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途径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能力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基础能力,因此,应分析影响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要素,并据此探讨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能力;人才培养;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53-02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能力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基础能力。在注重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激烈竞争中,系统研究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笔者仅对此谈点粗浅认识。
  影响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因素很多,抽丝剥茧,最关键的应当是学生、教师、硬件设施和管理四个核心要素。学生的基础素质、学习态度(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则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载体,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科学、高效的教师管理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这四个要素之间,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硬件设施是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
  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途径
  影响人才培养能力的四个核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研究,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形成能够有效运作的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系统。
  (一)学生:个性化自主选择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当前,高考持续扩招和生源逐年减少,致使高职学生生源素质出现逐年下滑的现象,与此同时,“工厂化批量生产”式的传统培养模式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失。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成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分专业大类录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左右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对报考学校尤其是报考专业了解有限,对社会用人需求认知不足,导致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普遍存在盲目性,“选报的专业不喜欢,喜欢的专业又不能随意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潍坊职业学院在高职学生入校后第一年按专业大类编班,以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期间,各专业广泛开展专业说明会、就业岗位说明会、企业参观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各专业学习内容、未来就业岗位等的了解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的意愿等自主确定所学专业。实践发现,基于充分认知基础上的自主选择专业,使得学生的专业思想比较牢固,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动力、学习效率等都有了质的提升。
  推进学分制改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课程是教学实施的载体,课程的规划设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高职教育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校内专业课程学习时间非常短,在三年制高职教育中,只有大约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在校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二是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距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采取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局限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吃不饱”,由此造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处于“高低难就”的两难境地。潍坊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分为三类:一是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满足学生基本素质提升的需要;二是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满足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三是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是根据社会用人岗位(群)设置的专业方向细化课程。在这三类课程中,综合素质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专业方向类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多个专业方向学习,获取更多的学分,以提高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专心学习一个专业方向,也能完成学业。这样既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又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充分体现了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评价上,潍坊职业学院以多样化的人才观为指导,区别课内学习、课外学习,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进行学分综合评价。具体而言,一是将技能大赛、专利发明、自主创业、社会实践、科技论文等学生课外成果换算成学分;二是将专业课程学分划分为理论学分、技能学分;三是将课程分数换算成学分。以学分为依据,学生毕业时的总评价分为A、B、C三个类型:A类为综合型,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较好;B类为理论型,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成绩突出;C类为技能型,实践能力较强,专业技能掌握较好。学校将其作为向用人单位针对性推荐的主要依据。
  推进项目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教师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日益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的引导和影响就显得非常关键。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固定教一门课程,甚至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程,不管教得好坏,学生喜欢不喜欢听,都没有选择的机会,教师自身也没有竞争的压力和动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潍坊职业学院以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为依据,以岗位(群)技能需要为主线,科学设计专业教学项目,使专业项目成为教师的主要授课单元,部分专业教师可以竞任同一个项目,学生则可根据教师的讲课风格、授课水平自主选择教师,这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教师而言,增加了压力和动力,能促使其将精力用于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分类培养、一体化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总体较弱,企业经历不足,在专业教学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难以有效提高,成为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   潍坊职业学院以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加大从企业引进专业教师的力度,逐步扩大有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比重。科学分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企业引进教师)各自的特点,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分类培养的方法,以尽快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整体水平。校内专职教师以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为主,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使专业教师能够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成长;校外兼职教师以增强专业理论素质,培训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为主,重在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分类培养,实现校内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教师队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满足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管理:动态调整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具有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实践中,潍坊职业学院着眼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在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创新管理方式,以激发、养成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科学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将校内专任教师划分为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和合格教师三类,在不同类型专任教师之间施行“动态调整、一体化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资质审查,对专任教师的类型重新进行认定、划分。专家型教师如不思进取,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将会滑落到骨干教师行列,甚至直接降到合格教师行列;同样,青年教师如进步很快,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骨干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行列,形成能进能退的良好运行机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为提高,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有了质的改变,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对企业兼职教师也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水平,以保证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各专业每年都对兼职教师状况进行评审,从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和教学效果上进行综合评定,每年对不少于20%的兼职教师进行更新,很好地保证了兼职教师的质量和水平。
  (四)硬件:打造真实企业环境
  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在当前环境下,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培养学生不是其主要目的,企业用人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岗位相对固定,难以达到专业实习实训的目的。
  以“校中企”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真实生产经营环境的企业集群,是高职院校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平台。潍坊职业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中,集中规划了校内产业园区,借助政府扶持政策和学校鼓励政策,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为导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技术、设备等形式,建设了“校中企”。同时,出台措施鼓励各教学二级学院、专业教师在产业园内创办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为教师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程,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实践的力度,闯出一条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高效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家爱,葛树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2]邢晓阳,张航.影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要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3]高晖,吴晓渊,陈蔚峻.创业教育与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作者简介:
  巨荣峰(1971—),男,山东临朐人,潍坊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王家爱(1961—),男,山东五莲人,潍坊职业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李瑞昌(1969—),男,山东昌邑人,潍坊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教师职业发布的职业许可制度。现阶段,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完善职教教师资格的种类、改革教师资格的考试内容及考核方式、规范教师资格证的使用期限三个方面对我国的职教教师资格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制度,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完善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关于职业教育政策文本  对职业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其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是根据以下基本假设。首先,职业教育政策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和独特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资源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一种合法性功能。其次,职业教育政策作为政府的一种垄断性资源,它的文本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意志的方向以及控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再次,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能够从某个方面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和
摘要:创业型教师是推进创业教育的关键,因此,应分析创业型教师的基本特征,研究创业型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并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职业院校培养创业型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创业型师资;基本特征;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75-02  创业型教师是推进创业教育的关键  创业教育对人的创业能力发展,特别是人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按能力模块开发、设计课程的现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描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介绍了《Excel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过程;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105-02
摘要:分析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探讨其培训包的特色及其先进性,同时对中澳两国的职业教育从教学文件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74-02  职业教育为各行
摘要:延安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及现状,以延安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着重探讨了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延安精神的时代性以活化教学内容,运用历史教学法和专题讨论法以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创新之路。  关键词:延安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
摘要:高职院校应根据协同学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理念,基于商务活动工作过程及主要工作岗位群,探讨商贸类专业群的架构,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实习基地群、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专业群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商贸管理;专业群;建设;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17-04《上海市中长
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地区公布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德阳市、云南省部分市州成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摘要:介绍了高职农业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从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等方面探究了高职农业类专业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及学生创业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途径;培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9-0040-04  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
摘要: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各级各类102门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法和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探讨高校精品课程的课程概况、进入方式、可使用性、运行质量及互动交流等状况,旨在发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精品课程建设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运行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