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_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呢?通过这几年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觉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是要更加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把“探究有关的磁现象”这一环节设计成五个问题:1.用磁铁去靠近铁片、塑料块、铜钥匙,有什么发现?2.把大头针均匀放在桌面上,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提起磁铁,有什么发现?3.将一个磁铁悬挂起来,当它静止的时候指向如何? 4.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小车,相互靠近,你有什么发现吗?5.让被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去靠近其它大头针,有什么发现?上课时让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下一个一个进行探究,结果课上得很成功。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笔者深刻体会第一次设计的失败主要是设计时是以教师的经验来设想学生。教师要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和其他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教学过程利用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难得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该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将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印象深刻。
  四、坚持“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常态化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实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起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多年农村化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结合农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综合论述了在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化学教育 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 主体性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老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
期刊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拓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在积极的思维实践中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思品课的特质,运用恰当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是思维的裁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明理、育情、导行”的
期刊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喜欢鲜艳的色彩,在涂涂画画中,认识色彩对幼儿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在此同时,也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在人的各种感知觉中,视觉占主导地位。色彩感知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对色彩有敏锐感觉的孩子往往对色彩辨认的知觉度也较强。这类幼儿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热情开朗,对新事物的认识有
期刊
摘 要: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自己参与的音乐”正是我们中学生在音乐课上所缺少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参与音乐课的活动呢?是他们不喜欢音乐课还是有其他的方面的原因呢?本文就以这个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试一试 自信心 教学方法 尝试  记得那是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八音之乐》。上课的
期刊
摘 要: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明辩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腐蚀。所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其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强烈的法制观念,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本身具有很强的德育因素,由于音乐教育本身具有的情趣、美感、愉悦性和易接受的特点。在德育工作中,音乐教学“寓教于乐”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以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进行,而不是空洞的、教条的说教。  关键词:趣味法 结合法 分析比较法 调控法  小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学校
期刊
“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操着健康、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吕志范老师这段感人而富有教育智慧的话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要求。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6、7岁至11、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着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如何才能开展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快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从事的就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育人活动。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实现班级由他治到大家治的目的,我开始反思、探索。直到今天,我班的民主化管理终于成功了。  关键词:班主任 民主 管理  主任工作从事的就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育人活动。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期刊
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丰厚的德育资源不在书本上,而在现实生活中,关键在于能不能有效的开发它、利用它。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正是活生生的德育资源。德育要解决的正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爱”的智慧,献出爱的情感,付诸于爱的行动,把握爱的艺术,用身边的动人故事作“标本”,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载体,春风化细雨,理性加感性,无声胜有声,就会大大增强德育的亲切
期刊
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影响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和习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状态。主要是指数学学习时的情绪、情感、动机、兴趣、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形成两极分化,说明了学习心理障碍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怎样有效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其学习效率,提高数学差生成绩?关键是驾驭和调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