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素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挖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教育 方法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初中教育肩负着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而传统的一言堂,正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看作容纳知识的器皿,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被压制的,这样“我听你讲”的课堂教学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教师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按既定的轨道运行,进一步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还课堂于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的自学、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这样不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激发、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要求,对发现、发明、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启发、诱导、谈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大胆创新。创设情景可采取以下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景等。教师要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大胆探索,教师才会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多年来,由于升学指挥棒的制约,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欲望,甚至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受挫伤。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必须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标准,充分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和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一串串勇于探索、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的名字。然而,科学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常常就是从“疑”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改进蒸汽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他们勤于思索,不断质疑的结晶。在历史教材上,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注意发挥历史活动课的特殊功用,如历史谜语活动,小制作活动,说评书活动等等,史海拾贝,让学生深钻细研,揣摩品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用富有煽情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质疑求异心理。渐渐地,学生的思维定势被打破了,往往就能提出超常规的构想和不同凡响的新思维。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就逐渐形成了吗?
五、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毅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作为创新教育的推行者之一,历史教师除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加強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在一个人的求知和成长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积极主动接受创新教育。同时历史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创新人格。
总之,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上,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并在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同学习时期要有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的目标,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创新性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教育 方法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初中教育肩负着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而传统的一言堂,正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看作容纳知识的器皿,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被压制的,这样“我听你讲”的课堂教学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教师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按既定的轨道运行,进一步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还课堂于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的自学、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这样不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激发、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要求,对发现、发明、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启发、诱导、谈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大胆创新。创设情景可采取以下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景等。教师要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大胆探索,教师才会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多年来,由于升学指挥棒的制约,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欲望,甚至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受挫伤。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必须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标准,充分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和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一串串勇于探索、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的名字。然而,科学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常常就是从“疑”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改进蒸汽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他们勤于思索,不断质疑的结晶。在历史教材上,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注意发挥历史活动课的特殊功用,如历史谜语活动,小制作活动,说评书活动等等,史海拾贝,让学生深钻细研,揣摩品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用富有煽情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质疑求异心理。渐渐地,学生的思维定势被打破了,往往就能提出超常规的构想和不同凡响的新思维。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就逐渐形成了吗?
五、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毅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作为创新教育的推行者之一,历史教师除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加強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在一个人的求知和成长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积极主动接受创新教育。同时历史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创新人格。
总之,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上,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并在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同学习时期要有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的目标,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创新性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春香.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新课程(中)2012年09期
[2]杨彩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J]教师2010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