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雅》辨伪释义及其与现代传统陶瓷鉴定之联系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匋雅》这部书,引之人多,释之人少;研究者多,着墨者少。本文从辨伪角度出发,引《匋雅》中辨伪之论,加以阐释,分析其与现代对传统陶瓷鉴定方法的联系。用举例分析法,从个例到一般性概括,通过条陈分析、引用、解释,进而阐明其原理、方法和判断思路,说明其为传统陶瓷鉴定学之基础中不可或缺之一部,加深研究者的理解,对目前传统陶瓷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匋雅;辨伪;传统陶瓷鉴定;赝品
  《匋雅》是一部鉴赏陶瓷器物的巨著,初名《瓷学》。作者陈浏,字湘涛,别号寂园叟、望云轩、唐经室,丹徒(江苏镇江)人,清同光年间古陶瓷研究家。陈浏曾三次为《匋雅》作序,自言在京师二十余年,每日操劳生计,常与一些志同道合之士谈论剖析瓷学瓷器,因成此作。其目的一为鉴赏补遗,二为振兴瓷学,三为彰我国瓷艺之精美。陈浏博学多闻,不拘小节,自言书体芜杂,又好杯中之物,所以一直未及整理。“思想所届,纵笔之所如。初未尝厘订体例,区分部分,?斠章法,一以质直简率为主,而一切无所润饰。”①观此作,作者对明清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瓷器信手拈来,品评入木三分,研究陶瓷,特别是研究瓷器鉴定的人不可不读。
  我国目前的瓷器鉴定,除采用新兴的热释光等现代技术外,主要以传统陶瓷鉴定方式为主,即依靠经验,通过人为观察判断器物真伪、年代、产地等信息。以传统方式进行陶瓷鉴定研究的方家不少,明清就有陶瓷鉴定的著作问世,如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高濂的《遵生八笺》等。民国至当代则有孙瀛洲、耿宝昌、冯先铭、汪庆正、张浦生等,其作品不一一枚举。本文试将《匋雅》中辨伪之论作初步整理,以为传统陶瓷鉴定之学术拾遗补缺。文中仅列辨伪及参考价值较大的章句,略去明言仿古之处。
  鉴于《匋雅》版本较多,本文采用的版本为陈雨前教授主编的《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下卷《匋雅》篇。
  一、《匋雅》论做旧、作伪专章的解读
  《匋雅》文字多为陈浏“思想所届,纵笔之所如”,各句、段间并无严格的逻辑顺序,但因其理论的连贯性,也存在前后的行文逻辑。该作对作伪和鉴定除有一章专述外,其余论散见书中,需耐心寻找。
  在此首先解读《匋雅》专述做旧、作伪的一章。
  “揣形剂色,诣苦心孤,羼赝迷真,抽新换旧,润者而使之枯,整者而使之缺,熏礲百道,瘗浸三年。”①指作伪之人揣摩器物形状,调整仿品的顏色,煞费苦心,力图以假乱真。对釉色莹润的,就打磨釉面,让器物看上去没什么光泽;打破完整的器物,使器物有缺口;施以烟熏,再用土埋或浸泡的方式做旧。做旧是作伪的主要手段,包括高仿之后的打破、磨釉、烟熏、土埋、水浸等,古今大致相同,唯现代作伪,其釉面多用化学药品浸泡。但古瓷釉面温润,并非无光,打磨浸泡仅伤釉面,烟熏嗅之有味,土埋时短则土色不入釉,热水可洗等,都是识伪的经验。


  “案磨布擦,细纹如毛,或若枯腊,则谓之伤釉。”①即釉面受损有纹路可察,纹路像无花无叶的蜡梅枝干,呈细毛状。“瓶颈跌损,截之使齐,配以它盖而为罐,则谓之为磨边。”①即瓶口有损,就截去瓶口齐平一圈,把这圈口沿磨平,再配盖子,把瓶子做成罐子,称作“磨边”。
  “嘉道之物,嫌于近代,或艰摹拟伪,去其款则谓之磨底。破碗之底,嵌于新瓶,款真物假,天衣无缝,则谓之假底。”①即把年代稍近的底款磨去,不留款,使人分辨不出年代,是为“磨底”;或截下有真年款的器物底,嵌到新做的器物底部,半真半假,难以辨识,天衣无缝,是为“假底”。
  “其有素瓷真款,加绘彩釉,重复入窑,烘之使干,命曰真坯假彩,尤为翻空出奇。”①还有带款识的素胎或没上釉的瓷器,重新加绘彩釉,再次入窑烘烧,是为“真坯假彩”。由此观之,古代瓷器做旧作伪的手段,甚为高妙,半真半假,花样层出不穷。其中破绽,需要鉴赏者有较高的眼力,仔细观察方能辨识。
  目前陶瓷收藏市场真赝混杂,不少人通过做旧、作伪以牟取暴利。其中方法、手段,古今如一,只是多了些现代的技术手段。鉴赏者只要通过学习,累积经验,把握赝品的细节与特征,就能不断提高鉴伪的水平。
  二、《匋雅》中辨伪原则章句摘录
  其一。“大氐豇色瓷类,有绿则润,无绿则枯。有绿则真,无绿则赝。”①这句话是说,豇豆红色釉一类的瓷器,红色中带绿纹斑点的看上去莹润,是真的;不带绿的看上去不莹润,是假的。
  其二。“瓶、罐、盘、碗之类皆有底,且有圈形之足,故厂人号称之曰底足。……又底足着物之处,必有圈线一围,亦谓为灯草边,鉴家于此辨别土坯之精粗焉。”①器物都有圈底之足,厂人(琉璃厂玩赏瓷器的人)都称之为“底足”,底足接物处有一圈围线也叫“灯草边”,是露胎的,鉴赏的人都是通过看此处胎质辨析土坯精粗的。
  其三。“古物之美者,以釉质、手工、时代三者为最要。三者毕精,约而弥珍,不必觥觥大器,始足惊心动魄也。”①判断古陶瓷的价值,最重要的是看釉质、工艺、时代特征这三点,三点都表现优秀的,就是珍品,外形不必十分大气,也足以使人震撼了。
  其四。“哥窑之真者光采(采,朝记书店本为“彩”)照人,式样亦最古雅。今所以见轻于世人者,皆赝作也。”①真正的哥窑瓷器,釉面光彩照人,式样非常古朴典雅。现在人们在市面上能轻易见到的,都是赝品。笔者认为陈浏的这一判断是可信的,清宫传世可能有真品,明清都有人提到南宋生一窑为真哥窑,元代有新做类哥器,亦称哥窑①。
  其五。“彼颖悟之学者,亦必先见真迹,始能辨别赝器。”①那些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强的学习者,也必须要先见过真品,研究真品,才能开始辨别假的器物。


  其六。“今日雍正粉彩小罐,数见不鲜。脖有细项,似有盖而遗失者,以‘巨德堂制’四字蓝款为较多,彩色画工亦似雍正时物。余以底足之沙眼甚粗,决为赝本也。”①此为上文提到的磨边造假,因该罐底足沙眼粗,非细沙底,被陈浏判断为赝品。   其七。“釉质甚平,而内现粗纹,屈曲蟠折若蚯蚓之走泥沙中,均窑、汝窑皆有之。均窑之莹润而直下者,则谓之泪痕,鑒家辨乎此,恒决为真宋物也。”①釉质较平整,釉里有粗纹,纹路弯曲似蚯蚓在泥沙中爬行,钧窑、汝窑器都有这种现象,钧窑的釉面因釉汁饱满莹润而直直挂下来,就是平时所说的“泪痕”,鉴赏的人看到这儿,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真的宋瓷了。
  其八。“近世有以真正粉定用后上彩之法者,其彩必不鲜,非不能鲜也,不敢鲜也,鲜则露其为雁矣。”①近世(近同光朝)有真正用后上彩的办法做粉彩器当古董的,但是粉彩做得不新,不是不能做得新,而是不敢,一新就露了马脚,暴露出自身是赝品了。
  其九。“古月轩所藏之套料鼻烟瓶,款皆‘乾隆年制’字样,其直题‘古月轩’款者,雁鼎也。”①是说,古月轩藏的鼻烟壶,都是“乾隆年制”的款,如果是题“古月轩”款的,就是赝品。
  其十。“以箸叩瓷碗,其音悠然无尽者谓之韵,声、音、响三者各有不同。宋以前之瓷,泥土为胎,然颇多有韵者,大邑瓷扣如哀玉、柴窑声如磬皆是也。明以后之瓷皆系瓷胎,敲之亦有韵,但不能如古韵之悠长之尤可贵耳。”①用竹筷敲击瓷碗,发出的悠长持久的声音叫“韵”,与声、音、响的概念是各不相同的。宋以前的瓷器多以泥土作胎,敲了之后也有发韵响的,比如唐代成都的瓷器敲上去有凄清的声音,后周柴窑的瓷器敲上去像古代乐器磬石一样清脆。明代以后都的瓷器是瓷胎,敲上去也有韵,但不像以前的韵声那么悠长可贵了。
  以上凡引十处,有如何辨伪的,如其一、四、七、六、九。其一是对豇豆红内绿色斑点的辨别;其四是对哥窑器的鉴别,难度较大;根据其五,鉴定之学先认真迹,而后能辨伪,哥窑之器真品少,故宫传世品在近世都存有争议,没有完全确定的真品作对照,甚难判断;其六是对底足粗砂或细沙底的辨别;其七是对钧窑蚯蚓走泥纹的辨析;其九是对古月轩鼻烟壶款识的识别。有强调原则方法的,如其二、三、五、七。其二为灯草边定义及看底足胎色之法;其三为从何种角度判断把握真伪,即要看釉质、工艺和时代,这些鉴定原则也沿用至今;其五为学习鉴定的要领,即从真到假,从点到面;其七为阐述宋器钧窑的蚯蚓走泥纹特征。鉴定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如其四、八,四为哥窑,八为新造之器旧而不类新者。有除眼力之外用听觉感官之法判断的,如其十,以听其韵音而判真伪。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匋雅》关于明清瓷器的辨伪之论,对于陶瓷鉴定的当代贡献是非常大的,一些鉴定的方法和原则被沿用至今。陈浏提出的一些鉴定标准,也与现代对传统陶瓷的鉴定标准相符合。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不光要用眼看,还可通过听韵音辨真伪的方法,提出了多种瓷器真赝的特征,方便人们判断,使《匋雅》这部书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匋雅》既为一家之言,自然也存在一定错误,如作者将竹签写为支钉,如真入窑则付之一炬矣。但单从陶瓷辨伪的角度看,《匋雅》也不失为一部巨著,更是现代陶瓷鉴定学的基础。作者不将《匋雅》编目分类,似乎有意为之,行文飞花落叶,信手拈来。“……比而附之,各自为篇,此则后生小子积日累月之事,恐非叟之所能为役者矣。”①盖陈浏不欲《匋雅》流入浅学者之手,仅供寻检条目之用;而意在使后来者向学求知,沉心阅读,通览全篇。然能会意者有几人欤?此亦对后学之鞭策也。除陶瓷理论外,《匋雅》也承载了作者的情怀,陈浏行文时或发一通感慨议论,或叹息世俗世风,或品评英法美日等外国鉴瓷者眼光风格,或论国外陶瓷拍卖市场,或表达对作伪瓷者深恶痛绝,这位倔强的“寂园叟”身处寂园,却在笔下带领读者游历那个时代的陶瓷世界,欲以其生动讲解,振作民族爱国之心,这份情怀以《匋雅》流传至今,不曾改变。
  作者简介
  郑翀,1978年生,男,汉族,浙江湖州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
  注释
  ①陈雨前主编:《中国古代陶瓷文献校注》下卷,长沙:岳麓书社,2015,第905,923,941,949,970,973,992,1010,1036,1054,1072,1085页。
  参考文献
  [1]陈宁.《匋雅》版本流传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6):61-64.
  [2](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古窑器考[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31.
其他文献
摘要:陈师曾,这位民国时期的艺术大师,在当时的画坛可谓别树一帜。他研古而不仿古,承袭古人笔调与技法的同时,注重写生和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与思考,以绘画语言表达心性,创作出独具个人特色的杰出作品。他的花鸟画具有含蓄秀逸、古朴而不粗野、气韵动人的独特风格。本文论述了陈师曾花鸟画中梅、兰、竹、菊的艺术表现特色,总结了陈师曾在绘画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这些成就根源于其师法造化的艺术心境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
期刊
摘要:黄花梨的花纹具有十分独特的美感,在对黄花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将其花纹的美感充分呈现出来是重要的雕刻原则。同样是对瑞兽龙龟、貔貅等进行雕琢,利用鬼脸鬼眼纹所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仿若神物;利用山水纹所雕刻的图案则惟妙惟肖,仿若即将从梨木中跳脱出来;顺应表皮纹雕刻出来的图案则雄浑大气、包罗万象。由此可见,想要雕刻出理想的黄花梨雕件,要兼顾雕刻创意和雕刻技艺。本文对黄花梨瑞兽木雕艺术进行了探究。  关
期刊
摘要:明代后期的大写意派画家徐渭,主张人的“自我”,强调“本色”的艺术创作方法,冲破传统的束缚,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文章从徐渭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入手,对徐渭的绘画美学、大写意的绘画风格、以草书入画的绘画方式进行阐述,结合徐渭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徐渭的绘画成就。  关键词:徐渭;绘画;艺术风格  一、徐渭的绘画创作背景  宋代以来,苏轼等人提倡的文人画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文人
期刊
摘要:今日之中国画,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创新,呈现多元发展的新局面,而江苏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代,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代表画家赵治平、汤永炎、高德星、田步石绘画风格迥异、各擅胜场,其各自不同的艺术探索发挥了花鸟画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江苏;花鸟画;赵治平;汤永炎;高德星;田步石  艺术无边界,探索无穷尽—
期刊
摘要:茶具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器皿。从人类社会文明起源,日用陶瓷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对陶瓷的审美演变,就可以见证历史的变迁。工艺和装饰对器物的影响各不相同,有很多相关的资料亟须整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时代形势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茶具装饰的主题直接反映。文章以特供毛主席的主体茶具“7501瓷”为主题,阐述这类罕见瓷具在装饰等工艺上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7501瓷”;茶具装饰;日用
期刊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安全评价越来越重要,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作为安全评价方法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HAZOP分析方法研究经历了由人工分析向智能化分析、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阶段,现行的智能化HAZOP定量分析方法存在偏差安全范围分析不够精确、无法量化分析偏差传递路径、危险后果评价模糊和量化分析安全保护措施研究不足等缺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智能化HAZOP定量分析方法,弥补现有智能化HAZOP定量分析方法的不足,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摘要:木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随着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木雕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黄花梨木雕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要体现黄花梨本身美丽的色泽、丰富的纹理,尤其是在开脸的过程中,更要求雕刻者以娴熟的技艺塑造人物,表现其内心世界,本文探讨了黄花梨木雕人物雕刻的开脸技巧。  关键词:黄花梨木雕;人物雕刻;开脸  黄花梨木质地坚硬,纹理表现丰富,在雕刻人物时,雕刻者往往选择黄花梨木为材,因为其能
期刊
锌-空气电池和电解水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在新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氢/氧电极反应,包括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动力学缓慢,是制约这两大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目前,贵金属Pt-基材料是性能最优异的ORR和HER催化剂,Ir-和Ru-基材料具有最佳的OER催化活性,但是这些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储量稀缺,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以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如Fe、?
随着对石油燃料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开始着眼于开发新的高效能源和清洁能源。氢能由于无碳、可循环利用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人们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石油燃料的替代品。通过电催化剂进行水电解是一种大规模生产高纯度氢的商业策略,其中电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水分解的过电位。当前,用于催化反应的最高效的电催化剂主要是价格昂贵、储备稀缺的贵金属,因此开发具有相对丰度高,电化学活性稳定的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十分重要。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以作为电催化材料的前驱体。因此
α-蒎烯的加氢反应在松节油深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加氢产物顺式蒎烷广泛用于香料、医药、农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通过后续一系列反应将廉价的天然可再生松节油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工业上常用的Pd/C、雷尼镍等催化剂生产顺式蒎烷,存在生产条件苛刻、选择性不佳、催化剂易失活、难以分离回收等缺点。因此,亟需寻找加氢工艺温和、高活性、高选择性与高稳定性的新型环境友好催化剂。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于多种液相催化反应,非负载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负载型催化剂,但由于产品分离和催化剂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