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行走在美丽长卷 畅游于生命课堂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看一册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走进精彩纷呈的品德课堂,我们会发现,这里是情的海洋,美的矿藏,处处都饱含着真善美。让我们做教材和学生的知音,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每一个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教学、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传递给学生。
  
  一、行走在教材长卷,捕捉美丽,做教材的知音
  
  “知音”一词是有典故的:伯牙奏《高山流水》,弹到高山曲调,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弹到流水曲韵,子期立刻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为知音。教师就应做教材的知音,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深入浅出地诠释教材。
  1.感受语言之情美
  品德教材中的语言,明白、准确、形象、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苏教版,下同)一课,开头这样写道:“中华大地人杰地灵,中华民族名人辈出,他们光彩熠熠,恩泽后世,光照寰宇……”这富有韵律的语言在我们面前拉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使学生油然而生自豪之情。再如《怎样与人相处》一课,以一段精练朴实的文字开头:“你一定喜欢玫瑰吧,它的美丽与芬芳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愉快。你也一定喜欢被夸奖吧,它令我们感到愉快和满足,送人玫瑰手指留香……”读来琅琅上口,要求一目了然,体现了语言美和内容美的完美结合。教师可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和描述,唤起学生的认知,再现语言蕴义,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自觉接受道德信息。
  2.欣赏图片之精美
  品德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彩图,丰富了教材内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从世界看中国》一课教材中编排了多幅画卷:庄严雄伟的山西云冈石窟、蜿蜒盘旋的黄河、清新浪漫的海南……它们色彩鲜明,气势恢弘,极具美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仔细品味,可将其精心处理,做成课件,让学生切实得到美的享受,提升审美情趣。
  3.塑造形象之壮美
  品德教材里塑造了许多品格高尚的人物形象,或是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或是严谨求实的科学家,或是热情澎湃的诗人,或是淳朴踏实的劳动者。他们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来塑造他们的高大形象,有的还可适当补充素材,使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位,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立志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4.发掘内容之广美
  品德教材再现了许多社会上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教学时要善于发掘其中的美育价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可让学生走走、访访、看看、听听、写写、查查家乡的巨变,通过看看家乡的美景,油然而生审美之愉悦;通过查查家乡的巨变,憧憬自己的美好理想。而教学《奥林匹克的故乡》一课时,可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与奥运会有关的材料,熟悉奥运,了解奥运。走进北京奥运,学生不由得徜徉于迷人水立方的梦幻之美,震撼于宏伟鸟巢的雄浑之美,感动于奥运健儿的精神之美。只要教师给了学生观察广阔世界的“眼睛”,他们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5.实践活动之行美
  在品德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如教学《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一课后,或让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创办绿色环保壁报,或参加关于“美丽的大自然有多少种资源”的调查访问,或组织“我和自然有个约会”主题班会,在活动中深化爱护资源、节约资源的认识,并努力践行。总之,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使品德教育进入更高层次,使道德主体的行为焕发人格之美。
  绚丽多彩的自然美、至纯至善的人性美、缜密深邃的科学美、英勇不屈的悲壮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教材,都能给予师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美能育情,美能育德,品德教学就要巧妙地利用教材,深入挖掘美的因素,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畅游于生命课堂,心灵碰撞,做学生的知音
  
  新课程标准认为:品德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情感,关注生命体验,让品德教学成为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的袒露,灵气的展示,情感的倾吐。只有富有情感、关注生命的品德教学才是鲜活的,才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
  1.亦师亦友——是师生更是朋友
  课堂上,我们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向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
   “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它要求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并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道理的灌输者,更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的角色,努力向学生学习,为学生服务。
  3.寻找知音——乐为课堂欣赏者
  教师作为欣赏者,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如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上课前,我让孩子们明确学习内容,围绕教学主题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在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综合了所有的资料后,我又大胆地让学生推荐一位同学做小老师,给大家上课。该同学在课堂中,用儿童的语言满怀激情地展示了红旗的由来,说明了敬礼的要求,演绎了爱国热情。学生亲自搜集材料,一起参与“实验课”,倍感新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效率倍增。
  4.创意无限——巧做第三方主持
   《幸运52》《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品德课堂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以加强开放性呢?老师有时不妨暂做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多一点触动,在情绪上多一点感染,在情感上多一点体验。上《在公共场所》一课时,我以第三方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讨论、辨析:反观我们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妙语连珠,高潮迭起。孩子们也从中锻炼了思维和口才,树立了自信,明白了道理,体验了成功。
  5.开放时空——课内课外巧沟通
  当一群群挎着相机的“小记者”活跃在校园和社区中的时候,你千万别奇怪,这就是我们的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堂。开放的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孩子们的生命体验。的确是这样,当前的课堂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指导者,教室已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阵地,学校、家庭、社区、自然都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场所。
  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灵动的生命课堂,让学生在美好的心灵世界里徜徉着、体验着、想象着、创造着、发展着,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品德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我向后划水,水就把我往前推;我要往左边游,就向右边划水。我知道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是我想不明白,飞船在太空中需要变轨或者调整姿势的时候,它的周围是真空,哪里来的反作用力呢?  ——台州 小小白     你想不明白这个问题,这很正常,因为你还是一位初中生嘛,目前能理解的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你上了高中,学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就会明白,跟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火箭的飞行靠的并不是反作
一、给学生“饥饿感”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病痛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就急于要 Firs
我享受过人间仙境九寨沟的美,我感受过伊犁大草原粗犷的美,我体验过赛里木湖清凉、翠绿的美,但我又感受过另外一种美,那就是农家旅游的乡村美。一进入农家乐景区的大门,映入
这是广州西关一间老式房子的客厅,20多平方米的屋子,没有窗户,家具也已经陈旧得仿佛与这个时代脱了节。这间屋子一点也没有我心目中“教室”的影子。谭显浩先生是一位78岁的
瓷砖漂亮的一面炫耀一生丑的一面被盖得紧紧 砖能经受住烈火考验的才有希望扶得土高墙 自来水管你心中充实奉献便也不是虚的 水龙头善于稳稳地控制住水自己却又被他人所控制
灵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人们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比如文艺创作者,在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受到有关事物的启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们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课堂教
海府[2016]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可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面露难色、心生畏惧,写出来的作文东拼西凑,言之无 Writi
茹士安同志发表于《史前研究》创刊号(1983)上的《略谈半坡遗址同时期存在房屋的数目问题》一文,在讨论半坡遗址的早、晚期房屋数目中,提出:《报告》中漏计的F 7……和F 6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