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水,天上来么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卢旺达、乌干达到埃及,我曾多次在尼罗河中洗面濯足。从亚的斯亚贝巴、开罗到阿斯旺,我曾沿着尼罗河峡谷几次飞行。滔滔的尼罗河水,从非洲中部和东部奔涌而来,千折百转,直泻地中海。尼罗河是伟大的。她不但哺育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而且至今还养育着两岸几千万不同肤色的儿女。她被誉为“母亲河”、“生命河”。尼罗河又是神奇的。她穿山涧,越荒漠,奔腾呼啸,日夜不息。“你哪里来的那么多水流,何以千年不衰,万载不竭?”我叩问尼罗,她只是哗哗流泻,不作回答。
  
  历史叠岩
  
  传说中,古埃及人崇拜兼司稼穑与水流的奥西里斯神。一天,这位造福人类的天神不幸被害。其妻伊西丝悲痛欲绝,终日哭泣。泪流成河,即为尼罗。这是古埃及人对尼罗河水源的解释。解释美丽动人,但显然是神话传说,而不是科学论证。
  史书载,从公元前6世纪希腊科学家泰勒斯起,先后提出过地下水、海洋流、季风雨、高山融雪等多种解释。可惜这些解释没有实地考察为依据,多属猜想。在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希腊人加萨希德斯和波塞多尼奥斯认为,终年多雨的埃塞俄比亚西部山区是尼罗河的发源地。当时,他们还不清楚,来自埃塞俄比亚西部山区的水流,其实只是尼罗河的一个支流。但这个已接近正确的结论,直到1000多年后才为人接受。
  1618年,西班牙传教士佩德罗·派斯作为第一个欧洲人到达埃塞俄比亚高原西部的塔纳湖畔,发现从此湖流出的阿巴伊河就是青尼罗河的上源。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布鲁斯于1770年11月14日来到塔纳湖,确认了这一点。他将这一发现首先告诉法国当局,招致英国人的不满和质疑,直到1790年,他出版《尼罗河源头探行记》,争论才止。
  对尼罗河主支白尼罗河源头的探察,着手较晚,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现今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南地区,沼泽连片,人难涉足。所以源头问题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有争议。19世纪初,欧洲殖民势力向非洲内地推进,非洲地理考察的热潮兴起。葡萄牙人、英国人、德国人最后都绕开苏丹南部,从非洲东部出发,直插可能是河流源头所在的非洲中部内陆地区。英国探险家约翰·斯皮克和里查德·伯顿是采用这种方法探寻尼罗河源的先行者,收获最大。1858年2月,他们几经辗转到达现今的坦噶尼喀湖畔,成为最早发现该湖的欧洲人。1858年8月3日,斯皮克又独自探索到一个比坦噶尼喀湖还要大的湖泊。遥望波涛连天的湖水,他无比激动,称此湖为“维多利亚湖”。他认定,这就是尼罗河的源头。当时为庆祝斯皮克这一重大地理发现,人们开枪打死一头驴子,供所有参加考察的人员打牙祭。斯皮克将结论报告发到伦敦,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有拥护者,有反诘者。表示反对最激烈的,是曾经同斯皮克一起探寻过河源的伯顿。他以毋容置疑的权威自居,认为斯皮克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伯顿提出,真正的尼罗河源头很可能是坦噶尼喀湖。斯皮克坚信自己的结论,准备同伯顿当面进行辩论。但就在辩论的前一天,斯皮克却因猎枪走火而殒命。人死了,辩论会未能举行。但历史最终裁定,胜者是斯皮克。
  在斯皮克和伯顿就尼罗河源头问题激烈争论的时候,已有两次在非洲中部探险经历的英国人戴维·利文斯敦提出,斯皮克和伯顿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真正的河源可能是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以南的一个尚不知名的大湖。为证实这一说法,他于生命最后几年里艰苦探寻,但人们后来发现,他最后阶段竭力勘察的那条水系,其实根本不是尼罗河水系,而是刚果河水系。据说,利文斯敦本人在临终前已经隐约觉察到这一点,但终于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利文斯敦去世之后,另一位英国探险家亨利·斯坦利决定承继他的未竟之业。他先是想办法弄清了坦噶尼喀湖确实同尼罗河毫无关系,然后又在备选中否决了卢阿拉巴河。这样,经过诸多探险家的反复考察,斯皮克关于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源头的结论终于为举世所公认。
  
  地理干线
  
  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出发,东行80公里,我不只一次参观过这个尼罗河源头。河源以一块叫做里本岩的巨石为标识。巨石之上,维多利亚湖湖光潋滟,平静如镜。巨石之下,飞流直泻,浪高涛险。离巨石不远的岸畔草地上,树立着一块白色的石牌,确认这里就是尼罗河的源头,并记载着发现者的姓名和日期。而在河对岸的高地上,则耸立着一座高比云天的尼罗河源头发现纪念碑。前来参观河源的人们,总是隔河瞩望,遥寄对斯皮克的敬意。
  人世间几度风雨,斯皮克的发现受到严峻挑战。尼罗河主支从维多利亚湖流出,这已毫无疑义。问题在于,维多利亚湖四周有许多小河注入,湖水还有个本源问题。因此,近几十年来,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尼罗河的源头,应该越过维多利亚湖,上溯到这众多小河中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卡格拉河。卡格拉河的上源发源于卢旺达西部高地,全长792公里。这样, 旧说5800多公里的尼罗河,就延长到6671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现在,维多利亚湖河源说虽然仍为一些地理学家所沿用,而承认卡格拉河为尼罗河源头的人却越来越多。尽管如此,那两座石牌和纪念碑仍兀立在那里,因为它们毕竟是人类探察和认识尼罗河历史上的精神之碑啊。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面积的10%。但是,河水平均入海流量每秒2300立方米,年径流量725亿立方米,却是世界上水量较少的大河。尼罗河两大支流,主支白尼罗河长约3650公里。它从乌干达西北部进入苏丹,汇纳百川,沟通众湖,水势浩大。但一到苏丹南部地区,因河道不畅,遂潴积成大片沼泽。这里阳光炽烈,气候燥热,约有2/3的河水就地蒸发。待流到喀土穆附近同青尼罗河汇合时,两河相比,白尼罗河简直就成了一条可怜巴巴的涓涓溪流。青尼罗河长1450公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那里常年多雨,年降雨量在1500至3000毫米之间。大量雨水汇集,沿着陡峭的峡谷直流而下,气度更为不凡。据估计,青尼罗河的水量,约占整个尼罗河水量的70%。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尼罗河可称为尼罗河的主支。
  
  经济前沿
  
  尼罗河水几千年来造福人类,是一笔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开罗以下巨大的扇形三角洲,为尼罗河冲积淤土形成,土质肥沃,又有河水灌溉之利,是埃及长绒棉、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喀土穆以南青、白尼罗河之间的杰济拉三角平原,修建有宏大的灌溉工程,是苏丹长绒棉和水稻的生产基地。尼罗河为埃及和苏丹两国人民解决衣食问题,因而被称为“哈比”——富足的源泉。可惜,这个源泉现在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就以中上游来说,水流急,落差大,形成道道瀑布,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可这里竟只建了两个大型水电站。河流的治理与利用是一项综合工程,单个国家难以承担这样一个重任。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为此成立了尼罗河流域联合开发委员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建立了卡格拉河流域开发组织。
  我曾有幸采访过上述两个地区性尼罗河开发组织的会议。记得乌干达代表在一次会议上曾深情地呼吁:“尼罗河水流滔滔,那流失的可是米、是棉、是电啊!让我们携起手来,掌握住这宝贵的水流,给饥饿的兄弟以饭吃,给赤身的姊妹以衣穿,给漫长的黑夜以光明吧!”
  我想,古尼罗河水若是天降的河,今天这条河,可以叫做我们的了。
其他文献
美国人何以慈善    “在美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聚敛财富。你可以拥有极多的财产。只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有所回馈,而且必须有人注意到你这样做。而且你必须这样做,否则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这是美国著名经济时评人理查德·兰伯特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曾经放出的高论。  的确,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正因为如此,《商业周刊》每年公布的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的每年公布的
期刊
我本善良    我最先在两年前读到的,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  ——满纸荒唐言,看了也不累。  两年后我又读到谭克良的大作《谎言的魔力》,它显然没有前者厚重,但还是让我喜欢得像个鬼。世间有的书是让人建立迷信的,让人偏执,相信你身旁的人身上那虚幻的一面。读了这书我知道,人还是复杂的,要碰到真善美,必须从自己的肚子里长出来,先拿你的东西去灌养别人,才可以受人布施。不是因果轮回
期刊
诗意冰钓   钓者:“鱼儿啊,你为何不躲到我 帐篷底下取暖?”   帐篷:“就数我一个挨冻,快点结束这狗日的垂钓吧。”   鱼饵:“我在水里早就冻僵了,鱼儿都把我当成了小木棒。”   鱼儿:“为何我和小木棒玩了一夜,太阳也明亮了一整夜?”   在西伯利亚的Beryozovo地区,一些俄罗斯人寅夜垂钓,他们敲开一洞冰面,支起一顶帐篷,燃起一堆小火,呆在里面既可钓鱼亦可赏景。        
期刊
策划人语    印度和中国可以说是一对摩登俏冤家,双方的学习和互竞并不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高速发展才有的,而是伴随着两个国家的诞生。当然原来的竞争更多的不是经济上,而是国家利益和国际影响力上。  但只要是两个具有较多同一性的事务,人们总会存在比较的冲动。有意思的是,很多国人一谈及印度就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盲目高傲的民族情绪:各色各样的于印度不利的经济数据,一部分印度人的陈规陋习,甚至20世纪那场战争中
期刊
凭个人直觉,《阁楼人语》是一本会受到读书人欢迎的书,因为它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  所谓“阁楼”,是《读书》编辑室同仁自嘲的室号。须知,《读书》创刊于1Q79年4月,迄今已走过了近25个年头,而作者沈昌文先生几乎是经历了《读书》创刊、成长的全过程,是《读书》的创始人之一,他做了10年的主编,是《读书》的见证人。  《阁楼人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沈昌文先生的自述,题为“出于无能”。有讲究,道出了
期刊
楼主:静 园  在经历了牛年多的孤独旅行之后,地球人的使者一一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着陆。这是一趟4.8亿公里悲壮的单程航行——“勇气”号只有出发,再也无法归来:它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还要忍受1200℃的高温;在火星上寻找降落点时,还要经历“危险6分钟”的生死考验。然而所有这些都无法阻挡人类探索太空生命、寻栈宇宙伙伴的决心和勇气。 广州超龄愤青 火星的女生漂亮吗?娶个火星娘们
期刊
走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犹如走进了一个险峰对峙的峡谷.一头链接着依稀恬淡的童年记忆,一头导向了人影憧憧、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成人世界不可抗拒的强劲与机关重重的玄妙,他们向往着这种肩负世界的沉稳威严与殚精竭虑,然而,他们又没能完全摆脱少年的幼稚任性,于是,他们就开始用一种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一一一种既含蓄又张扬、既强悍又脆弱的方式,向既存的社会秩序挑衅、向成人世界挑战,以期打破无人
期刊
之前一段时间在德国的电视里看到这样一部极右影片·在丈夫逃往联邦德国后,充满热情的共产党员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她的党和一对儿女,并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抚养教育他们。198Q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发心脏病,昏迷过去。就在她人事不知的时间里,德国已是天翻地覆·柏林墙的倾倒,她所热爱的民主德国的消亡。当她苏醒,医生叮嘱她的儿子阿历克斯,任何精神刺激对克里斯蒂娜都将是致命的。为了保护卧病的母亲,阿历
期刊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十分瞩目,印度已经发出要赶超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豪言。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一些学者也开始用原来钦羡中国的眼光打量着印度,甚至有人预言,2010年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中国。客观地说,在经济发展方面,印度还没有全面超越中国,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印度正在超越中国。中国和印度的“龙象之争”已经不是离奇的幻想。现在大象已经在发力狂奔,如果它能够有足够的内力,它完全可以赶超东方巨龙
期刊
喜欢大自然的我,一直没奢望过可以被绿色的海洋包围。我读中学时居住的这座城市灰蒙蒙的上空不足以给我这种幻想,高中毕业后,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却使我走进了以湖泊、森林著称的冰雪王国一一芬兰。在这片绿色海洋中我生活了两年多,而且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放弃在父母悉心照料下的温床,转而到异国他乡,应该说,该感谢的是父母提供的可以锻炼的机遇而不是温床,毕竟,在温床中成长起来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  姑且不提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