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却对写作望而生畏。“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利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激发兴趣,在随文练笔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多种形式的随文练笔策略。
关键词:阅读文本; 随文练笔; 写作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将随文练笔“塞”进课堂,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教学时机是否成熟,教学情感铺垫和情景创设是否到位,就让学生动笔,学生只能应付了事,为写而写,导致随文练笔的失败。这种形式主义的练笔既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我想,作为新课程环境下的语言训练形式,随文练笔不应该只停留在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它需要拥有感性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衔接状态。因此,随文练笔并不仅仅是将读写进行结合,更需要教师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吸收,在兴趣的指引下使学生乐于表达,无形中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模仿练笔,领会掌握。
模仿练笔是随文练笔的主要方法,它以自己的生活素材为内容,对范文的结构或表现方法等进行模仿的一种小练笔。教学中的课文都是精选的名篇名段,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觉得某个地方写得好,不论是句还是段,都可模仿。
如:当学完《赵州桥》第三自然段后,弄清了“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方法,就不妨以“今天天气真热”“操场上真热闹啊”等为题,具体描写一下“天气如何热”“操场如何热闹”,这样不仅体会到“总分式”结构的写法,还能锻炼把话写具体。
同样,学习了《桂林山水》,可用排比句式描写一样事物;学习了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可学习诗歌的句式与内容写一节诗,当一回小诗人。可模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只要觉得写得好,都可以学着尝试运用,在实践中领会掌握。
二、改写课文,创意无限
改写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通常来说,改写是把一篇结构较为复杂、语言较为难懂的短文,用简易的句子进行改写。小学中的课文往往都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也可以用“自我介绍”等方式生动地改写课文。
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学习说明文。其中《鲸》的叙述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生动描写,属一般性说明文;而《松鼠》却是描写得生动、具体、传神,把描写与说明进行巧妙地结合,使人读起来趣味盎然,这是文艺性说明文。那么学习了这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松鼠》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当然,对于课文的改写还有扩写、缩写等。
三、续编故事,尊重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篇文章的结尾,也蕴含着下一篇的开始。让学生续写课文,让每一个人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迸发出创造热情。”因此,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续编结尾是个不错的练笔。
如《小木偶的故事》:现在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有了所有的表情,以后他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
学生对这类练笔充满了情趣与积极性,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便诞生了!
四、文本对话,深入作品。
在教学《西门豹》时。
师:书上说,这一天,漳河边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西门豹处理事情的经过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等等都可以。)
于是学生将心中的“情感积蓄”一股脑儿的释放出来:作为一名官绅,他胆战心惊,害怕西门豹的惩治,甚至感到了后悔;作为一位乡里的书生,不得不佩服西门豹的智慧,发誓从此以后一定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为国效力;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被压榨、欺凌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以后也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文本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这样的练笔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再交流、再创造,从而达到了生本、生生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五、动情抒写,触动心灵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过程,情感的升华是审美理性的融入。当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后,情感便受到了震撼,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更能令人与文本共鸣。那么,此时适时地利用文章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同擦亮火花。
如《触摸春天》的课间练笔: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时,看到安静的这个神情,分明告诉我们她看到了许多许多: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 ,仿佛望到了 ,仿佛望到了 。
精妙的练笔设计是感情激发的催化剂,是情感的再升华,是心灵的再飞扬。
“涉水有深浅,收获大不同: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 为了让“作文”不再沉重,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文本,融入习作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巧设多种形式的随文练笔,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或鱼或虾或蛟龙,学生必会有所得。我相信,课堂的练笔会在教师的潜心教学和精妙设计下绽放出鲜亮的色彩,孩子们智慧的花蕾也将在写作中欣然盛开!
参考文献:
[1]袁刚.《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新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5期
[2]赵敏丽.《让阅读为心灵导航 让写作为生命着色》[J].教学大参考.2004.8
[3]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4]赵健娜.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5]蔡叶萍.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6]柴海林.《阅读教学中如何潜心文本找准随文练笔点》《中小学教育》2012.11
[7]黄丽华.《随文练笔操作技巧的有效性思考》《教育信息报》第183期
关键词:阅读文本; 随文练笔; 写作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将随文练笔“塞”进课堂,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教学时机是否成熟,教学情感铺垫和情景创设是否到位,就让学生动笔,学生只能应付了事,为写而写,导致随文练笔的失败。这种形式主义的练笔既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我想,作为新课程环境下的语言训练形式,随文练笔不应该只停留在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它需要拥有感性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衔接状态。因此,随文练笔并不仅仅是将读写进行结合,更需要教师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吸收,在兴趣的指引下使学生乐于表达,无形中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模仿练笔,领会掌握。
模仿练笔是随文练笔的主要方法,它以自己的生活素材为内容,对范文的结构或表现方法等进行模仿的一种小练笔。教学中的课文都是精选的名篇名段,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觉得某个地方写得好,不论是句还是段,都可模仿。
如:当学完《赵州桥》第三自然段后,弄清了“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方法,就不妨以“今天天气真热”“操场上真热闹啊”等为题,具体描写一下“天气如何热”“操场如何热闹”,这样不仅体会到“总分式”结构的写法,还能锻炼把话写具体。
同样,学习了《桂林山水》,可用排比句式描写一样事物;学习了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可学习诗歌的句式与内容写一节诗,当一回小诗人。可模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只要觉得写得好,都可以学着尝试运用,在实践中领会掌握。
二、改写课文,创意无限
改写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通常来说,改写是把一篇结构较为复杂、语言较为难懂的短文,用简易的句子进行改写。小学中的课文往往都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也可以用“自我介绍”等方式生动地改写课文。
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学习说明文。其中《鲸》的叙述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生动描写,属一般性说明文;而《松鼠》却是描写得生动、具体、传神,把描写与说明进行巧妙地结合,使人读起来趣味盎然,这是文艺性说明文。那么学习了这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松鼠》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当然,对于课文的改写还有扩写、缩写等。
三、续编故事,尊重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篇文章的结尾,也蕴含着下一篇的开始。让学生续写课文,让每一个人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迸发出创造热情。”因此,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续编结尾是个不错的练笔。
如《小木偶的故事》:现在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有了所有的表情,以后他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
学生对这类练笔充满了情趣与积极性,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便诞生了!
四、文本对话,深入作品。
在教学《西门豹》时。
师:书上说,这一天,漳河边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西门豹处理事情的经过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等等都可以。)
于是学生将心中的“情感积蓄”一股脑儿的释放出来:作为一名官绅,他胆战心惊,害怕西门豹的惩治,甚至感到了后悔;作为一位乡里的书生,不得不佩服西门豹的智慧,发誓从此以后一定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为国效力;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被压榨、欺凌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以后也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文本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这样的练笔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再交流、再创造,从而达到了生本、生生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五、动情抒写,触动心灵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过程,情感的升华是审美理性的融入。当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后,情感便受到了震撼,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更能令人与文本共鸣。那么,此时适时地利用文章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同擦亮火花。
如《触摸春天》的课间练笔: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时,看到安静的这个神情,分明告诉我们她看到了许多许多: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 ,仿佛望到了 ,仿佛望到了 。
精妙的练笔设计是感情激发的催化剂,是情感的再升华,是心灵的再飞扬。
“涉水有深浅,收获大不同: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 为了让“作文”不再沉重,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文本,融入习作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巧设多种形式的随文练笔,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或鱼或虾或蛟龙,学生必会有所得。我相信,课堂的练笔会在教师的潜心教学和精妙设计下绽放出鲜亮的色彩,孩子们智慧的花蕾也将在写作中欣然盛开!
参考文献:
[1]袁刚.《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新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5期
[2]赵敏丽.《让阅读为心灵导航 让写作为生命着色》[J].教学大参考.2004.8
[3]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4]赵健娜.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5]蔡叶萍.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6]柴海林.《阅读教学中如何潜心文本找准随文练笔点》《中小学教育》2012.11
[7]黄丽华.《随文练笔操作技巧的有效性思考》《教育信息报》第1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