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uz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致力于创建高效课堂.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地结合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指导数学教学,特别是在当下高中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保障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难题.从高效课堂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在当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效课堂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高效课堂的概念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主要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那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来讲的,而所谓的高效最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之下,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以很快的速度和较好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保障学生的长远发展.下面笔者从高效课堂视角来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1.在课前准备上狠下工夫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充足的课前准备,所谓的课前准备不单纯指教师的备课,更多的是要在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之下,花大功夫去钻研和理解教材,从而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有效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我们以三角函数的教学内容为例,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触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三角函数,知之甚少,教师需要将学生自身对三角形的初步理解逐渐过渡到更高层次的三角函数范畴之内,就需要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和情境的预设.在情境预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之中周期的存在,譬如说四季的更替等,然后让他们认识到周期现象的内在规律,从而使他们了解到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而周期性正是三角函数一个最本质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准备一系列反映周期的课件,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必然联系,从而引导他们自主性地开展学习.
  2.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原则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师要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先学后讲.教师不能一开始就讲,而要让学生自己先预习,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教师只需要在后期将学生无法掌握的一些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要分清该讲和不该讲的.对于一些易错、易混淆、易遗漏的知识点,教师需要详细地讲述,而对于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或者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述就可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就不需要讲述,这样可以使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
  三是要及时地对问题进行指导和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反馈,把正确的信息告知学生,替代原本的不正确的信息,从而辅助他们更好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是要懂得布置作业的技巧.在高中数学阶段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不应该布置一些重复性的、惩罚性的作业,而应该选择性地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业.
  五是要高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提问是保障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和环节,教师要致力于创设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督促他们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高效课堂的创立依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一个高效、科学的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指导学生,共同打造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具体来讲:
  其一,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预习不仅仅只是粗略地翻翻课本,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譬如说学生在预习数列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数列,为什么数列的公式是这样的,数列知识和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也会有的放矢地授课,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其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教师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要让他们“仔细听,仔细看,勤动手,多动脑”,即通过学生认真的聆听和认真的思考,高效率地吸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特别做记号,不懂的就及时地追问老师,通过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三,要做好课后的巩固.课后巩固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能够认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将一些不太熟练的知识点彻底掌握.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做好数学课后的巩固工作,不仅仅是布置作业给学生,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和研究,相互之间扬长避短,从而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基础概念到应用、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问题.为了让他们能够继续学下去.我给他们设置关卡,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难点.  【例1】如图1,在△ABC中,AB=10,AC=8,BC=6,经过点C且与AB相切的动圆与CA、CB分别相交于P、Q两点,则线段PQ的长度的最小值为多少?  图1第一关:本题所用知识点(学生抢答).  ①两点之
课堂教学是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问题发现教学法,很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家们的兴趣,最有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上,不仅学习从问题开始,人类的每个发展创造或进步,也是从对问题的认识开始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
一个月前,我接到学校通知要上一节“洋思模式”的展示课,按照教学进度,11月26日将和学生一起学习《金属矿物铁的冶炼》。说实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直都让我很困惑:内容多,难度较大,45分钟内很难确保能完成教学任务,更别说还要进行当堂训练。我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我犹豫着,是迎难而上还是挑一节相对简单的课?一番思想斗争后,我选择了前者。有难度方能显示洋思人课改的意志、课改的决心、课改的气魄。文学大家常
思维主导行为。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活泼、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特别要鼓励那些与老师的想法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现行教育制度下,学生普遍存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思维,缺乏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
一、善教者善始善终  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话最困难,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开头贵在新奇脱俗,最忌老调重弹,离题万里。一门课的第一堂课开头很重要,既要切合所教课题,具有趣味性,又要引人入胜,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开头要有科学性,富于哲理,给人以启发。如在讲课当中,以科学史(发现过程)开头,效果很好。当然,开头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至少在一个阶段的开头不要重复,必须开动脑筋进行创新。  结尾和开头同样重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因此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建。一、创设新奇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尔基说:“新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创设一种情境,让这种情境与原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模型发生激烈的碰撞,往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时,先拿两
信息技术课走进初中课堂并没有太多的年头,但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日渐重要。为此,我市在2007年开始进行了无锡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承认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关注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的活动过程。这样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
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面临着新的问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给予学生一纸文凭,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反思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探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病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识图与制图的实际应用能力。一、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效果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习不上进的学生实行教育时,如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学生的潜能就没有被挖掘.为此,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方针,将教育的重要从“教”演化为“学”,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的概念起源于美国,首次由西伦提出.从那时起,学习风格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话题.人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