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教师职业认同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大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发生重大变化,大学教师群体经常处于充满冲突的境地.具体表现为大学教师的职业认知发生紊乱、职业情感遭到削弱,他们经常处于学术理性和实际利益的纠结之中,更倾向于专注科研而懈怠教学.为此,不但需要政府和大学转变教师评价导向,重塑大学教师职业的文化认同,而且需要调整薪酬体系结构,坚持学术激励与保障并行,促进学术共同体建设,以抵御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种类丰富、纹样多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对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其在器物组合、器形、表面处理方式、彩绘纹样、色彩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并对这些彩绘陶器的地域特征、制作、使用、文化因素及其对汉疆域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人才引进的本质是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流动现代性的映射与缩影,人才在加速流动的社会网络中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与“复数性”.以政策工具为研究视角对湖北省人才引进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型工具使用极为显著且过溢,供给型工具使用适中均衡,需求型工具严重不足甚至面临缺失的局面.人才对供给型工具的选择意愿较强,环境型次优,需求型最弱,信息支持、项目供给以及资金投入3种子工具的选择意愿尤为突出.为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政府应抑制环境型工具,提升需求型工具,同时,应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机制.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对资源渴求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利益的驱使,构成了全球公域探索的主要动力,对全球公域的开发利用也为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可能.但各国对公域资源的争夺和竞争,也使全球公域治理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公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无序竞争下产生的公域霸权,公域治理规则和机制欠缺,责任划界模糊.对此,国家作为全球公域治理的主要政治实体,理应在价值导向上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制度机制上厉行更为完善的法治,在具体实践上明晰主体责任,在治理目标上以人类共同利益为指向,才能避免公地悲剧,实现全球
新近披露的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和益阳兔子山七号井所出简牍均属西汉长沙国.简牍所记载的地名中,临沩因临近沩水而得名,在今宁乡至望城一带;烝阳当在蒸水之阳,约位于今衡阳县西北;醴陵与高后四年受封的醴陵侯国应为一地,在今醴陵市一带;观川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中的“观阳”县相关,都位于观水(今灌江)流域.
《民法典》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民事活动的根本底线,是国家法立法和司法的重要原则.把民间法引入刑事司法审判活动,是推进实施《民法典》的现实需要.在《民法典》与民间法解决刑事纠纷的调适原则方面,凸显了核心价值观调适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指导原则,民间法在刑事司法适用中的价值原则,《民法典》在刑事纠纷解决中的调适原则,坚持刑事审判中信息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民法典》与民间法解决刑事纠纷的调适功能方面,彰显了《民法典》与民间刑事习惯法具有适用的契合性,强调把民间法引入刑事审判实践是一种有效机制,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形成各种创新资源要素在城市区域的集聚.城市创新空间是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成长又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城市竞争力,与此同时也塑造了城市的创新品格和空间形态.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和科技强国,必须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高技术城市、城市群以及高技术企业集群.
教师权威是师生关系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力,有其正当性与合法性,同时又区别于教师权力、教师威信与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权威的式微体现在现代性之权威“祛魅”,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的消解与式微.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权威面临困境和挑战,需要用后现代性的“返魅”重构权威,以承认的尊严确保权威存在的正当性,以我国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彰显新型教师权威,并且要处理好权威与平等、民主及学生自由之间的张力.
明初的“洪武型财政”以实物本色与亲身行役为主要内容,编户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湖北地区的赋役结构在明初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中东部地区以田赋与湖课为主要的收入,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到了弘治年间,湖北的地方州县开始对运往京库的部分田赋折银.至嘉靖年间,地方州县赋役折银的范围与比例都进一步扩大.在部分州县,役的银差与力差在明中叶已实现全部折银;田赋的征收以“一条边”①的形式展开;夏税秋粮折银的比重也相应增加,存留本地的部分已多过起运京师的部分.由此可见,湖北地方州县的赋役货币化演变自弘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面临颠覆性重构格局,国家、区域及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江苏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进一步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世界级产业地标,推动建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地位.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富民增收的重要基础.目前,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8%,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总体上看,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附加值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保持制造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做法,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照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针对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技能人才、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方面发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