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绝句今昔对比谈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绝句为唐诗重要体裁,以言简而意深著称,创作手法多样,今昔对比为惯常方式。今昔对比,文字层面常用表时间词语来回味岁月更替,情韵层面通过时间轮换来体悟生命脉动。
  关键词:唐代绝句 今昔对比 时间遣语 生命体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 a,美在“今昔”时间对比和“哀乐”情致相生,郑振铎先生认为其“是《诗经》中最为人所传诵的隽语”b。今昔对比遂成为诗词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唐诗绝句今昔对比叙写时间轮换,亦成常态。以今昔对比的时间观察角度来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唐诗绝句把握住个体在过程中时间的上下限,通过对时序的这两个端点的强调,在对比中表现“昨是今非”以及“今是明非”概念,呈现时间流逝的年华哀叹或生命感喟。今昔对比,在时间词眼的定格中回味岁月不再,在时代沧桑的领悟间感受生命脉动。
  一、时间定格间岁月回味
  今夕相对在时间片段上有整十年、整百年的时间节点,这些时间片段或节点,成为诗人恒久的心灵记忆。整十年又包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时间回味。
  (一) 十年 十年为一个整年頭,可作阶段性生活总结,既有“十年寒窗苦读”的勤学,也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回味。晚唐江河日下,回首过去十年的作为,或许颓唐,或许凄凉,或许荣光,这其中有杜牧、权德舆和贾岛代表诗作。
  回首十年扬州生活,杜牧写道: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醉后题僧院》)
  杜牧属晚唐诗人代表,既写出了大唐王朝的颓势,也写出了风流人才的俊逸。葛晓音先生说:“杜牧作为这一代优秀诗人之一,在暮霭沉沉的晚唐诗坛投下了最后一道理想的光辉。”c第一首可谓杜牧“扬州检讨书”:检讨过去,潦倒江湖,以酒为伴,冶游放浪,却属落魄;今朝回味,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第二首可说是杜牧“扬州回忆录”:“觥船棹空”用晋代毕卓好饮酒故事,寓意杯空之际万事皆虚。
  回味十年离别,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十年前“一别”和今日“相逢”,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彼此的生活境遇,于“逢”回味“别”,看似平淡却含蕴无尽。回味人生征程,离与合,别与逢,总那样偶然,又那么匆匆,一切难以预料。
  回想十年艰辛,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十年属昔时能量的蓄积,今日是能力的展示。十年磨剑,精心磨制,刻意作为;今日把示,跃跃欲试,托物言志。诗人将政治抱负寓于剑客形象中,率意造语,直吐胸臆,却别具一格。
  (二)二十年 二十年是人生的积蓄,代表诗人有柳宗元、刘禹锡。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柳宗元《重别梦得》)
  柳宗元与刘禹锡(字梦得),贬谪生涯相似。临岐叙别,不着一愁字,但表面的平静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二十年来”,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枝词》)
  此诗存二美:词约义丰的含蓄之美和结构严谨的章法之美。含蓄之美,词约义丰。一曲清江,千条碧柳,两人情缘,二十年恨。故地重游,怀念故人。“旧”字意味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曾”字体现别离刹那的深沉幽怨,“恨”字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感情尽于言传之外,真挚感人。章法之美,结构严谨。诗首尾写今,中间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三十年 俗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说黄河改道,后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和变化无常。三十年,向前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一份感叹,几许沧桑;三十年,往后望,“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一丝期盼,几许希望。三十年家国情结,沧桑沉浮。李益《上汝州城楼》写道: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此诗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李益五十七岁,由此上溯三十年,李益第一次登汝州郡楼约在进士及第后任华州郑县簿尉期间,三十年间,李益久佐戎幕,亦郁郁不得志。
  三十年过去,一声感慨:“黄昏鼓角似边州。”境界苍凉,寄意深远,不光有个人身世的感慨,更包含时代变迁的沧桑。
  三十年朋友情谊,笃实真挚,柳宗元《长沙驿》: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余陛云《诗境浅说》说:“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况历三十年之久,重过南楼。历历前程,行行老泪,山阳闻笛之情,马策西州之恸,无以过之。知子厚笃于朋友之伦矣。”d
  三十年父兄情深,眷恋无比,王安石有《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三十余年,从初游到重游,今昔对比,家庭的变化、人事的变化、心境的变化,不由回想当年的融洽与快乐,深深眷恋。
  三十年也是充满深深伤痛的,王播《题惠照寺木兰院》二首: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其一)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梨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其二)
  王播是晚唐诗人。诗写少年孤贫而客居扬州惠照寺木兰院的往事和今朝,百感交集,题诗抒怀,让人不免生出悠远而深沉的感慨,真切地折射出世态人情的炎凉冷暖。
其他文献
摘 要: 澳大利亚文化以西方文化为根基,依托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吸纳借鉴了多民族的文化元素,最终形成了以多元化为特色的国家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其文学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以格兰·菲利普斯文学作品为例,探究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方法。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负载词 翻译方法  一、引言  中国文化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地与别国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促进
摘 要:文学与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故乡对每个人都有影响,故乡苏州对苏童的影响尤其深远,不仅体现在他自己身上,同时也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每一部作品都有故乡的影子,透露出苏州的气息。  关键词:苏童 苏州 故乡  文学地理学,是以文学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文学与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具有很深的关系,尤其是故乡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谈及故乡,也许人们脑海里便开始浮现自己故乡的轮廓,有些
令人“膜拜”的“超人”:  您好!  您玩的是汽车不是相机,别总是把油门当成快门使。即使是快门,也不可能将快门一直按着,也有放开的时候,而你却总是踩着油门不放,难道您的脚不软吗?  您超了一辆班车,就管自己叫“班”超;超了一辆宝马,就管自己叫“马”超。这都不算啥,那晚您赤膊上阵,一路超了数十辆车,于是,您给自己取了个更伟大的名字“凉起超”。  您擅长超车,就说自己是“超人”,让我们怎样相信呢?又没
世上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自己心仪的东西,然而,能真正在有生之年找到的人并不多。就算最后幸运地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了致命的损伤。即使如此,执着于寻求的人,依然不会放弃,依然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寻求。殷铁梅算是其中一个,她在长篇小说《夜班工人》中呈现出的状态工人个体的生命状态,就是对人生寻求的最好诠释。  本书有作者本人的生活印记,饱含了她对人生的追求和思考。作品表现了现代化流水线工人工作的辛劳,管
特异功能:小时候怕吃饭,可每次爸妈总给盛满一小碗,不吃完就得挨打。那时老是纳闷,怎么我的碗比他们的碗小,可他们碗里的饭怎么很快就没了呢?我曾经认定他们在桌子下藏了一根管子,一端通我碗里,一端通他们碗里。为此还钻到桌子底下探寻了一番,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找着,不过从那时起我开始怀疑我爸妈有特异功能了。  攀比:小时候特强壮,没有得过病住过院什么的,后来俺表姐住院开刀,俺看了打麻药的她耷拉着脑袋,羡慕地
摘 要:晚清巨儒俞樾经学成就显著又诗文创作才华横溢,一生著诗填词颇丰,其诗词创作“温和典雅,近白居易”,语言晓畅,直抒胸臆,真挚感人又观照历史,关注民生,是晚清江南诗坛之巨擘。  关键词:俞樾 春在堂诗编  晚清巨儒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早入翰林,殚心著述,启迪后进,人望允孚”a。其经学成就斐然,著有《春在堂全书》五百余卷。《清史稿》赞誉其“
2017年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我有传家宝》栏目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南省花垣县分公司十八洞扶贫便民主题邮局进行了宣传报道。在这期节目里,大家不仅感受到了湘西苗寨的神秘,欣赏到了精美的苗绣,还见识最具湘西特色的主题邮局以及邮政文化创意产品。镜头里一位中等个头、能说会道、满脸自信的苗族女青年更是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她叫麻秀珍,现供职于十八洞扶贫便民主题邮局。  透过这位苗族女青年描绘出的“最
摘 要: 常书欣IP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典型的“草二代”。他们有无可奈何的心酸的成长史、熟知生存的各种技巧与旁门左道,年纪轻轻却阅历丰富,心思细腻行事却豪放不羁,能力出众、情商极高,却一时被压在社会底层辛苦挣扎,与下层草根、混混、百姓打成一片,一有机会却又可以与商贾巨富比肩、与悍匪大佬博弈而不失本心。他们既有领袖气质也有对草根阶层的悲悯,是治安、致富的双料英雄,精神上不纯洁不高尚,痞气、侠义精神和匪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杜甫诗歌中疾病意象符号的特征,指出它与抒情主体精神世界的纠葛关系,并点明疾病不仅成为一个意指符号,更成为主体隐藏的体验模式;而与杜甫相类,鲁迅也有一系列疾病符号,并用以表征国民劣根性、启蒙、疗救等一系列重要命题,发展了一套丰富自足的含蓄意指系统。最后,我们发现,鲁迅的疾病书写由杜甫的本我原点扩展到集体和国族关怀,但二者其实都是“文”之传统和儒家道统一脉相承的佐证。  关键词:
摘要:鲁迅虽然比但丁晚出生六百余年,但这并不妨碍他与但丁产生深深的心灵遇合和精神共鸣,而鲁迅也正因其思想、创作与但丁的相通而被称之为“中国的但丁”。2018年绍兴文理学院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举办的“鲁迅与但丁:跨时空对话”活动就以鲁迅与但丁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为纽带,来探讨交流了他们之间的精神联系、他们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以及他们的文化交流精神。该活动有近五百名大学生积极参加,同时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