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在于其平等和民主,而不是靠压制学生的个性来实施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深入影响人的心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沈从文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独特的思考。在沈从文的视野里,教育的主要形态是“人生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做人”,“大书”(是指实际存在的人生经历)、“小书”(指用文字写成的“说明人生”“表现人生”的书本,是“人生”的文字形态)组成了“人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自我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如何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一、阅读经典,占据制高点
  
  在沈从文的视野里,能担当教育“人”的重任的“文学作品”是有特定含义的,是指“浸透人生崇高理想、求真勇敢的批评态度、博大坚实富有生气人格”的“经典”。唯有此种“经典”“方能启发教育读者的心灵”。而经典名著也是高校《大学语文》的主要课程资源,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也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当然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本文探讨的“经典”只限于文学经典)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因此它应是文学教育的主要载体。
  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主要来源于教科书。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要从育人的高度、学术的态度,谨慎从中外经典名著的浩瀚海洋中甄选文本。沈从文也曾说过:“为青年人选书读、开书单,这件事是一个责任……”笔者认为,在选取文章时应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适量。不求多,而求精。篇目不要求选得多,但一定得是代表文学发展方向的经典文章。二是适度。所选的文章应该适合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文章太深奥,学生理解不了;文章太浅显,学生读得没有味道。因此,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后进行适度的提升。这样,学生才会因新鲜感和挑战性而对文章产生喜爱。三是文美。选取的文章一定要文笔优美,细腻独到。要选接近学生已有审美喜爱的文章,但也不能一味迎合他们,而要适度选一些他们不常接触的好文章,打破他们的审美定式,达到审美多元化。
  此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课外选择阅读经典名著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对于推荐的书目,要适时检查,还要在课堂上举行课外阅读讨论等。这样,课堂内的阅读和课堂外的阅读才会良性互动起来,从而为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和谐氛围。
  
  二、欣赏涵咏,主体阅读
  
  学生阅读经典的方式关系着学生对经典的态度和看法。学生厌烦甚至恐惧鲁迅作品的现状,便是典型表现。一个学生这样说:“大约到了小学四五年级以后,每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总能见到鲁迅的大名,诸如《一件小事》《纪念刘和珍君》等,这是我最怕也最难的,且不说半文半白的语言、晦涩难懂的字眼、模糊不清的含义,仅仅老师布置的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任务就很令人头痛。”另一个学生则说:“鲁迅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课堂上时,就是一个全身披挂的‘思想神’,老师要我们向他‘顶礼膜拜’。”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沈从文的一段话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思路。“而一般趋势,只不过是从字义章句间着手,从不让学生从欣赏涵咏古人性情人格于历史记载与诗歌表现中,对传统精神情感毫无理会机会,这种学生从什么方面可望接受传统、淘深生命,而作出新的创造?”
  “涵泳”是古来有之的读书方法。曾国藩曾说,“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涵”描绘了书对读者的滋养,“泳”字则揭示了读者读书时应持的姿态。用心地体味,沐浴书的泽露,就有可能得到“意言之表”,汲取到精神营养。而沈从文的“涵咏”又在“涵泳”的基础上增添了读书方法——“咏”,即出声诵读。关于“咏”,朱熹也说过:“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咏,虚心涵泳,切己省察。”看来,在对“咏”的读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上,沈从文与朱熹有相通之处。
  如今,语文课堂上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就近似于沈从文所说的“只不过是从字义章句着手”,如此下去是无从让学生“理会传统精神情感”“接受传统、淘深生命”的。因为忽视了阅读经典体味蕴藉的途径应在于“欣赏涵咏”。确切地说,“字义章句”“精神情感”便是沈从文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文学作品阅读的“艺术”和“历史”两个方面,它们基本上相当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两个理念。但是,凭借那种把两个理念人为分离,“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的机械冷漠的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读者只有投入“生命”,把对经典的“艺术”和“历史”的体味统一于主体,用“心”地“欣赏涵咏”,才能真正走近经典、走近大师,“以读者之心与作者之心及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才可望“接受传统、陶深生命”,“作出新的创造”。
  需要强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欣赏涵咏”绝不仅是对经典精神蕴藉单方面的重视,对作品语言的感悟也是不可或缺的。更确切地说,“接受传统、陶深生命”是以感悟语言为中介和桥梁的,因为“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上流行的阅读方法的最大弊端是将内容与形式分析人为地隔离,而实际上两者是应该统一于言语感悟的,从言语中体味背后的人的心灵世界,从言语中感受言语的趣味。二是“欣赏涵咏”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根本。阅读经典说到底是读者通过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实现“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而由于个体的经历、阅历、思维方式的差异,沈从文曾说过:“同样一部作品,给读者可好可坏。有时又因为读者注意点不同,作品价值即随之而变。”传统的“正确答案式”的经典解析方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把阅读经典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交给读者,也体现了沈从文人生教育思想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又一契合点——自我教育,实现教育主客体间的民主和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三、“大书”“小书”对照阅读
  
  在沈从文人生教育思想视野里,“小书”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书本,“大书”指的就是“人生”,有自然景物,有人,也有事。“大书”“小书”共同构成了通向“做人”目的的教育内容。关于两者对照“阅读”的方法,沈从文的一段论述传达了这方面的观点:“从说明人生的书本上,养成了对于人生一切现象注意的兴味,再用对于实际人生体验的知识,来评判一部作品记录人生的得失。”
  阅读一部作品是需要将自己的“实际人生体验”倾注于其中的。“大书”与“小书”的两相对照,才能明白“‘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能“评判一部作品记录人生的得失”,对作品作出独特、个性的鉴赏。
  “大书”“小书”的对照阅读与我们上面分析的“欣赏涵咏,主体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它们统一于用心、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才能进入阅读的较高境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的较高境界——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
  笔者在《大学语文》的现代文学单元教学过程中也有类似体会:学生初次接触作品后印象较为深刻的情节与其人生体验基本一致。比如,阅读《故乡》《菜园》两篇文章,来自农村的孩子对“捕鸟”“种菜”等情节印象深刻;对“小伙伴之间的情谊”体会较深的学生大多数爱好交朋友,他们经常回忆与朋友相处的美好日子;有过丧亲之痛的学生则对《菜园》中承受丧子之痛的母亲理解较深。对于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体会到大民家生活艰难的大多数是家境不好或曾经不好的孩子;家境稍好的学生容易把注意点集中到大民幽默的语言等因素上。以上例子说明,人生体验对阅读活动的影响非常深。
  学生的个性集中体现在“大书”——实际的人生经历方面,要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大书”“小书”对照阅读,实现个体的独特审美享受过程。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个体,这也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四、教师解析,重在引导
  
  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在于融洽相处。强调学生主体性阅读,并不是要完全抛弃教师对文本的解析。沈从文对教学十分严谨,他期望和要求教师明白作品“在当前民族需要与学术意义上的得失”以及要了解相当的“文学知识”,才能不至于“教书近于自欺而误人”;“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等。体现在阅读教学上,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充实、提高自己,一方面要以极大的爱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多元的鉴赏和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以独特的感悟方式获得“生命的陶冶”,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关于教师引导学生主体阅读的方式,综合沈从文人生教育思想和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营造气氛,回忆“大书”。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回忆,实现学生对与文本有关的人生体验之河的重新游历,为其阅读“小书”创设环境。
  第二,文学知识,适当介绍。民主是有限度的,唯此才能拥有至高境界的自由。南辕北辙的阅读不是主体性阅读。教师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也包括提示阅读方法,介绍学术界对作品的不同解读和阐释。但是教师的介绍和提示要把握度和时机,一定注意不要牵制学生的自主思维。
  第三,承认多元,鼓励创新。正如沈从文所说:“良好的教师要承认多元性。”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新阅读体验。也就是向学生宣扬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特点。
  第四,独特体验,激活思维。当学生畅谈阅读体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富有独特体验的文本解析,以期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把握好度,不要越俎代庖,否则和谐师生关系中主客体的民主和平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阅读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概括为: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学生调动自我的人生体验和阅读体验,对文学经典进行主体的创新性阅读,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实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和融洽相处。
  (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2400450162)
  (作者系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话题背景:  近来,随着各报刊对海归大学生村官章文琼的全面报道,“章文琼”现象引起了公众的热议,特别是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的激烈探讨。对于海归大学生村官章文琼扎根小坑村改变贫困山区面貌的行为,人们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有网友赞其为“有着真正觉悟的人”,当然也不乏不同的声音,甚至有很多网友对其做法提出了疑问。但不管怎样,章文琼在无形中成了一种青春坐标,他的事迹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荡起了层
期刊
在多年的发展中,河南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高校育人,党建是灵魂。抓好了党建工作,高校就不仅能形成很好的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更重要的是就能提升师生凝聚力,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从而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气象。  近年,河南大学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这一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以理论领航,用科学的
期刊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根本方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从1990年开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每年联合召开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高校党建工作重大问题。
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主持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粮丰工程”河南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同一块地上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1500公斤)的高产,形成了具有河南区域特色的粮食增产技术体系,开展了超高产攻关研究,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大关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期刊
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王明钦教授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4个重要文件:《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庆祝建党90周年“七个一”活动方案》《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实验室改革方案》《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规划》《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2011年公开承诺的几件大事》。这些都是要在一年内必须落实的学院重要工作,它向人们展示着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期刊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结果的通报》,历时近一年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圆满落幕。经过各个阶段的综合评估,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20所高校获得“优秀”等级(一类学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62所高校获得“良好”等级(二类学校),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等4所高校获得“合格”等级(三类学校)。    一、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
期刊
杨海蛟,字云龙,号道不自器馆馆主、劝农圃主,1962年生,河南长葛人。现任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专业、在北京林业大学学习植物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会长。  自幼习学书法,曾多次参加河南省和全国书法展览、书学讨论会,
期刊
策划人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生存之基,它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2009年3月,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十件实事,以做好十件实事为抓手,力争帮助3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  2009年12月,河南省连续7年实现大学生就业“双高”目标。在实现
期刊
2009年5月26日,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平顶山市召开。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院长仵自连在会上介绍了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引起了全省高校的广泛关注。    办学理念与时俱进 办学定位瞄准企业    平职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建院
期刊
本刊讯 4月24日,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导报》举办的“杨海蛟《书法信息学导论》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中州国际饭店举行。中国书协理事、组联部主任张陆一,中国书协理事、理论研究部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恒,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锦屏、薛豫宛,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广举,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周俊杰,河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张宇,焦作市
期刊