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所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学前抓起,从幼儿园抓起。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那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近几年在幼教工作实践和积累,我认为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表率
3~6岁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模仿能力极强。在幼儿园,老师就成为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他们对老师说话、动作观察得非常细致,感受的极为深刻,他们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家长在跟孩子说话时,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辩解,而老师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无异于“最高指示”,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听从,当家长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产生沖突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辩解说“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所以,在孩子心目当中,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不可违背的,孩子对老师的话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就对我们幼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说积极的话,做正面的事,为幼儿做好表率。
二、 重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教育
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日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快乐的生活而制定的一日活动流程的基本规则和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项活动时会因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进而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幼儿园要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制定一日常规,并让孩子理解每一条常规。例如小班幼儿入园前一直由家长娇惯,他们入园后什么都不懂,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过不惯集体生活,不能服从老师的管教,因此,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是老师们最棘手的事情。教师要耐心的给幼儿说教,让幼儿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如:有秩序的排队如厕,不打闹、不推挤;午睡前,自觉地将衣服脱下,折好后放到指定的地方,女孩互相提醒取下发卡等。教师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要求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了每一个要求的意思,他们才会更主动的去遵守,更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在带小班的时候,一开始我只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规,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的坐好,不能干扰别的小朋友。过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待人要有礼貌,早晨入园要向老师,向小朋友们问“早上好”,下午离园要说“再见”。最后再要求孩子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等等。这样分层次对孩子提出要求,且具体明确,孩子才能接受并能做好。
三、 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培养幼儿的习惯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通过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讲故事是其中最好的方式。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不良的生活习惯会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针对孩子喜欢吃甜食,不爱刷牙的习惯,我把“老虎拔牙”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森林里有一只老虎,老爱欺负其他的小动物们,威胁让小动物们每天轮流给他送吃的,不然就会吃掉小动物们。山羊、兔子、狐狸都由于没给老虎送到可口的食物被老虎吃了。小动物们害怕极了,就找小猴子帮忙。小猴子给老虎带去了好吃的糖果,并答应每天都给老虎送糖果吃,几个星期过去了,老虎牙疼得躺在地上哇哇直叫。老虎让小猴子看自己的牙齿,发现满嘴都是蛀牙,最后老虎请小猴子拔光了所有的牙。从此以后,小动物们就再也不怕老虎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经常吃糖就会长蛀牙,会牙疼。经常漱口、刷牙会使牙齿洁白健康。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模仿尝试,最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习惯
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因此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能以游戏为主要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的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很多小班小朋友都不会叠衣服,对他们而言,叠好衣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于是我将叠衣服的过程设计成了一个小游戏:“朋友见面站站好(就是将衣服的前襟铺平对齐),抱一抱(将衣服的两只袖子折到中间),点点头(将帽子铺平,并向前折叠),鞠个躬(将衣服上下对折成两层),我们都是好朋友。”通过几个简单动作的演示,孩子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觉得叠衣服是件非常好玩的事,乐于模仿,就逐步学会了叠衣服的方法。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简介:严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河东镇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那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近几年在幼教工作实践和积累,我认为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表率
3~6岁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模仿能力极强。在幼儿园,老师就成为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他们对老师说话、动作观察得非常细致,感受的极为深刻,他们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家长在跟孩子说话时,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辩解,而老师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无异于“最高指示”,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听从,当家长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产生沖突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辩解说“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所以,在孩子心目当中,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不可违背的,孩子对老师的话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就对我们幼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说积极的话,做正面的事,为幼儿做好表率。
二、 重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教育
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日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快乐的生活而制定的一日活动流程的基本规则和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项活动时会因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进而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幼儿园要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制定一日常规,并让孩子理解每一条常规。例如小班幼儿入园前一直由家长娇惯,他们入园后什么都不懂,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过不惯集体生活,不能服从老师的管教,因此,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是老师们最棘手的事情。教师要耐心的给幼儿说教,让幼儿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如:有秩序的排队如厕,不打闹、不推挤;午睡前,自觉地将衣服脱下,折好后放到指定的地方,女孩互相提醒取下发卡等。教师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要求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了每一个要求的意思,他们才会更主动的去遵守,更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在带小班的时候,一开始我只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规,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的坐好,不能干扰别的小朋友。过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待人要有礼貌,早晨入园要向老师,向小朋友们问“早上好”,下午离园要说“再见”。最后再要求孩子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等等。这样分层次对孩子提出要求,且具体明确,孩子才能接受并能做好。
三、 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培养幼儿的习惯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通过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讲故事是其中最好的方式。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不良的生活习惯会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针对孩子喜欢吃甜食,不爱刷牙的习惯,我把“老虎拔牙”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森林里有一只老虎,老爱欺负其他的小动物们,威胁让小动物们每天轮流给他送吃的,不然就会吃掉小动物们。山羊、兔子、狐狸都由于没给老虎送到可口的食物被老虎吃了。小动物们害怕极了,就找小猴子帮忙。小猴子给老虎带去了好吃的糖果,并答应每天都给老虎送糖果吃,几个星期过去了,老虎牙疼得躺在地上哇哇直叫。老虎让小猴子看自己的牙齿,发现满嘴都是蛀牙,最后老虎请小猴子拔光了所有的牙。从此以后,小动物们就再也不怕老虎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经常吃糖就会长蛀牙,会牙疼。经常漱口、刷牙会使牙齿洁白健康。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模仿尝试,最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习惯
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因此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能以游戏为主要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的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很多小班小朋友都不会叠衣服,对他们而言,叠好衣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于是我将叠衣服的过程设计成了一个小游戏:“朋友见面站站好(就是将衣服的前襟铺平对齐),抱一抱(将衣服的两只袖子折到中间),点点头(将帽子铺平,并向前折叠),鞠个躬(将衣服上下对折成两层),我们都是好朋友。”通过几个简单动作的演示,孩子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觉得叠衣服是件非常好玩的事,乐于模仿,就逐步学会了叠衣服的方法。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简介:严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河东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