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祥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以陶瓷为载体呈现的吉祥纹饰,更是把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笔者以一只绘满吉祥纹饰的祖传“宋青花吉祥纹饰香炉”为例,展示宋人在这件青花香炉上所刻画的七种吉祥图案,分析其借物寓意和谐音祈福的手法以及宋人通过吉祥纹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宋代祈福文化;宋青花香炉;吉祥纹
“子子孙孙永奉常”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古鼎作香炉》中的诗句,这里的“奉常”在秦汉时期泛指祭祀。关于祭祀的问题,《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古人把祭祀当作事关国家兴盛和家庭康宁的头等大事。祭祀需要香炉,随着宋代城市商业文明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出现,香炉也开始从祭祀逐渐走进书房、闺房、家居以及百姓的社交、娱乐和生活,在材质方面也从宋代之前的青铜香炉,发展到宋代诗人梅尧臣《香炉》诗中“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的铁质香炉、宋代诗人苏轼《送竹香炉》和《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中提到的竹制香炉和金质香炉,以及宋代诗人李廌《分题得古香炉》中“埏陶异甓砾”的陶瓷香炉等。随着铜、铁等资源成为宋朝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瓷质香炉便成为宋代香炉的主流。
笔者有一只祖传的“宋青花吉祥纹香炉”(图一、图二)。这只香炉不同于宋代“汝官哥钧”四窑出产的素雅娴静无纹饰香炉,反而更像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的香炉,刻画着繁密的吉祥纹饰,带有浓郁的市井文化气息。
首先,这只宋青花香炉与宋代常见的其他瓷香炉大不相同。两宋之际,社会动荡,宋代百姓以燃香为信,祈求吉祥和平安。在这只小小的香炉上,宋代制瓷工匠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常用的象征、隐喻、谐音等借物暗示和寓情于物的表达方式,刻绘着竹叶纹、鸡冠花纹、莲花纹、曲带连环纹、钱币纹、三圈旋纹和十字铭文等七种吉祥图案,生动阐释了古人在陶瓷纹饰制作上“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制作理念。
其次,这只香炉还是一只少见的“无柄香炉”。它不是宋代常见的雀尾香炉或单柄香炉,而是与北宋赵光辅《番王礼佛图》中礼佛队第四藩王手捧的无柄香炉相似。
最后,这只香炉更是一只罕见的宋青花香炉。香炉所用青料与后世元青花低锰高铁,含硫、砷,少铜、镍的钴料特征十分相似,其所绘青花纹饰,色彩浓艳深沉,并带有少量黑褐色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已显现出“锡光”。这只香炉外观平展宽沿,下接直壁斜斜下折的炉膛,内心呈现乳钉状旋纹,腹部有一圈明显的粘接痕迹,圈足似采用垫饼垫烧,细窄圈足底边旋削平滑,器身也如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布满了迷人的冰裂纹,呈现出典型的宋代北方窑口工艺特点。
两宋时期,虽然文化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但受宋王朝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宋人武备松弛,羸弱避战,因而饱受金人侵扰之苦。战乱频仍致使趋吉避凶的祈福文化盛行民间。于是,宋人大量采用借物寓意和谐音祈福的表现手法,通过在瓷器上刻画吉祥图案表达对平安、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对国内外关于宋代瓷器的大量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宋代瓷器常见的吉祥纹饰可分为以下4种:一是动物纹饰,二是植物花卉图案,三是几何纹饰,四是宗教纹饰。笔者的这只青花吉祥纹香炉,主要包括植物、钱币、数字、旋纹和几何纹等图案,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赏析。
第一,通过植物图案祈福。首先,这只香炉折沿顶部用青花绘有五朵牡丹纹和五丛翠竹纹饰,制作者是借牡丹花的“富贵”和竹子的“竹报平安”,来表达“富贵平安”和“花烛(竹)喜庆”两层含义。制作者在这只香炉上撷取牡丹花和竹子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用中锋细笔勾勒花瓣及竹叶轮廓,再以浅淡青花点染或线描花蕊、花茎和竹叶,使花蕊和竹叶上的筋脉清晰可见,香炉上的牡丹花似蝴蝶翅膀在风中摇曳,栩栩如生。与这只香炉上的牡丹花相同的纹饰,见于国内外许多博物馆的馆藏瓷器,如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馆藏“北宋牡丹纹枕”、日本冈山·林原美術馆馆藏“北宋牡丹纹瓷枕”上都可看到;其次,竹子除了有“竹报平安”的含义外,还象征着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君子之道,苏轼甚至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语;再次,该香炉炉心处还绘有一株盛开的莲花。画面上一张舒展的荷叶托起莲花一朵,淡蓝的线条勾出花叶的轮廓,浅而密的篦纹表示花脉、叶筋,莲花尖瓣的涂抹染色方式与同期磁州窑、吉州窑一致,增强了花朵的立体感,整个画面活泼有力。莲花尖瓣的染色图案,也见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金代磁州窑三彩碗”。另外,由于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所以佛家认为莲花至清至纯,是修成正果的标志,而莲花在儒家文化中有着卓然而立、清正廉洁的寓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花,宋代周敦颐将莲比喻为“花之君子”。因此,莲花也象征着儒释两家所共同倡导的高贵品德。
第二,通过钱币图案祈福。这只折沿香炉腹部绘有满满一圈的钱币纹,钱币纹饰中间以许多花瓣点满。古人认为,钱币具有逢凶化吉的神奇作用,东晋鲁褒撰《钱神论》时就提出“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宋人据此认为钱币在被浇铸成形时就注入了负载“天道”、运行不穷的“神力”,在钱币纹饰中间填入了象征“神力”的朵朵小点,赋予了钱币纹饰发财致富、护家镇宅的双重吉祥寓意。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钱币纹饰与元、明时期的钱币纹饰在画法上虽然都是天圆地方,但宋代钱币纹饰的“地方”中间都有梅花点状纹饰或填有小花瓣,而元、明时期的钱币纹饰则无。宋人对在钱币纹上点缀“小花瓣”的喜爱,从山西省博物院馆馆藏“宋代连线锦纹铜镜”、首都博物馆馆藏“荷叶形瓷枕”以及伦敦苏富比2019年5月17日拍卖的“北宋磁州窑划花褐彩钱币纹梅瓶”上的钱币纹饰中都可见一斑。
第三,通过数字图案祈福。该香炉器底刻有一道极其灵动、飘逸的“十”字铭文。鉴于香炉的特殊用途,笔者认为这只香炉上十字铭文的含义,与同期钧窑瓷器的数字铭文不同。专家认为,宋代钧窑器底数字是用来区分器物的大小,而该香炉上的十字铭文应该仅仅是一种祈福纹饰。因为香炉本身就是一件敬佛祈福用具,在香炉上刻划十字铭文,用意应在于向佛、菩萨祈福。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十”字为层次的数字划分可以为该看法提供佐证。另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认为“十全十美”是人生最完美的境界,就连乾隆皇帝也不能免俗,自称“十全老人”,因而古人在烧香祈福时向诸神佛祈求赐予自己十全十美的生活,是常见的事。此外,作为早期基督教流派的一支,“景教”早在唐代已经传入中国,此处的“十”字铭文也不排除可能与基督教的十字架及其爱与救赎的教义有关。
第四,通过旋纹祈福。唐宋皇帝多有手抄佛经、为宗室和苍生祈福的传统。如敦煌文书中保存了一批唐代武后为其父母祈福而抄写的《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宋哲宗赵煦在年幼时也曾经长期为重病的宋神宗祈福,手抄佛经。但民间百姓识字不多,无法抄经,于是到寺庙烧香拜佛、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便成为日常。唐代三藏法师翻译的《金光明经·卷二》载“信众于佛前行祈拜供养之时,手擎香炉”,即普通民众和佛教徒中开始流行手捧香炉围佛像或佛塔绕行至少3圈来敬佛祈福的仪式。该青花香炉下部刻划了3圈旋纹,正对应虔诚的信众、燃香者绕佛塔三圈以敬香、礼佛、祈福的心意和行为。
第五,通过几何图案祈福。这只宋代青花香炉的折沿下部绘有一圈几何图形的曲带形连环纹,制作者将3根绵延不绝的曲带形连环纹首尾相连,寓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古人又称:富贵绵延,永无尽头),而这种几何形连环纹饰,源于古人对雷、电、风、云等自然现象的恐惧与崇拜。从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涡纹,到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到战国时期线条活泼的流云纹,再到宋代演“三根带状方联连续回纹”,最后才演变为元明清时期稳定的方形或长方形回纹。与之相同的“三根带状方联连续回纹”图案,见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北宋磁州窑牡丹纹瓷盆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金代磁州窑镜盒上的“曲带形连环纹”。
综上所述,这只兼具美观和实用价值的宋青花吉祥纹香炉,不但凝结着宋代窑工们的智慧和心血,寄托了宋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了宋人趋吉避凶的祈福心理,还让后人在欣赏宋人精湛工艺的同时,更加贴近宋人的生活,了解宋代的祈福文化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缀连宋代城市商业文明和市井文化的珍贵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美术史和工艺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关键词:宋代祈福文化;宋青花香炉;吉祥纹
“子子孙孙永奉常”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古鼎作香炉》中的诗句,这里的“奉常”在秦汉时期泛指祭祀。关于祭祀的问题,《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古人把祭祀当作事关国家兴盛和家庭康宁的头等大事。祭祀需要香炉,随着宋代城市商业文明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出现,香炉也开始从祭祀逐渐走进书房、闺房、家居以及百姓的社交、娱乐和生活,在材质方面也从宋代之前的青铜香炉,发展到宋代诗人梅尧臣《香炉》诗中“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的铁质香炉、宋代诗人苏轼《送竹香炉》和《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中提到的竹制香炉和金质香炉,以及宋代诗人李廌《分题得古香炉》中“埏陶异甓砾”的陶瓷香炉等。随着铜、铁等资源成为宋朝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瓷质香炉便成为宋代香炉的主流。
笔者有一只祖传的“宋青花吉祥纹香炉”(图一、图二)。这只香炉不同于宋代“汝官哥钧”四窑出产的素雅娴静无纹饰香炉,反而更像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的香炉,刻画着繁密的吉祥纹饰,带有浓郁的市井文化气息。
首先,这只宋青花香炉与宋代常见的其他瓷香炉大不相同。两宋之际,社会动荡,宋代百姓以燃香为信,祈求吉祥和平安。在这只小小的香炉上,宋代制瓷工匠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常用的象征、隐喻、谐音等借物暗示和寓情于物的表达方式,刻绘着竹叶纹、鸡冠花纹、莲花纹、曲带连环纹、钱币纹、三圈旋纹和十字铭文等七种吉祥图案,生动阐释了古人在陶瓷纹饰制作上“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制作理念。
其次,这只香炉还是一只少见的“无柄香炉”。它不是宋代常见的雀尾香炉或单柄香炉,而是与北宋赵光辅《番王礼佛图》中礼佛队第四藩王手捧的无柄香炉相似。
最后,这只香炉更是一只罕见的宋青花香炉。香炉所用青料与后世元青花低锰高铁,含硫、砷,少铜、镍的钴料特征十分相似,其所绘青花纹饰,色彩浓艳深沉,并带有少量黑褐色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已显现出“锡光”。这只香炉外观平展宽沿,下接直壁斜斜下折的炉膛,内心呈现乳钉状旋纹,腹部有一圈明显的粘接痕迹,圈足似采用垫饼垫烧,细窄圈足底边旋削平滑,器身也如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布满了迷人的冰裂纹,呈现出典型的宋代北方窑口工艺特点。
两宋时期,虽然文化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但受宋王朝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宋人武备松弛,羸弱避战,因而饱受金人侵扰之苦。战乱频仍致使趋吉避凶的祈福文化盛行民间。于是,宋人大量采用借物寓意和谐音祈福的表现手法,通过在瓷器上刻画吉祥图案表达对平安、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对国内外关于宋代瓷器的大量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宋代瓷器常见的吉祥纹饰可分为以下4种:一是动物纹饰,二是植物花卉图案,三是几何纹饰,四是宗教纹饰。笔者的这只青花吉祥纹香炉,主要包括植物、钱币、数字、旋纹和几何纹等图案,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赏析。
第一,通过植物图案祈福。首先,这只香炉折沿顶部用青花绘有五朵牡丹纹和五丛翠竹纹饰,制作者是借牡丹花的“富贵”和竹子的“竹报平安”,来表达“富贵平安”和“花烛(竹)喜庆”两层含义。制作者在这只香炉上撷取牡丹花和竹子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用中锋细笔勾勒花瓣及竹叶轮廓,再以浅淡青花点染或线描花蕊、花茎和竹叶,使花蕊和竹叶上的筋脉清晰可见,香炉上的牡丹花似蝴蝶翅膀在风中摇曳,栩栩如生。与这只香炉上的牡丹花相同的纹饰,见于国内外许多博物馆的馆藏瓷器,如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馆藏“北宋牡丹纹枕”、日本冈山·林原美術馆馆藏“北宋牡丹纹瓷枕”上都可看到;其次,竹子除了有“竹报平安”的含义外,还象征着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君子之道,苏轼甚至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语;再次,该香炉炉心处还绘有一株盛开的莲花。画面上一张舒展的荷叶托起莲花一朵,淡蓝的线条勾出花叶的轮廓,浅而密的篦纹表示花脉、叶筋,莲花尖瓣的涂抹染色方式与同期磁州窑、吉州窑一致,增强了花朵的立体感,整个画面活泼有力。莲花尖瓣的染色图案,也见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金代磁州窑三彩碗”。另外,由于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所以佛家认为莲花至清至纯,是修成正果的标志,而莲花在儒家文化中有着卓然而立、清正廉洁的寓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花,宋代周敦颐将莲比喻为“花之君子”。因此,莲花也象征着儒释两家所共同倡导的高贵品德。
第二,通过钱币图案祈福。这只折沿香炉腹部绘有满满一圈的钱币纹,钱币纹饰中间以许多花瓣点满。古人认为,钱币具有逢凶化吉的神奇作用,东晋鲁褒撰《钱神论》时就提出“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宋人据此认为钱币在被浇铸成形时就注入了负载“天道”、运行不穷的“神力”,在钱币纹饰中间填入了象征“神力”的朵朵小点,赋予了钱币纹饰发财致富、护家镇宅的双重吉祥寓意。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钱币纹饰与元、明时期的钱币纹饰在画法上虽然都是天圆地方,但宋代钱币纹饰的“地方”中间都有梅花点状纹饰或填有小花瓣,而元、明时期的钱币纹饰则无。宋人对在钱币纹上点缀“小花瓣”的喜爱,从山西省博物院馆馆藏“宋代连线锦纹铜镜”、首都博物馆馆藏“荷叶形瓷枕”以及伦敦苏富比2019年5月17日拍卖的“北宋磁州窑划花褐彩钱币纹梅瓶”上的钱币纹饰中都可见一斑。
第三,通过数字图案祈福。该香炉器底刻有一道极其灵动、飘逸的“十”字铭文。鉴于香炉的特殊用途,笔者认为这只香炉上十字铭文的含义,与同期钧窑瓷器的数字铭文不同。专家认为,宋代钧窑器底数字是用来区分器物的大小,而该香炉上的十字铭文应该仅仅是一种祈福纹饰。因为香炉本身就是一件敬佛祈福用具,在香炉上刻划十字铭文,用意应在于向佛、菩萨祈福。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十”字为层次的数字划分可以为该看法提供佐证。另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认为“十全十美”是人生最完美的境界,就连乾隆皇帝也不能免俗,自称“十全老人”,因而古人在烧香祈福时向诸神佛祈求赐予自己十全十美的生活,是常见的事。此外,作为早期基督教流派的一支,“景教”早在唐代已经传入中国,此处的“十”字铭文也不排除可能与基督教的十字架及其爱与救赎的教义有关。
第四,通过旋纹祈福。唐宋皇帝多有手抄佛经、为宗室和苍生祈福的传统。如敦煌文书中保存了一批唐代武后为其父母祈福而抄写的《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宋哲宗赵煦在年幼时也曾经长期为重病的宋神宗祈福,手抄佛经。但民间百姓识字不多,无法抄经,于是到寺庙烧香拜佛、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便成为日常。唐代三藏法师翻译的《金光明经·卷二》载“信众于佛前行祈拜供养之时,手擎香炉”,即普通民众和佛教徒中开始流行手捧香炉围佛像或佛塔绕行至少3圈来敬佛祈福的仪式。该青花香炉下部刻划了3圈旋纹,正对应虔诚的信众、燃香者绕佛塔三圈以敬香、礼佛、祈福的心意和行为。
第五,通过几何图案祈福。这只宋代青花香炉的折沿下部绘有一圈几何图形的曲带形连环纹,制作者将3根绵延不绝的曲带形连环纹首尾相连,寓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古人又称:富贵绵延,永无尽头),而这种几何形连环纹饰,源于古人对雷、电、风、云等自然现象的恐惧与崇拜。从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涡纹,到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到战国时期线条活泼的流云纹,再到宋代演“三根带状方联连续回纹”,最后才演变为元明清时期稳定的方形或长方形回纹。与之相同的“三根带状方联连续回纹”图案,见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北宋磁州窑牡丹纹瓷盆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金代磁州窑镜盒上的“曲带形连环纹”。
综上所述,这只兼具美观和实用价值的宋青花吉祥纹香炉,不但凝结着宋代窑工们的智慧和心血,寄托了宋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了宋人趋吉避凶的祈福心理,还让后人在欣赏宋人精湛工艺的同时,更加贴近宋人的生活,了解宋代的祈福文化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缀连宋代城市商业文明和市井文化的珍贵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美术史和工艺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