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为何刷屏?暖心“土味”最动人

来源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啥是佩奇》这部5分钟40秒的短片,是春节期间将上映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先导片。一夜之间,它成了刷屏爆款。它讲述了住在小山村的老人李玉宝,为了找到他孙子想要的新年礼物佩奇而四处求索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是一位老人站在山间,用一台仍然需要天线的破旧手机给儿子打电话,询问他们过年回家的时间,以及孙子想要的礼物。孙子点名说要“佩奇”。“啥是佩奇呀?”伴随着手机天线的丢失,处在乡村的爷爷踏上了一趟寻找佩奇之旅。他在村中四处打听,得到了诸多干奇百怪的答案,有人说是一种棋类,还有人说是一种护发素,最后还是在北京当过保姆的老三媳妇告诉老头,佩奇是一部动画片里的一只红色的猪。于是,爷爷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佩奇——一只粉红色鼓风机版硬核小猪佩奇,并在儿子一家将他接到城里过年时,把这个礼物送给孙子。当老人从麻袋里拿出带来的大枣、核桃等年货后,又把一个刷了粉红油漆的鼓风机放到桌子上,这就是他亲手做出来的小猪佩奇,它闪耀着奇异的光彩照亮了孩子的脸,也照亮了观众的心。影片的结尾,是爷爷和儿子一家其乐融融在电影院观看《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场景。
  热议/观点
  情感共鸣
  一夜爆红背后,是公众在宣传片中找到的情感共鸣。
  该短片以亲情动人,将目光聚焦农村留守老人,渲染他的心灵孤寂以及对于儿孙的思念,这种亲情让人有熟悉的感觉,长辈们可能从来都不曾谈论过什么是“爱”,但却总是倾其所有、竭尽所能,执着而用心地疼爱着子女们。这种亲情永远不会因为城乡差异、代际隔阂而失去温度,反而会在日复一日中沉淀积累,在某一个瞬间被激发后,让人感动到泪流满面。《啥是佩奇》正如一粒石子,抛入了无数网友心中那潭略显沉寂的湖水,漾起了充满爱与回忆的涟漪。
  消费贫穷
  一场城市精英主义对乡村的虚假想象。
  这部短片建立在创作者对于农村现实的想象和误解之上。导演认为农村理所应当地与世隔绝,已经没有“稍微年轻的人”,所以片子里出现的,都是牲畜、柴火、炊烟和老年人,以及要对大家进行智能手机培训的高音喇叭,这个场景是相当荒诞的。导演将城乡之间的对立推到极致,让一位“无知的老农民”去寻找英国动画片中的佩奇,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乡村的“暴力凝视”。而这种寻找的背后,实则是城市中产价值观在对乡村田野宣示某种“主权”。“田野里散养着现实世界的猪,但是这些猪却比不上那头中产阶级喜欢的‘小猪’。”
  文艺创新
  优秀作品可以触动情感、抚慰人心,赋予人们风雨兼程的精神力量。
  《啥是佩奇》的爆红,也是对文艺工作者的一声追问:你有没有意愿把创作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有没有能力挖掘和诠释真实的故事,表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情感张力?须知,乡与城、父与子、传统与现代,这些几乎是国人生活中面临的“元命题”,其中蕴藏的内涵,远比《啥是佩奇》以及每年一度的“返乡爆文”所表现得复杂、厚重、充满张力。
  这些重要的命题,呼唤着更深刻、更有力的艺术创作。多年以来,《功夫熊猫》成了爆款,《花木兰》被反复演绎。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文化语境和故事,却被好莱坞电影反复言说。现在,《啥是佩奇》的一夜爆红,再次清晰无误地标出了人们的情感所依。而它,或许也正是文艺创作的方向所指、路径所在。
  亲情,戳中的泪点
  文/祖鑫瑶
  《啥是佩奇》所成功刻画出来的春节前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团聚和亲情,以及对传统民俗的呼唤,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但这绝非是戳中泪点的唯一因素,更多的是它让人们想到了这个故事背后成千上万中国社会因城市化进程而存在的空巢老人们,越简单越朴素的情节背后,往住越襯托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毕淑敏这句名言就像一座警钟,时时敲打着每一个心灵。陪伴,是世间最好的礼物;感恩,是人类最美的情怀。“我愿成为你的手脚,陪你到老。”善良的菲律宾女孩,流着泪眼告诉98岁的祖母,亲人会永远陪伴在她的身边,让她能够度过幸福的晚年。她的深情告白,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大众内心日渐麻木的思维被温暖、感化。在她的呼唤下,更多的老人获得了亲人的关爱。陪伴是对亲情最好的回报,是献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份情感尤其显得珍贵。“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亲人,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
  亲情的力量,可以超越平凡,创造奇迹。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撑起养家的重担,女扮男装43年,用最扑素的爱见证了最美好的生命情怀。43年里,她遇到的尴尬、难堪、困难、挫折恐怕数不胜数,但为了儿孙们,她硬是咬牙挺了下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这是亲情的力量。这种力量太神奇了,它无法衡量,一旦到来时,什么都无法阻挡。
  亲情的故事,总能让人感动。在机场,一位“煎饼大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位大叔就是臧先生,而他在机场那张略显狼狈的图片成为了极具温情的符号:一大包母亲花了几个小时做好的超重30斤的煎饼。当母亲忙碌了大半天后,一百多张热腾腾的煎饼出炉,母亲又佝偻着身子将煎饼一张张折叠成厚厚的扇形。那些煎饼并不漂亮,有的残破,有的特别厚实,但那都是母亲都细心挑选出来的。“妈妈给我的煎饼引起了漂泊在外游子的共鸣吧,煎饼事小,但饱含着大家共同的思乡情结。”臧先生的留言,再一次戳中时代的泪点。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亲情需要‘仪式感’,不是矫情,更不是作秀,而是为爱加温,为幸福加码,让情感更加丰富,让亲情更加浓厚。”《啥是佩奇》,承载的便是时代亲情。
  【点评】
  文章以《啥是佩奇》这一宣传片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亲情的思考。分析过程中,作者先对这一宣传片进行了解读,然后以毕淑敏的名言引出对亲情的思考,并以菲律宾女孩的事例进行分析。接着从亲情可以创造奇迹的角度分析,以一位年轻妈妈的事例证明观点。再从亲情带来的感动论述,以“煎饼大叔”的事例深化了写作中心。结尾以名言点题,升华主旨,收束全文。
其他文献
“张爱玲的卑微换不来她的爱人。低到尘埃里,一生只会发生一次。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以上内容摘自某女演员在微博上发表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读后感,而她也因为这一小段文字,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对象。而明星引用文化名人“伪语录”的笑话,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根据媒体的梳理,近年来影视明星在社交平台发布和引用伪语录的现象,并非个例,不少明星都因此闹过笑话。但是,习惯引用伪语录,又不
期刊
李雪健一生为人谦和,踏实演戏,他塑造的角色形象总是深入人心,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藝术家。他的滨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获得的奖项更是不少,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敬业精神。  1992年,有人找李雪健拍广告,说是一次性要给他20万元的报酬,是挺吸引人的,但李雪健拒绝了。拍广告的人让李雪健化妆成焦裕禄,一边在小河边踉跄走着,一边捂着肝脏的位置,呈现出很痛苦的表情。然后,吃了一片治疗肝病的药片后,立
期刊
1978年,当时的二月河还叫“凌解放”,33岁的他转业回到南阳市委宣传部当了一名干事,他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工作。  1980年,凌解放将一篇颇为得意的红学研究作品寄到有关刊物,但杳无音信。在红学研究上遭遇挫折的凌解放不服气。他给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写了一封类似“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信,附上了自己的红学论文《史湘云是“禄蠹”吗?》。冯老收信后,很赏识凌解放。冯老回信说:“你
期刊
1.时代之声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中国站起来了:靠着“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中国富起来了;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奋斗中,我们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首2018,中国在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答卷。我们忘不了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振奋人心,忘不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万商云集共享未来,忘不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
期刊
2019年1月4日,某资讯短视频平台官微发布了一条名为“学霸造‘仙女寝室’:生活需要仪式感”的视频,内容为江西师范大学几名研究生花费近万元,用各种灯饰将宿舍打造成“仙女寝室”一事。不料,该宿舍在走红网络后却引发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的关注,因存在安全问题,灯饰很快便被拆除。  从视频上看,桌上摆放干花,床旁垂挂布帘,整个房间被装扮得异常温馨,经过灯饰的点缀,仿若仙境。但问题也出在灯饰
期刊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于2019年1月23日过世,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其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他生前最后一条微博还在劝导大家不要放弃希望: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关键词:大师过世洒脱闲适恰淡  观点  是素树呀:先生的作品陪伴我度过了苦涩的岁月,菩提木鱼
期刊
关于语法的知识,大家在初中、高中语文课堂上就学习过。简单的语法错误却在各类影视剧本中频频出现,究竟是编剧的文字功底不过关还是不用心?剧本病句频现是对观众的不负责,而且不利于汉语言的健康发展。影视剧的受众范围较广,台词中的病句可能会误导观众,形成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小孩子的辨别能力较差,且模仿能力强,更容易受到影视剧台词中病句的影响。  由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在热播,
期刊
在飞逝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  我们曾遇到过困难,也曾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重新崛起在世界东方。  时光荏苒,以图为证。感谢前人的筚路蓝缕,感谢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奋斗的人们。每一張照片,都记录了中国崛起的一个瞬间。现在,我们收集了一些精彩图片,带领读者一起领略中国的崛起之路。
期刊
1929年,林巧稚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因为品学兼优,她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但林巧稚上班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新”问题,她为一个孕妇检查,孕妇在道过谢后,问她要“处方”。林巧稚从未开过处方,不敢贸然下笔,于是就去向其他医生请教。  前辈拿起桌上的处方笺,快速写了几行字后,递给林巧稚,并告诉她,开处方时宁可多写
期刊
没有驾驶员、驾驶舱及方向盘,巴土却能依靠5G网络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性,在车载激光雷达全方位探测、车载计算机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支撑下,准确绕过障碍物,自动调整前进速度……2019年1月21日,重庆移动发布消息:重庆第一台5G无人驾驶巴士在该公司内部开始试运行,标志着重庆无人驾驶巴士正式投入测试。  关键词:无人驾驶5G运用人工智能  观点  重庆侠女:生活在不断进步,随着5G网络不断铺开,一个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