇感。  一、贴着专题看课文  翻看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读本,每个专题前有简短的导语,课文之后有“资料链接”和“感悟思考”,如:语文读本必修二就分成了“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远去的风景与爱情”等。在
摘 要: 高中时期的语文应当注重语文应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应当全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更应该具有十足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对渐趋成熟的高中生起着阅读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的促进作用。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意识,教师就要从探究式教学做起。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探究式教育 有效策略  探究式教学又称
《解放日报》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七日《潘家湾现在太平多了》一文说:“在路边开‘胭脂店’的一名上海人说……”不知文中所言 “Liberation Daily” March 17, 1997 “Panjia
摘 要: 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质及文化品位,学习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具体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本注解,疏通文句,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接下来就是第三个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创设能力训练的具体情境,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训练指导。职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应该以
1.注重备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更是精髓。能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部分都具有文质兼美、感化人心的特点。以文言文为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精髓,社会制度、文化特征、宗教礼俗、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都包蕴其中,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这些语言文字表达的是什么情和义?这就靠老师备课的深入。为了让枯燥的文言文教起来有味,学生学起来不晦涩,我们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教材,如历史
摘 要: 我国教育方针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在实行的学业水平测试更要求教师兼顾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顺利毕业。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精英式教学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语文分层教学”成为必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性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使教学活动更适应全体学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所长指出:“问题不痛不痒、太乱太碎,缺乏系统性;教学过程展开不足,教学环节一滑而过,不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脱离文本的感性体验、发散活动太多。”阅读教学的现状,“拷问”着广大语文教师。  一、教师课堂角色扮演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