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呢?通过这几年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觉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是要更加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把“探究有关的磁现象”这一环节设计成五个问题:1.用磁铁去靠近铁片、塑料块、铜钥匙,有什么发现?2.把大头针均匀放在桌面上,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提起磁铁,有什么发现?3.将一个磁铁悬挂起来,当它静止的时候指向如何? 4.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小车,相互靠近,你有什么发现吗?5.让被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去靠近其它大头针,有什么发现?上课时让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下一个一个进行探究,结果课上得很成功。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笔者深刻体会第一次设计的失败主要是设计时是以教师的经验来设想学生。教师要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和其他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教学过程利用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难得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该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将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印象深刻。
四、坚持“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常态化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实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起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实效性。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是要更加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把“探究有关的磁现象”这一环节设计成五个问题:1.用磁铁去靠近铁片、塑料块、铜钥匙,有什么发现?2.把大头针均匀放在桌面上,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提起磁铁,有什么发现?3.将一个磁铁悬挂起来,当它静止的时候指向如何? 4.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小车,相互靠近,你有什么发现吗?5.让被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去靠近其它大头针,有什么发现?上课时让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下一个一个进行探究,结果课上得很成功。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笔者深刻体会第一次设计的失败主要是设计时是以教师的经验来设想学生。教师要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和其他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教学过程利用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难得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该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将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印象深刻。
四、坚持“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常态化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实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起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