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的标度与温度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soul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惩戒”是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见手段,但却在“方式”“尺度”与“效果”方面饱受争议,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放大部分教育惩戒事件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形成广泛社会热议。
  ■ 惩戒有法度,过程有温度
  中小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十分多样,不同的教师拥有差异化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有的老师可能还会因为学生成绩、性格、日常表现等因素,对违规行为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育惩戒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体性与自我性特征,如此一来,虽然方便了教师灵活惩戒,但也带来了惩戒依据不合理、不平等的问题,存在严重的潜在风险。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内容之一便是强调“惩戒有法度、过程有温度”。鼓励学校立足政策要求,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邀请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代表来协同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协商的方式,将教育惩戒政策标准和处理方法融入到校纪校规、班规班约之中;另一方面则运用沟通的方式,确定对特定学生及其违规违纪行为的惩戒措施。这改变了常规以学校为中心所建构起的模糊乃至于冰冷的惩戒方案,聆听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代表的意见,增强了各方主体对于教育惩戒理念、法规与措施的知晓度与认可度,尤其是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系统的惩戒教育依据,既可以形成学生自纠、家庭督促、社会舆论支持效应,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后期各方面主体对于教育惩戒标准和方法的质疑。无法规则惩戒无依据,但法规的制定过程是有温度的,以温度来提升法规合理性、公信力、实效性,是各学校开展教育惩戒工作的基本原则。
  ■ 惩戒有尺度,方法有温度
  “惩戒”并非单纯惩处,更不是情绪发泄式的报复,而是以惩治过错、纠正行为、警戒未来、育人树人为核心目标。部分中小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不合理惩处只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危及学生身心健康。教师体罚致学生吐血事件、运用书本抽打学生事件、辱骂与殴打学生事件等,充分反映了学校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暴乃至于报复性惩处现象。
  《规则》蕴含着强烈的“惩戒有尺度、方法有温度”思想,尺度表现在惩戒措施的层次性,温度则表现在惩戒方法的教导性。教育惩戒工作改变了以教师个人意志为主的标准不一与方法随意的问题,将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分为失范、轻微、较重、严重等几种类型,详细规定了每一类违规、违纪所应采取的教育惩戒方法,轻则进行批评教育,重则移送公安机关与应急管理部门。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教育惩戒工作的标准性与尺度性,有了标准刻度与明确依据,教育惩戒工作才能规范实施。惩戒方法的教育性,有批评教育,有训导训诫,有限制行为,也有公益任务,甚至是社会干预,尊重学生的尊严、爱护学生的心理、保护学生的身体。
  ■ 惩戒有厚度,后期有温度
  教育惩戒始終关注的是育人树人,短期性以及带有处罚性的惩戒工作很难一针见血地激发学生思想觉悟,也很难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以惩戒为主的教管工作背后还应配合以更多样、更具持续性、更有温度的方法,才能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最终达到育人树人终极目标。
  常规教育惩戒工作往往带有教师个人情绪,甚至带有强烈的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思想,不仅造成惩戒方法粗暴,而且也缺乏后期温度性的教育。这成为不良教育惩戒事件的根源,是惩戒教育乏力,带来适得其反效果甚至是学生报复教师事件的原因。《规则》十分重视“惩戒有厚度、后期有温度”,即在惩戒结束之后,综合调度教师、辅导员、分管负责人、德育工作机构负责人、社工人员的力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注重对学生的帮扶,而且在学生积极纠正错误、有所改观的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大大增强了对学生的关注、关心与关爱,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惩戒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尤其是促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各方面主体的关爱,自己并没有被抛弃,自己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惩戒,以主动的行为来纠正错误。惩戒厚度与后期温度成为增强教管效果的重要举措。
  ■ 惩戒有保障,教管有温度
  教师是实施教育惩戒工作的主体,“责任心”成为其把握教育惩戒法度、尺度、厚度与温度的关键因素,甚至是教师是否愿意开展教育惩戒的核心动力。在明确教育惩戒目标、建构教育惩戒标准、设计教育惩戒方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权益,尤其是维护教师的尊严,避免立法工作有可能带来的教管“不作为、不担当”问题。《规则》在规范教师行为、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的同时,也提出了维护教师权益和尊严的方法,包括依法保护教师安全和权益,对于威胁、侮辱、伤害教师的严重行为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教师可以深刻认识到依法开展教育惩戒工作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充分感受到法律对于教师权益与尊严的维护,从而秉持强烈的育人树人责任心,有法度、有尺度、有厚度、有温度地开展教育惩戒工作。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明确的法规赋予了“严师”以合理的标准、规范的过程、科学的依据,强化“严师”的规范性与合法性,才能保障“严管”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出“高徒”。管理“熊孩子”没有捷径,需要耐心与爱心,多方主体同行,才能践行法规,有法度、有尺度、有厚度、有温度地开展惩戒,实现育人树人目的。
其他文献
为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将于今年3月正式实施。  为什么需要教育惩戒?教育惩戒与体罚有什么区别?怎样把握好教育惩戒的边界?针对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会遇到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法学专家,我们一起來听听法学专家的专业分析与解读。  湛中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健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孟鸿志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秦小建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
题记:如果说,当一名好教师需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那么,当一名好班主任,一定需要一颗智慧、善良、包容及平和的心。要容得下学生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要懂得给孩子一把梯子,让他们能够得着心中的梦想。班主任工作不好做,很苦,也很委屈,静思时,动动笔,记录下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细细品味,给自己留个梦想。  随笔一: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时光如潺潺的流水,不知不觉中已经做了八年的班主任了,回首八年来的成长历程,
期刊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吹响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号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有关优化教育教学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9年11月28日,陕西省政协就“创新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综合素养”议题召开远程月度协商会,这是省级层面专
期刊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不仅明确了教师的惩戒权,而且系统地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发挥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将产生深远意义。然而要让教育惩戒迅速落地、落到实处,中小学校还需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迅速成立教育惩戒组织
期刊
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公布,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文件出台恰逢其时,真正地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良好教育生态形成保驾护航,为学生健康快乐发展振臂助力。《规则》出台后,针对如何利用惩戒教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
期刊
过去,由于程序性规定得不严密、不规范,学校出现了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或者过度惩戒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有的家长对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不理解,造成家校矛盾,“校闹”或对老师“秋后算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规则》明确了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
期刊
中师毕业那年,我19岁,正值青葱年少,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小学任教,从此与教育结缘。  还记得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我怀着满腔热情,拿着派遣证,骑着新买的自行车,找到我们乡上的中心校,那时候叫教育组,分配好了要去的学校之后,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工作的地方在哪里,中心校的老师告诉我,骑着车子,先往东1公里,再往北6公里,抬头看到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学校。就这样,我骑着我崭新的自行车,载着我的铺盖卷,欢天喜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郡县治,天下安”,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板块,对国家战略的实现至关重要。2014年起,为了推动宝鸡教育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由宝鸡市政府牵头,宝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
期刊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的出台,终于为教育惩戒明确了定义和界限,尤其是为教育惩戒列出了可为与不可为的标准,既保护了学生们的人身健康,也为教师实施教育行为提供了具体可辨识的尺度,为教育惩戒纳入到法治轨道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在实施教育惩戒实践中,依然存在若干争议问题,亟待通过深入调研,为教育惩戒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健全的教育惩戒法案提出有一定价值的建议。  ■ 我国
期刊
“幸福有时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对于工作,我想把“幸福”改为“收获”更合适。当大学同学一毕业就顺利地通过招教考试,开始教师生涯的时候,我却迟迟考不上,直到28岁,才搭上了沣东新城招教考试的“末班车”——当时招教考试的年龄限制为28岁及以下。  那些年我被分到了双围墙小学——一所跨入校门除了厕所看不到,其他都能看到的小学校。全校加起来7个班,300多学生,不到20个老师。短暂的失落之后,我开足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